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

杞麓湖

杞麓湖,在唐代時稱為“海河”,後又稱“通湖”。位於雲南省通海縣境內。以位於杞麓山(又名秀山)畔而得名。因南距通海縣成1.5公里,又名通海。屬南盤江水系。杞麓湖屬斷層陷落湖,湖泊長軸呈東西向,湖水位1796.62米,湖面積36.73平方公里,湖岸線長度45公里,湖泊長度13.5公里,寬度平均2.72,最寬5.2公里,容積1.45億立方米,匯水面積340.8平方公里。杞麓湖是通海縣較重要的水資源,杞麓湖流域是通海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是通海縣生存發展的基礎,通海人民把杞麓湖稱為“母親湖”。

基本信息

湖區概況

杞麓湖杞麓湖
杞麓湖,在唐代時稱為“海河”,後又稱“通湖”。位於雲南省通海縣境內。以位於杞麓山(又名秀山)畔而得名。因南距通海縣城1.5公里,又名通海。屬南盤江水系
杞麓湖屬斷層陷落湖,湖泊長軸呈東西向,古杞麓湖占據了整個通海盆地,湖面高程達海拔2000米,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東南部羅家沖明出水口已變為陸地。
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防洪排澇和擴大耕地面積,幾經放水,至1983年水位降到最低,為海拔1792.07米,湖內蓄水僅0.176億立方米,湖泊面臨乾涸。1985年以來,加強了管理和保護,湖水位開始回升。
湖水位1796.62米,湖面積36.73平方公里,湖岸線長度45公里,湖泊長度13.5公里,寬度平均2.72,最寬5.2公里,容積1.45億立方米,匯水面積340.8平方公里。

水系構成

杞麓湖杞麓湖
杞麓湖周圍有大小河溪8條,西岸長沙河最大,長24公里,其次為南岸的大新河,長11公里,其餘均為10公里以下的季節性溝溪。以坡面漫流匯入杞麓湖。沿湖還有興義岩子、興龍潭、石畢大龍潭、甲寶井龍潭等36處泉水補給,水量不大,但較穩定。杞麓湖沒有明河出口,鎮海岳家營的落水洞是杞麓湖唯一的排洪口,僅有伏流通過外泄。1966年在落水洞建有2.5X2.5米的兩孔閘門,根據雨情、水情控制水位。湖面周圍有9.5萬畝農田需湖水灌溉

生態狀況

杞麓湖水呈黃綠色,微渾,透明度由50年代的2米,降至80年代的0.5-1米,PH值為8.4_8.9,生化需氧量1.25-3.69毫克/升,溶解氧下降,總0.946-2.092毫克/升,總磷0.081-0.099毫克/升,已呈富營養型湖泊。

社會經濟

杞麓湖杞麓湖
杞麓湖是通海縣較重要的水資源,杞麓湖流域是通海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是通海縣生存發展的基礎,通海人民把杞麓湖稱為“母親湖”。
杞麓湖屬富營養型湖泊,水質污染以有機污染和氮、磷污染為主;年平均水溫15.6℃;原有魚類區系組成比較簡單,其組成為:祀麓鯉、大頭鯉、雲南鯉、翹嘴鯉鯽魚泥鰍、星雲白魚杞麓亞種、黃鱔、鯰魚、烏鯉等10種土著魚類。19641年以前主要是自然增殖,以後開始進行人工放養,人工投放和隨之而入的魚類有鯉魚、白鯽、青魚草魚鰱魚、鱅魚、中華鰟鮍、麥穗魚、棒花魚。現有魚類4科18種,土著經濟魚類產量大為下降,大頭鯉、魿魚已幾乎絕跡,烏鯉、祀麓鯉、翹嘴鯉、雲南鯉、白魚等名貴經濟魚類已瀕臨滅絕,耐污種類鯽魚和引入品種自鯽。
湖畔平疇沃野,盛產稻、麥、煙等作物。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

滇池 | 洱海 | 撫仙湖 | 程海 | 瀘沽湖 | 杞麓湖 | 異龍湖 | 星雲湖 | 陽宗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