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麓古村

關麓古村

關麓地處武亭山腳、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險關”之稱,該村居險關之東麓而得名。又因以往黟縣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驛道通過村嶺,故綽號“官路”。還因這處古稱“塹下”,地勢十分蔭蔽,這個地方建村可免戰亂侵犯擾亂,俗稱“官路下”。

簡介

在關麓村,充分表現出來徽商亦商亦儒獨特的風格的建造比比皆是。走進村中,簡直有如進入一個“中國古代學塾文化博物館”,僅“八大家”中就有六處的宅名與書學有關,如“安雅供讀書的房子”、“臨溪供讀書的房子”、“問渠供讀書的房子”、“雙桂供讀書的房子”、“學堂廳”、“小書房”等。正如村中長老所言:“我汪姓祖輩是既經營商,又習儒,掙錢財,培人材”。正因這么,村人汪曙、汪烈變成清代聞名書法和繪畫家;

意境

關麓外圍一側臨渠而建,遠山近水,風光旖旎。在村中行進都是青石板路。悠悠的古風隨地而生,青石板的路面,被千萬雙腳打磨得發亮,打磨得古鎮的歷史充滿了神韻,一條條幽深的小巷細弄,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古樸中開始充斥商業氣息。我想春天的古弄似乎更富詩意,“清明時節雨紛紛”,撐上花格傘,走在古村綿長清麗的石板道上,詩意就從古鎮的大繭里縷縷不絕地抽出來,醉倒了行人。可這是秋陽杲皋的季節,似乎也不賴,氣爽神清,古村顯得更古樸。沉寂中托起古村的夢,讓人遐思不已。

來歷

賞不盡的古韻,道不完的關麓。其中最讓人不解的大概莫過於村名的來歷。我亦如是。還好關麓老宅的村民非常好客,很快就能從那半懂不懂夾雜著方言的國語中了解個大概。原來關麓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該村居雄關之東麓而得名。又因過去黟縣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驛道經過村嶺,故別名“官路”。還因這裡古稱“塹下”,地勢非常隱蔽,此地建村可免戰亂侵擾,俗稱“官路下”。

在關麓最具美魅力的古建築群當數“關麓八家”。清朝中葉,汪氏在沿江一帶經營的是“皮油”生意。“皮油”者乃是做蠟燭的原料,利潤可觀,發了大財,於是回鄉大興土木,使村莊整體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八大家”為關麓村核心建築,系同宗兄弟八人所建的八座豪華住宅,以清代著名書畫家汪曙故居“武亭山房”為首。自北向西依序為“涵遠樓”、“吾愛吾廬”書齋、“春滿庭”、“雙桂書室”、“門渠書室”、“安雅書屋”、“容膝易安”小書齋。整個建築群以“春滿庭”為中心,“春滿庭”實為祖屋現為老八後人居住,其餘位列四周,若從空中眺望正好成“回”字型。這些建築內部裝飾講究,雕樑畫棟,繪彩描金,設計精巧,富麗雅致,雖歷數百年,仍極鮮研。戶戶均有清一色的鐵皮大門和蓮花小門。在相連兩間的過道處,門戶極為狹窄,但過道中央卻有寬敞的便廳。其實恢宏的連體民宅,在外面看來是有著防範兵匪,裡面看來卻是和睦團結的家族,儘管我們常說“親兄弟也要明算帳”,不過這些民居的建造也帶給我們嶄新的享受。這八座宅院從外觀上看自成單元,各有天井、廳堂、花園、小院,而實際樓與樓之間相互溝通,屋樓上下皆有門戶將其串結,形成一個整體。如同連體,實為宗族觀念和勢力的生動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