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七獨支瑪

阿七獨支瑪

阿七獨支瑪是雲南麗江摩梭人聚集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摩梭人手工披肩品牌。該品牌由阿創建七獨支瑪女士於2006年。目前主要有披肩和桌布作為主打產品。阿七獨支瑪相信:“一定要用最天然的棉線,用最虔誠的態度,才能織出衣物的溫度。”

摩梭人簡介

在中國雲南西北的瀘沽湖畔,生活著一群摩梭人。他們既信仰藏傳佛教,同時也信仰本土“達巴”教,人口四萬餘人,並在不斷的減少中,摩梭人至今保留著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以女性長輩當家,大家庭的未來屬於女孩。因而被譽為“東方女兒國”“人類母系氏族最後的領地”。由於摩梭人沒有文字,隨著老人們的相繼去世,文化在不斷的流失,現代化的衝擊更加速了摩梭文化的滅絕。

摩梭人世代以種地、放牧、織布為生,深居山間。她們主要的現金收入就是用簡陋的織布機,編織圍巾等手工織品,供孩子上學或老人看病。

摩梭人傳統手工紡織品是摩梭人世代延用的麻棉線做成的手工紡織品,製造工藝需經過十幾道程式,是摩梭婦女勤勞善良的結晶。

摩梭織女“阿七獨支瑪”

摩梭織女阿七獨支瑪生於1964年,是摩梭人傳統手工紡織繼承人,十幾年來阿七獨支瑪發動了溫泉村68戶168名婦女從事手工藝,還帶動了周邊十幾個寨子的少數民族的婦女參與,現從事手工藝的婦女已有900多人。保護了摩梭傳統手工文化,解決了山區婦女就業問題,提高了她們的收入,讓山區婦女有錢看病和供孩子讀書。

鑒於阿七獨支瑪在保護民族文化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她被評為麗江市民俗民間工藝繼承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其現場手工紡織表演為各國媒體廣泛報導,被稱為“原始社會走來的絢爛的手的舞蹈”由她設計和製造的摩梭人傳統手工紡織品深受海內外客戶的喜歡。由於摩梭人沒有文字,摩梭傳統手工紡織品也成為新時期摩梭文化傳承的新的載體。

阿七獨支瑪阿七獨支瑪
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

大事記

2001年春,日本福岡市博物館專程派人買了兩套摩梭服裝帶到日本,陳列在福崗市博物館內。

2003年,阿七獨支瑪看到外地老闆的經營方式和大量市場需求,意識到自己民族傳統工藝的價值,組織開辦了手織廠。

2006年,摩梭傳統手工紡織廠在寧蒗縣工商局正式辦理了登記手續。

2008年,一個以"阿七獨支瑪"命名的商標成功註冊。

2011年2月,摩梭手工紡織發展項目被確定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國家民委、商務部與捐助100萬美元的伽藍集團聯合實施的創新公益項目。

2011年10月,被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報導。

2011年,西南民族大學Enactus(原賽扶)團隊加入到對摩梭披肩的保護與傳承上來,以“市場化的手段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目標,宣揚古老的摩梭文化,解決部分人民就業,幫扶摩梭人文化傳承復興。

2012年底,製作完成了十二個摩梭圖騰圖案,並註冊了著作權。

摩梭圖案著作權證摩梭圖案著作權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