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紀念館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為了表彰阿拉法特為和平做出的貢獻,199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博瓦尼和平獎”。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共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紀念館,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落成。阿拉法特於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5歲。阿拉法特紀念館的意義旨在紀念阿拉法特這位偉大的巴勒斯坦領導人。他生前曾表示,希望被葬在故鄉耶路撒冷,這座紀念館多處設計恰恰體現了他的遺願。紀念館主體建築由玻璃和來自耶路撒冷的米色大理石製成。紀念館長、寬各為11米,寓意阿拉法特的辭世日期。紀念館由陵墓、祈禱區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中央的陵墓三面環水,陵墓下方也安置鐵軌,暗示此處並非阿翁永久安葬地。

紀念館簡介及概況

2007年11月10日,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紀念館,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落成。阿拉法特於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5歲。阿拉法特紀念館的意義旨在紀念阿拉法特這位偉大的巴勒斯坦領導人。他生前曾表示,希望被葬在故鄉耶路撒冷,這座紀念館多處設計恰恰體現了他的遺願。
阿拉法特紀念館阿拉法特紀念館

紀念館主體建築由玻璃和來自耶路撒冷的米色大理石製成。紀念館長、寬各為11米,寓意阿拉法特的辭世日期。紀念館由陵墓、祈禱區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中央的陵墓三面環水,陵墓下方也安置鐵軌,暗示此處並非阿翁永久安葬地。除此之外,陵墓一旁30米高清真寺塔尖上放出一束直指耶路撒冷的雷射。
阿拉法特紀念館的工程包括主體和博物館。博物館將向人們展示阿拉法特的個人功績、辦公室物品和檔案等,2008年開始對參觀者開放。整個工程預計耗資175萬美元,建築費全部來自巴勒斯坦人民的募捐。[1]

紀念館開幕式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等逾百名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和外國駐巴使節出席了典禮。典阿拉法特紀念館禮開始後,阿巴斯向阿拉法特白色陵墓敬獻花圈。他在默哀後簡短發言說:“今天我們出席紀念館落成典禮,是為紀念已故巴領導人、不朽民族英雄亞西爾·阿拉法特,他畢生為他的國家和人民奮鬥。”
阿拉法特阿拉法特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高官泰西爾·哈立德在典禮上對法新社記者說:“阿拉法特在風暴中始終不倒,他為爭取民族權利不懈努力。”
2007年11月10日當天,在阿拉法特紀念館周圍有成千上萬巴勒斯坦民眾來到拉姆安拉,在陵墓周圍點亮根根蠟燭,紀念阿翁逝世三周年。[1]

人物相關

亞西爾·阿拉法特 (Yasser Arafat) 於1929年8月4日生於耶路撒冷,是一位遜尼派穆斯林。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年僅19歲的阿拉法特開始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鬥爭。20世紀50年代,他在科威特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及其軍事機構“暴風”部隊。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阿拉法特一直流亡海外。1989年4月在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蟬聯總統。
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開始,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以色列進行了艱難的談判。1993年9月,巴以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地區開始實行自治。7月,阿拉法特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為了表彰阿拉法特為和平做出的貢獻,199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博瓦尼和平獎”。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共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