阿氏沼澤鷦鷯

阿氏沼澤鷦鷯

阿氏沼澤鷦鷯是一種小型鳴禽,身長13厘米。分布於南美洲,棲息地僅限於接近塘和沼澤地的蘆葦叢。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阿氏沼澤鷦鷯
阿氏沼澤鷦鷯是一種小型鳴禽,身長13厘米。上體是單調的栗褐色,背部和肩部有明顯的黑棕褐色,方直的白色條紋延長到中部變為棕色。尾巴前部、臀部和尾巴覆羽是亮紅褐色。翅膀是斑紋是較深的褐色。初級飛羽深褐色與淺黃色,褐色的邊界外部線很清楚。耳羽黑褐色。喉嚨淡淺黃色顯示有陰影,棕色變得黑暗。兩翼紅色,虹膜棕色。上頜骨黑色,較低的下頜骨灰色。腿灰色。
幼鳥不同,它們的頭部灰褐色,無黑眉毛。頸部的下部是淺黃色。肩比成鳥蒼白無黑點,較少條紋。腿是灰褐色,比成鳥更清楚。
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即有也很少而細。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強健,具盾狀鱗,趾及爪發達。

分布範圍

阿氏沼澤鷦鷯分布圖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活習性

阿氏沼澤鷦鷯
鳴唱聲是迅速反覆五六次,吱吱作響的聲音嘶啞,像一把鋸。它通常開始於一個低音,交替上升和下降的聲音。是“沙赫、沙赫”的尖刻和不和諧的聲響。
棲息地僅限於接近塘和沼澤地的蘆葦叢。在哥倫比亞活動于海拔4000至2500米不等的高度。總面積為封閉的範圍內,面積225公里長,200公里寬。雖然這裡可能是較普遍的地區在條件是最優的,但它仍然相當罕見,未來堪憂。
阿氏沼澤鷦鷯是一種隱蔽的小鳥,不容易看,儘管它有時會在某些植物頂端唱。它們的飲食完全是無脊椎動物。選單里蠓特別是蚊約占75%。蜘蛛、蒼蠅和蚊子也是重要的食物。

生長繁殖

阿氏沼澤鷦鷯的繁殖期是每年的3月至10月,築巢於蘆葦叢中,離水面約50厘米或1米以上,巢寬15厘米。巢的形狀是有一個側門的穹頂結構。外殼由長而細的莖草編織,內襯植物葉子、頭髮和羽毛。

亞種分布

(2種)
1.Cistothorus apolinari apolinari 分布於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的昆迪納馬卡和博亞卡。
2.Cistothorus apolinari hernandezi 分布於哥倫比亞。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E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