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級(簡稱AK級)攻擊型核潛艇,也被稱為“鯊魚”級,是前蘇聯繼V級之後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艇。“阿庫拉”級潛艇,是由蘇聯著名的“孔雀石”潛艇設計局在VIII型攻擊核潛艇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屬於蘇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其主要用途是消滅敵方各型潛艇,特別是彈道飛彈核潛艇,摧毀敵方水面艦艇、陸上重要目標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眾多任務。該級艇在設計上充分吸收了前幾級潛艇的成功經驗,是性能上最令俄海軍滿意的一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其首艇1985年底服役,但不幸的是在1989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沒,共建造了15艘。

簡介

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級潛艇,是由蘇聯著名的“孔雀石”潛艇設計局在VIII型攻擊核潛艇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屬於蘇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其主要用途是消滅敵方各型潛艇,特別是彈道飛彈核潛艇,摧毀敵方水面艦艇、陸上重要目標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眾多任務。該級於1972年被批准建造,1981年首艇在共青城船廠正式開工建造,1984年12月30日進入蘇聯海軍服役。由於性能優良,後續艇在共青城船廠和北德文斯克船廠同時開工建造,至今共建成服役了16艘。

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編號971(U、V、M)級,U代表改進型、V代表II型、M代表獵豹型。俄命名:Щука-Б,Shchuka-B,意為梭子魚,北約代號阿庫拉)是蘇聯研製的最後一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是目前俄羅斯海軍的王牌之一。此阿庫拉級為北約代號,而該詞取自於俄文Akula,意為鯊魚。而蘇俄海軍中卻將颱風級核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Akula)。

2008年11月8日一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在進行例行試驗時,因消防系統故障造成二十多人死亡,另有21人受傷。死者中包括潛艇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和水兵。潛艇上有208人。他說:“潛艇本身並未遭到毀壞。核反應堆工作正常,潛艇內的放射性指標符合有關標準。”

研製

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開始了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研製工作,力圖取得對蘇聯的水下優勢。而作為回答,前蘇聯海軍立即向紅寶石天青石和孔雀石這三家老牌潛艇設計局傳達了研製新一代多用途攻擊核潛艇的研製任務。前蘇聯海軍對新一代攻擊核潛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水下航速高、隱蔽性好、大下潛深度並具有攻艦、反潛和襲擊敵陸上目標的多種性能。主要任務是能夠在被美國“三叉戟”彈道核潛艇(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及護航潛艇發現之前,將其擊沉。

孔雀石設計局接受任務後,馬上以其研製的671RTM型和705型為基礎,在總設計師喬治·N·切尼斯夫的有效領導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研發工作。到20世紀80年代初,“阿庫拉”級基本型研製工作全部完成。經蘇聯部長會議批准,首艇於1981年在共青城船廠開工建造,1982年10月6日建造下水,經過嚴格測試後,於1984年12月30日交付蘇聯海軍服役。

當在建造第3、4艘基本型的時候,蘇聯情報部門得到了美國正加緊對其“洛杉磯”進行改進的確切情報。為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蘇聯針對性的研製工作立即上馬,孔雀石設計局按軍方的要求,對其研製的“阿庫拉”基本型核攻擊潛艇進行了名為“971現代化改裝計畫”的改造項目。改進內容主要為:在不改變整體外形與結構的情況下,對“阿庫拉”級進行大幅性能提升,改進的重點是降低噪聲,略微增加了排水量,並適當增強武器系統,並對基本型艇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進。

雖然071型艇的新技術過多採用,至使研製進度一開始相當緩慢。但憑著雄厚的實力,特別是在美國改進型“洛杉磯”級即將要建造的壓力下,工程進度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最終孔雀石設計局按軍方的要求如期完成了研製任務。

1988年孔雀石設計局又開始對“阿庫拉”級進行了“971M現代化改裝計畫”,主要改進內容是為“阿庫拉”級換裝蘇聯近年來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全新一代的火控系統、武器系統並使用了更好的消音手段,甚至還採用了原準備給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使用的一些設備(西方認為是用作實驗)。由於新設備的大量採用,使“阿庫拉”級不得不大幅增加排水量,眾多新設備與新技術幾乎將971M型變成了一級新潛艇。1991年底,971M型的首艇“腹蛇”號開始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建造。可因蘇聯的解體,使“腹蛇”號遲至1995年7月才加入現役。

性能

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級採用了良好的水滴狀外型,在艇體結構上為雙殼體。裡面一層為耐壓殼體,用鈦合金製造。鈦合金的耐壓殼能保證“阿庫拉”級在深達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無恙。當年美國海軍首次發現“阿庫拉”級潛艇能夠下潛到650米的水下時,竟然不知所措。因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反潛武器的打擊深度和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均不超過500米。

“阿庫拉”級潛艇從艇艏至艇艉共分有7個耐壓艙:武器艙、指揮艙、前輔機艙、反應堆、後輔機艙、主電機艙和尾艙。它們嚴格按照不沉性標 準設計,加強了全艇的抗沉性。通常一個艙進水,其照樣能執行戰鬥任務,兩至三個艙進水,潛艇還能在海上漂浮數小時,以供艇員逃生。“阿庫拉”級潛艇水上排水量7500噸,水下排水量達9100噸,是俄羅斯排水量最大的攻擊核潛艇。西方核潛艇的排水量,除了美國最新型的攻擊核潛艇“海狼”9137噸的水下排水量和其不相上下外,其餘都不及“阿庫拉”級。它之所以要有這樣大的排水量,是因為大的排水量可使艙室的容積得以擴大,艇上便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更多的電子設備,採用功率更大的核動力裝置,擁有更大的自給力等好處。

“阿庫拉”級潛艇能夠攜帶多達幾十種型號的武器,均由艇艏的8具液壓式多用途發射管發射。在這8具發射管中有4具口徑為533毫米,它能夠發射各種常規魚雷,還能發射諸如SS-N-15型反潛飛彈和SS-N-21型潛對地巡航飛彈之類的武器。還有4具多用途發射管的口徑是650毫米,它除了可以發射重型常規魚雷外,也能發射先進的SS-N-16型遠程反潛飛彈等武器。另外,“阿庫拉”級艇上的8具發射管也可以布放水雷,在執行布雷任務時,一次可攜帶多達60枚的各型水雷,水雷種類有: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潛水雷、MSHM大陸架水雷和SMDM自航式沉底水雷等。從650毫米多用途發射管發射的SS-N-16型遠程反潛飛彈,是火箭與40型魚雷相結合的一型武器,其全長6.5米,彈徑0.65米,飛行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120千米,其戰鬥部為40型魚雷,彈頭重60公斤,最大射程17千米,航速46節,制導方式採用主/被動聲自導。

現今能與SS-N-16型遠程反潛飛彈相抗衡的同類武器,只有美國在研的“海長矛”反潛飛彈,而時至今日“海長矛”反潛飛彈還沒列裝。SS-N-21型潛對地巡航飛彈,它可以從533毫米多用途發射管發射,主要用於攻擊敵方境內的各種重要目標。當然也可攻擊大型水面目標。該型飛彈全長8.1米,最大直徑0.5米,射程3000千米,命中精度45米,核裝藥時當量為20萬噸,常規裝藥則為500公斤,動力裝置為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0.6-0.7馬赫,制導方式為慣性+地形匹配。其總體性能不次於美國的“戰斧”式巡航飛彈。在反潛魚雷方面,“阿庫拉”級潛艇攜帶的65型遠程反潛反艦魚雷,也是讓西方海軍“頭痛”的眾多俄式武器之一。該型魚雷全長10米,直徑0.65米,射程100千米,航速50節,作戰深度950米。戰鬥部很可能是核裝藥,在水下,即使核彈頭沒有直接命中目標,甚 至距離所攻擊的目標數公里,都會將目標摧毀。另外,該魚雷採用了先進的尾流自導+主動/被動聲導的制導方式。目前具有以上先進性能的遠程反潛反艦魚雷只有俄羅斯一家。在水雷武器方面,以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潛水雷為例,它是主動型水雷。當它探測到敵潛艇時,能自行推斷出對方的航速、航向、潛深,並計算出最佳攔截彈道,接著其不待敵潛艇駛入其破壞範圍,便自行以60米/秒的速度向目標發動攻擊,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潛主動水雷的戰鬥部裝有400公斤的高性能炸藥,其破壞力可想而知。在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同類產品。

在建造4艘之後,蘇聯有關方面對其進行了名為“971現代化改裝計畫”,改進的重點依然是降低噪聲,並適當增強了武器系統。改進後的“阿庫拉”級II型艇比原型艇加長了5米,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簡單結構圖其噪聲降低到了105分貝左右,攻擊力比原型提高了約20%。II型艇的總體性能已略高於美國海軍現役主力、“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最新改進型,部分性能甚至達到了被美海軍譽為“21世紀攻擊潛艇”的海狼”級。“阿庫拉”級II型艇共建造了11艘。蘇聯解體後,俄海軍潛艇部隊大量裁減裝備,潛艇製造工業也處於一個極為艱難困苦的時代。儘管情況如此困窘,但鑒於“阿庫拉”級的確是一型性能先進、用途廣泛、可靠度高及有著重大改進潛力的多用途攻擊核潛艇,所以俄海軍不僅保留了“阿庫拉”級全部15艘潛艇,目前還在繼續建造性能更先進的“阿庫拉”級III型艇。III型艇的首艇“北德文斯克”已於1998年底完工,目前已加入俄海軍潛艇部隊。該型艇的總體性能可與美國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相媲美,俄計畫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建造7艘。

潛艇功用

阿庫拉級屬於多用途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除可執行反潛、反艦、偵察、護航等多種任務外,還可與水面艦艇協同作戰。該級艇體寬大,呈水滴形,與此相比,修長的指揮台圍殼特別引人注目,圍殼的前緣和艇前殼體上布置了一些重要的水環境感測器。阿庫拉級採用雙殼體結構,其耐壓殼體是用高強度的鈦合金製造的,只有使用爆炸衝擊才能使主壓載艙在大深度爆炸。
與俄羅斯前幾級核潛艇相比,阿庫拉級降低了噪聲的傳播標準,為此採用了艇外殼覆蓋消聲瓦等大量降噪措施,據稱其安靜性可與美國“洛杉磯”改進型相媲美。除隱蔽性好外,該級艇的武器火力也十分強大。

服役狀況

阿庫拉I型

在7艘已知的I型潛艇中,只有3艘仍然在服役,阿庫拉級的首艦K-284阿庫拉號以經於1995年退役。這些潛艇的退役給經濟緊張的俄羅斯海軍省下了不少維護費用。服役的三艘為K-322,K-480和K-317。K-480將於2007~2008年內在北德文斯克船廠進行大修。

阿庫拉級I型 核潛艇

同級舷號開工時間下水時間隸屬服役時間
K-2481982年10月1984年12月 太平洋艦隊1985年
K-2631982年1984年7月太平洋艦隊1986年
K-322 1987年7月太平洋艦隊1987年11月
K-4801982年1988年5月北方艦隊1988年10月
K-3911989年4月 太平洋艦隊1989年7月
K-3171986年11月1990年6月北方艦隊1990年9月
K-3311984年 1986年太平洋艦隊1990年9月

阿庫拉改進型

目前改進型已知的5艘全部在役。這些潛艇的編號由於資料來源不同而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例如K-267在其他的資料中被寫成K-295。但這兩者的名字卻都是龍(Drakon,希臘)。這些資料也在這些改進型的建造進度和改進型是否應該歸於II型上產生巨大爭議。

阿庫拉級改進型 核潛艇

同級舷號開工時間下水時間隸屬服役時間
K-4611986年1991年6月北方艦隊1992年1月
K-4191992年5月太平洋艦隊1982年8月
K-328 1988年10月1992年10月北方艦隊1993年1月
K-154 1989年1993年7月北方艦隊1994年1月
K-295 1994年7月太平洋艦隊1995年7月

阿庫拉II型

在II型中現在知道只有Vepr和獵豹號在役。 《簡氏防務周刊》將其名稱表為Viper(毒蛇)並稱該艇於1996年開始服役。而阿庫拉II型最新的獵豹號(Gepard)則在庫艇事件之後才下水。目前一些資料將阿庫拉II型分成了阿庫拉II原型(Vepr號)和阿庫拉II獵豹型。普京總統親自參加了獵豹號潛艇的下水儀式並親手在獵豹號上升起了國旗。

阿庫拉級I型 核潛艇

同級舷號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隸屬服役時間
K-157 1991年1994年12月北方艦隊1996年1月8日
K-335獵豹號1992年1999年北方艦隊2001年12月4日

阿庫拉級技術參數

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外形尺寸:長115米,寬14米,吃水10.4米。
排水量:水上7500噸,水下9100噸。
航速:水下32節。
潛深:400~600米。
人員編制:85人。
動力裝置:2座壓水堆和3台蒸汽輪機,單軸推進,兩個7葉螺鏇槳
武器裝備:4具為533mm,用於發射53型魚雷、SS-N-21巡航飛彈、SS-N-15反潛飛彈;另4具為650mm,用於發射65型魚雷和SS-N-16反潛飛彈,各發射管均有水雷布放功能,武器總裝載量為30枚。艇內有快速裝填裝置,從而提高了武器的發射效率。
電子設備:“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尋和攻擊用艇殼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艇殼聲吶;“散射”-3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慣性導航、靜電陀螺儀、衛星導航、無線電定位儀等組成的綜合導航系統。“窺探對”工波段搜尋雷達,“場燈”測向儀。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設備,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極低頻拖曳浮力天線。“停車燈”型偵察雷達,“圓邊帽”及“磚群”型電子對抗設備,“克里姆”-2型敵我識別器。“公共汽車”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

識別特徵

①艇身過渡十分圓滑,無任何階梯狀。
②指揮塔圍殼邊角過渡處也較圓滑、低矮,無升降舵。
③採用高尾翼,上端裝有整流罩,外形類似於大型民航客機的噴氣式發動機。

租借印度

經過幾年的協商,印度終於與俄羅斯簽署協定,未來將租借俄兩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使用期限為5年,這也是近十多年來國際間第一筆涉核武器交易。有報導稱,此舉與印度正在積極推進的“藍水海軍”計畫有關,目的是培養印度官兵的核潛艇操作經驗,為日後真正裝備核潛艇作好軟體儲備。

2011年7月1日,俄羅斯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在俄國國家通訊社的講話中表示,俄國將在2011年末向印度輸送一艘核潛艇。

“獵豹”號核潛艇本應在2008年11月交付印度海軍,但是因為技術問題,交付時間推遲。在2008年11月進行的海試中,該潛艇自動滅火系統出現意外故障導致20名艇員喪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