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門

防門

防門是一個地名,位於今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一帶,是齊國最早修築於長城西端的重要關隘,防門東二里余的長山嶺上,城牆北側有兵營遺址,開山鑿石壘石層,遺址大 小不一,從3米×3米到20米×20米不等。

(圖)防門 齊長城西端

防門關春秋戰國齊長城重要關隘,位於山東省 平陰縣廣里鄉。齊長城 是中國歷代長城中,唯一起於黃河跨越泰山而止於大海的長城,防門即建於黃河邊。《 竹書紀年》載:“齊築防以為長城”。防門關為齊長城西端起點,長城由此沿黃河下游 右岸入泰山山脈。

簡介

防門是齊國最早修築於長城西端的重要關隘。位於今長清縣孝里鎮廣里村一帶。遺址蕩然無存。《左傳·襄公十 八年》 (前555年)“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杜預註:“城南有防,防 有門,於門外作塹”。“城”即春秋時的平陰城,在今廣里村東北四里的東障村。現廣里村包括廣里村和廣里店兩個相接的自然村,由於水患,廣里由西北兩里處遷移至現址 。因此,防門當在現廣里處。為防守他國入侵,在防門外挖掘寬一里的戰壕引濟水其內 。防門在古濟水東岸,而古濟水被黃河所奪,黃河河道逐年西移,故今廣里距現在黃河 十里左右。

“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在當時作戰條件當是堅固的防禦工程了。春秋戰國時期為車 兵作戰,山區難以進行,濟水東岸是寬兩里左右的南北狹長平原地帶,是齊國容易受到 進攻之地。防門東二里余的長山嶺上,城牆北側有兵營遺址,開山鑿石壘石層,遺址大 小不一,從3米×3米到20米×20米不等,共15處。居高臨下,對守衛防門非常有利。

齊長城的起點

(圖)防門 齊長城

防門乃齊長城的起點,據考,它西起平陰縣的防門(今為長清縣的廣里村,長清之名 始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因境內有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春秋》襄公十八年《左傳》 :“晉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 門而守之廣里”,杜(預)註:“平陰在盧縣東北,其城南有防門,於門外作塹,橫行 廣一里”、《後漢志》 :“盧縣有光里,今有廣里舖,蓋後人以名地”(見《 續山東考古錄》)、《水經注》亦載:“平陰,齊地也。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十里,平 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里,齊侯塹防門,即此 也”, 《竹書紀年》 :“齊築防以為長城”。 《戰國策》 :“有清濟、濁河,可 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清濟,即古濟水,它是《周禮·職方》所載“華夏四 瀆”之一,今為黃河所奪。當時齊國的西部及西北部,有濟水和濁水雙重水防。齊長城 的鉅防直接濟水河畔,因河濱缺之石塊,則用土夯築為城防,現在城基清楚,這就是各 史書上記載的鉅防,防門則是鉅防的關門之一,因此“鉅防”就是齊長城的西端起點。

晉齊平陰之役

晉悼公死後,中行偃 領導了對齊平陰大戰,這是應魯國等山東小國邀 請的。從前,齊國的大蜥蜴齊頃公對晉國很服氣地死了以後,他的兒子齊靈公又不服了 ,又想做山東霸主。

於是公元前555年,在魯國等受氣國家邀請下,晉平公大舉興師撻伐齊國。在山東平 陰,晉三軍與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國聯軍約12萬餘人向齊軍3 萬餘人發起猛攻,齊軍多死。晉三軍元帥中行偃用車拉著樹枝子攪土,又往附近山上插 旗嚇唬齊靈公。齊靈公 一看晉軍這么多,嚇尿了褲子,連夜帶著軍隊逃跑。中行偃跟蹤追擊,銳不可檔,連續 攻陷平陰、京茲、邿邑,長驅奔襲齊都臨淄,燒了外圍東西南北四郭以及西城門雍門, 殺掠郭內軍民(外郭是外城牆,裡邊有內城,也叫宮城)。諸侯大國國都這是第一次遭 遇兵火。齊靈公駕上馬車想逃跑,他兒子砍斷了馬脖子皮帶制止了他。接著,晉軍猛攻 臨淄內城,不下,聯軍繞過燃燒的城市,在周邊浪戰一通,又東向 挺進膠水,把齊軍一頓暴打,南下沂水,遇到齊軍堅守,晉軍才象吃撐了的蜥蜴,終於 打著哈欠退去。

三軍元帥中行偃從齊國戰勝回來,不久腦袋長瘡,病死了。范匄同志(念“丐”), 在公元前554年,晉平公四年,接任三軍元帥。

現在的防門

廣里

現廣里村包括廣里村和廣里店兩個相接的自然村,由於水患,廣里由西北兩里處遷移至現址 。因此,防門當在現廣里處。為防守他國入侵,在防門外挖掘寬一里的戰壕引濟水其內 。防門在古濟水東岸,而古濟水被黃河所奪,黃河河道逐年西移,故今廣里距現在黃河 十里左右。在山東長清縣西, 《方輿紀要》平陰城北有防門,又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 光同,左傳所謂塹防門而守之廣里者也,司馬彪續漢志,盧縣有光里,亦曰廣里,東魏 初候淵自齊州罷還,行及廣里,高歡復以淵行青州事,即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