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炳

阮文炳

阮文炳福建省永定縣人,1916年11月出生,1935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華東公安十三師參謀長,軍分區參謀長、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參謀長、福建省軍區顧問等職。副軍職離休幹部。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8年8月15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3歲。

簡介

阮文炳阮文炳
阮文炳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鎮上南村人,191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2歲時父親去世,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在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書記阮山同志的影響和教育下,於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後參加了兒童團少先隊,與其他少年兒童一起參加站崗、放哨、打土豪、破除迷信等土地革命鬥爭。後其母親因怕惹事就托人讓他跟著本村的泥水師傅陳春榮到廣東大埔當學徒。十五歲那年因他做泥水工時受傷,只好回家養傷。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北上後,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率部回到閩西開展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此時,他的堂哥阮文松率領永東遊擊隊在湖雷、岐嶺、撫市、陳東等地開展反敵“清剿”鬥爭。在阮文松的指引下,阮文炳於1935年春瞞著他母親,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

個人經歷

阮文炳將軍攝於2008年春節阮文炳將軍攝於2008年春節

阮文炳參加紅軍游擊以後,根據領導的指示,與早他一年參加部隊的張華英(湖雷白崬人)一起跑交通,到各地秘密發動青年參加紅軍。此後,他與戰友們一道,堅持三年游擊戰爭
1937年“七七事變”後,閩西地區實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局面。1938年1月,阮文炳由阮文松張華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組建為新四軍二支隊。阮文炳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營第九連班長。在龍巖白土集中休整後,3月1日,他隨部離開龍巖經長汀江西的瑞金、贛州、吉安、樟樹浙江省的華埠、常山、開化等地,於4月中旬到達安徽新四軍軍部駐地歙縣岩寺。不久,阮文炳隨部輾轉到江蘇省的小丹陽一帶抗日前線。此時,他升任為九連一排排長,後又調到八連一排當排長。他率部在丹陽、溧水、溧陽、當塗、十八村一帶襲擊日本鬼子。有一次,阮文炳率領所在排與九連和三連的戰士一道在博望地區激烈戰鬥,取得了打死日本鬼子30多人、偽軍20多人,繳獲50多支長短槍、二門小炮、二挺機槍,活捉一名日本鬼子的重大勝利,受到了新四軍領導的表彰。
1939年7、8月間,阮文炳又回到了安徽雲嶺附近,進行訓練和教育。八連連長沈開潤升調一營營長後,他就接任八連連長職務,率部進駐小河口擔任警衛軍部後方及軍械所、醫院的任務。1940年1月阮文炳所在團又開往繁昌前線,駐馬家沖,在繁昌、銅陵一帶活動,抗擊日寇的侵擾。1940年9月10日他所在團又奉命回到涇縣的北貢里執行保衛軍部的任務。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那時,阮文炳所在的老三團作為突出重圍的中路縱隊,隨老三團後面的是軍部,軍部後面的是新三團,左、右路各是一支隊和三支隊,阮文炳率領的第八連是這次突圍中的尖刀連。他率部首戰丕嶺殺出一條血路,護送軍部突圍出擊。戰下丕嶺後,該連傷亡很大,但還是堅守在丕嶺和敵40師對峙了一天一夜,終因寡不敵眾,退到古井坑。在石井坑有新老三團以及其他部隊。在糧盡彈絕的情況下,血戰了7天,到1月13日黃昏,部隊分散突圍。第八連只剩下十幾位幹部和戰士,在阮文炳的帶領下,他們邊打邊走,在行動中又接納了兄弟部隊的幾個同志,他們白天只能藏在山上,黑夜向著北邊走。最後突圍到達了江邊,並經過前後五次的渡江終於回到了江北無為縣。
1941年1月20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重建新四軍。皖南突圍出來的同志及無為縣原來的部隊組成新四軍第七師,張鼎丞任司令員,政委曾希聖。此時,阮文炳任第七師五十五團軍需副官。以後,他又分到特務連任連長。不久到教導隊學習近一個月。此時七師組成了沿江、和含、巢湖、皖南四個支隊。阮文炳被分配到和含支隊特務連任連長。1943年支隊整編特務連擴大成特務營,他就任特務營營長。在這期間,阮文炳率部經常在和縣、含山縣以及江泉一帶活動,與敵偽頑軍展開戰鬥,同時,也開展了生產自救運動,為建立、發展和壯大華中抗日武裝力量和根據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阮文炳歷任華中野戰軍七師第二十一旅六十三團第三營營長、第五十七團第一營營長、第二師第十三團、第五十八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第七十四師第二二O團副團長、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二十九軍八十七師第二五九團團長等職。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萊蕪、孟良崮、萊陽、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廈門等戰役。特別是在參加1949年4月19日渡江戰役中,阮文炳所在的團黨委決定第三營作為該團渡江第一梯隊的突擊營,他作為突擊營的戰鬥指揮員,率部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經過艱辛努力,終於在繁昌灘頭搶占上岸,上岸後,他率部不顧一切往蕪湖的灣子縱伸十多里破壞公路、鐵路和橋樑,切斷國民黨第20軍的退路,配合所在師的部隊全殲國民黨第20軍20000多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年6月底,根據黨中央毛主席解放福建的指示,需要大批當地幹部隨軍南下,中共中央華東局調阮文炳參加了華東隨軍服務團工作。他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服務團行軍中的保衛工作和打前站工作。到達福建後,1949年10月,他任解放軍第十兵團汽車團團長,後任後勤處處長。不久,阮文炳原先部隊二十五軍到福建接防後,他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9軍259團任團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黨中央毛主席關於“肅清股匪、鎮壓反革命、實行土地改革”的指示,從1950年春以後,阮文炳率領二五九團指戰員先後在武平、長汀、漳平、永春、大田等九個縣、區參加剿匪鬥爭。清滅土匪6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0餘枝,輕重機槍40餘挺,各種子彈一萬餘發,黃金數兩,並幫助地方組建武裝1500多人,全團湧現功臣模範2728人次。阮文炳率領的部隊受到了福州軍區葉飛司令員、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等首長的致電祝賀並嘉獎,在全軍通報予以表彰。閩西等地剿匪的鬥爭歷史載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史冊。
1951年4月,阮文炳調南京軍區高幹班學習三個月。回來後,他所在部隊改制為公安十三師37團,進駐平潭島執行海防任務。二個多月後又調大、小嶝島、泉州一帶駐防。1952年8月,阮文炳率該團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第六十軍一八一師一八O團團長。1953年3月回國後,阮文炳被任命為公安十三師副師長參謀長1954年4月再次去南京軍事學院高幹班學習半年。1955年初調晉江軍分區任參謀長,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8·23炮戰”。1960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高幹班學習一年。1962年,阮文炳主建三明軍分區,任軍分區第一任司令員。1969年調福建省軍區司令部任副參謀長。1980年下半年後任福建省軍區副軍職顧問、福建省政協委員等職。阮文炳自參加革命以來,出生入死,先後負傷7次。1988年離職休養。

晚年工作

福建省軍區顧問阮文炳將軍的題詞福建省軍區顧問阮文炳將軍的題詞
阮文炳離休後,仍積極參加了新四軍研究會、閩西老區促進會、省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等社會活動。自80年代開始,他發揮餘熱,為家鄉脫貧致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他和十三位老同志簽名向中央要求解決的八項實事現都已實現。
他與江西和福建57位老同志簽名的龍贛鐵路現已開工實施。
他和其他老同志共同努力爭取資金完成了上湖中學、湖雷溪口水電站等家鄉建設事業。他還與其他老同志到北京、省里為家鄉爭取建設資金約有六、七百萬元之多。他還獨自籌資新建上南國小、上南鞭炮廠、上南人飲工程、重新整修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舊址萬源樓和布展中共永定支部成立紀念館等。

個人榮譽

1955年,阮文炳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中國人民志願軍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榮譽章。

歷任職位

歷任連長、營長、團長,華東公安十三師參謀長,軍分區參謀長、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參謀長等職。

逝世時間

阮文炳阮文炳
副軍職離休幹部、福建省軍區原顧問阮文炳同志,因病於2008年8月15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