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乾礦區

阿乾礦區

近些年來,國家對採煤沉陷區進行了多方治理,可部分礦區由於開採年代太長,問題至今沒有根除,阿乾礦區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七里河區柳樹灣村村民向本報反映:阿乾鎮一帶是老礦區,由於沉陷區治理沒有實施整體搬遷,遺留下來的村民還在繼續被地質沉陷威脅著。

簡介

阿乾礦區阿乾礦區

七里河區魏嶺鄉柳樹灣村村民在反映材料中說,他們地處阿乾礦區採煤沉陷區中心地段,屬原阿乾煤礦50多年來煤炭開採造成沉陷最為嚴重的地段之一。2004年在測定阿乾礦區採煤沉陷區時,該村柳樹灣、李家灣、馬蓮灘、杏樹灣4個村小組被劃為沉陷區範圍內,面積達59696.3平方米,沉陷區內共有398戶,1672人;耕地沉陷900多畝,占全村總耕地的50%。
2007年政府實施阿乾礦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當時經過專家調查,劃定了沉陷區的範圍(界線稱為紅線),對紅線內的村民進行統一搬遷、維修加固和自由解決的方式進行安置。雖然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村上的共同努力下,採煤沉陷區治理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是在這過程中又出現的新的問題。由於阿乾鎮一帶是老礦區,開採時間較長,加上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導致沉陷區出現繼續下沉。在這樣的情況下,臨近紅線的村民雖然當初被劃在沉陷區外,而實際上卻受到了塌陷的威脅。同時,紅線之內遺留的村民雖然對房屋進行了維修加固,可隨著地面的進一步沉陷,房屋又出現了新的裂縫。目前,有原來維修加固戶和紅線外民眾總計376戶,1521人受到威脅。為此,村民們呼籲:進行二次沉陷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現狀  

阿乾礦區阿乾礦區

2010年11月4日,記者前往柳樹灣村進行了實地調查採訪,在村民的帶領下,查看了村中塌陷比較嚴重的幾處地方。在村民石仁義家中,記者看到院內的房屋牆上都有裂縫,裂縫最大處約四五厘米寬。石仁義指著西房新修的牆說,由於他沒有經濟能力搬遷到民間小區,就只好進行了維修,政府給了6000多元,他就對房屋進行了維修加固。但是這裡的地下面全挖空了,塌陷還是在繼續。  

隨後,記者在該村的黃岡堡看到,在山樑有一個很深的天坑,直徑約有20米。村民們說,這就是前幾年因為地下挖空後塌陷的。原來這裡的耕地全是比較平坦的,發生沉陷後就開始變得高低不平,後來隨著塌陷嚴重,很多地無法耕種了,就只好撂成了荒地。像這樣的還有牟家灣犁山等農業種植區,共有耕地900多畝,紅線外村民大部分耕地也在沉陷區內,耕地裂縫縱橫,耕作困難,經常將人和牲畜陷入裂縫內,已無法耕種,變成了荒坡草地,致使村民的農業收入減少。

村民受威脅

2004年在測定阿乾礦區採煤沉陷區時,該村麥地溝下灣羅家灘、柳樹灣一部分、李家灣小部分被劃在沉陷區外,共有190戶,774人。其中:柳樹灣40戶180人;李家灣4戶17人;麥地溝39戶150人;下灣60戶225人;羅家灘47戶202人。耕地1052畝。原阿乾煤礦煤炭開採所造成的沉陷也危及到紅線外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當時卻沒有被認定為沉陷區。一村民說,阿乾煤礦倒閉後,蘭阿煤礦繼續生產,進一步加劇地面沉陷。今年以來,村莊地下採煤炮聲不斷增大,炮聲響起時震動的房屋顫動、門窗作響。特別是到了夜裡,炮聲常常將熟睡的村民驚醒,嚇出一身冷汗。不僅如此,目前最讓村民擔心的是,由於部分村民已經搬走,排水設施無人管理,而山體內是空的,如果發生大暴雨,很有可能發生滑坡。

治理方案

阿乾礦區阿乾礦區

負責阿乾採煤沉陷區治理項目的七里河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仲傑榮介紹,由於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沉陷區外部分地方發生沉陷,已經引起了區政府的關注,目前七里河區沉陷區治理辦公室開始著手調查,聘請了甘肅土木工程院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監測。2004年劃定沉陷區範圍時,來的專家是由省上和國家發改委指定的,是資質比較高的中國煤炭設計院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人員。當初對紅線內按照沉陷情況,劃分了等級,A、B級進行搬遷,C、D進行維修,後來根據情況又給了村民們一段考慮時間,讓他們自己決定維修或搬遷。

對於部分因沒有經濟能力進行搬遷的村民,仲局長說,國家發改委在檔案中沒對貧困人員搬遷進行具體規定,沉陷治理資金中無法對其進行幫助,他們現在也很為難。他給記者出示了份國家發改委的檔案,上面明確地說:“根據《煤炭法》、《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今後新發生的採煤沉陷區治理資金,必須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和個人承擔。今後新發生的採煤沉陷責任自負,治理時國家不再予以補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