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信俗

關公信俗

“關公信俗”屬於中國民間信俗,是民間信仰關公的各種習俗的統稱,也是一種民間信仰文化。

歷史

千餘年來,關公信仰文化興盛不衰,折射出普通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千餘年來,關公信仰文化興盛不衰,折射出普通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起源

“關公信俗”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山西運城又是“關公信俗”的發源地。山西解州關帝廟名譽“天下武廟之祖”,敕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前朝後寢,在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關帝廟中規格最高。解州關帝廟與常平關公家廟、關帝祖塋並稱“三關”。

到了清代,以關林為中心的關公信俗活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尤其以乾隆至道光年間,關林祭祀關羽最為隆重。不僅有官員、百姓祭祀,而且當地的“關帝神社”都要來助興,聲勢浩大。

發展

“關公信俗”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並一脈傳承,其最重要的支撐便是人們對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認同與傳播,“關公信俗”可看做關公文化的一部分。

“關公信俗”於2008年6月7日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5月19日至23日,又代表山西省參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

信俗特點

1、關公信俗文化的地域和民眾基礎的廣泛性。關羽戎馬一生,征戰南北,其傳奇故事從關公故里傳播到各個角落。“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就是關公信俗地域廣泛的最好寫照,近代隨著華僑的飄洋過海,他們也把信仰關公的習俗帶到了全球各地,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就有對關公的信仰與傳播。“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孺”,從古代的帝王將相到巷陌婦孺,從現代的政要商賈到平民百姓,人們都信關公,敬關公,拜關公。這個群體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
2、關公信俗文化體現出的集體性和培育社會的一致性。關公信俗已不是單純的個人迷信偏好,而是由歷史發展演變成一種社會群體的信仰。其傳播的主導載體多為民間團體舉行的祭拜,廟會,戲文演藝等活動。人們信關公,已經意識化並承認他是忠義誠信的楷模;信奉他是財神和保護神能給人們帶來財運和平安吉祥;公認他祖居河東郡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人;認同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是他的生日等等約定俗成的精神意志,這些體現出人們信關公的一致特性。
3、關公信俗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性特徵。這個民族性是由漢民族性演化而來的整個華夏民族性。關公祖居河東郡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屬中原地域,是漢蜀名將,初為漢民族所崇尚的忠義英雄,後其忠義精神為歷代統治階層所推崇,誠信精神被商界奉為經商信條,禮、仁、智為儒家尊為人倫典範,勇武為平民所敬仰。歷經頂禮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聖,終演變為威震華夏的中華武聖。對關公共同的信仰增強了整個華夏民族的認同感,在一定意義上強化並凝聚了民族精神,這是任何外來宗教信仰民俗無法替代的。

核心與實質

人們敬關公,拜關公,實質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種精神寄託,一種所有華人的美好願景,這種精神和願景由抽象而逐步完善,因關公而具體,進而凝聚積澱為一種信仰文化。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仁、勇、禮、智、信,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人倫精義,並為佛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經近兩千年的推崇已形成華夏民族道德範圍內的楷模。這也是關公信俗的核心所在。

關公文化

關公信俗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流行、並一脈傳承,其最重要的支撐便是人們對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認同與傳播。關公信俗可看做關公文化的一部分,關公文化對關公信俗的發展起很大的影響作用。關公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公一生所體現出來的“忠、義、仁、勇、義、禮、智、信”,是關公文化的精髓,也是關公精神的核心。為幾千年來海內外炎黃子孫所推崇敬仰。在關公故里形成的獨特的關公文化與關公信俗息息相關。

1、關公故里聖跡文化:

山西解州關帝廟名譽“天下武廟之祖”。敕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前朝後寢,在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關帝廟中規格最高,其建築價值和獨特的人為價值是全球任何一
座關帝廟所無法替代的。還有與解州關帝廟關稱“三關”的常平關公家廟、關帝祖塋,這些彌足珍貴的文物史跡組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聖跡文化風景線。

2、關公故里旅遊文化:
當地政府為了充分開發關公故里的旅遊資源,先後投資數億元,對解州關帝廟、常平家廟、祖塋等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和完善,新建了關帝文化廣場、常平關帝影視城等,形成了自成體系、頗具規模的旅遊景區。2010年在關公祖塋景區建成目前世界最高的關公像,像高61米,基座高19米。

3、關公故里習俗文化:
六月二十四關帝生辰、四月初八與九月初九的關公古廟會等,每年的這些節日關公故里都會舉行盛大的活動,相沿成習。自1989年以來,每年都要舉辦“國際關公文化節”,在文化和經濟領域樹立了新品牌,在海內外華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4、關公故里文藝盛典:

為弘揚關公文化,當地政府和民間組織出版了關公文化書籍20多部(冊),拍攝了《關公出世》、《武聖關公》等多部電視連續劇,恢復並上演了《千里走單騎》、《古城會》等傳統戲劇目,新編了《關公與貂蟬》、《關公斬子》等數出現代劇目,推出了關公鑼鼓、關公歌曲等文藝節目。

5、關公故里青銅藝術文化

人們敬拜關公,信仰關公精神為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關公故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關公藝術品、工藝品市場。

解州關公銅像—上海世博會解州關公銅像—上海世博會

其中最有影響力和特色的產品是關公故里關公青銅雕像,這已成為宣傳山西的一張文化名片。

最著名的品牌有:中華關公第一品牌“解州關公”、“魏巍銅藝”、“宇達”等。

解州關公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山西著名文化品牌。“解州關公”銅像做為山西的特色文化禮品,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美譽度。

2010年和下屬鑄造基地魏巍銅工藝研究所精心設計製作的關公《夜讀春秋》銅像代表山西省參展上海世博會,

向全球參觀者展示關公信俗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青銅文化。2011年精心製作的《誠信關公》青銅雕像,

被山西省政府特選為第六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禮品,贈送給世界500強企業。
關公文化和信俗幾乎滲透於人們思想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宗教、祭祀、民俗、文藝等,形成了廣泛的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

文化影響

結義園結義園

在普通民眾心中,關羽不僅是聖,更是神,是萬能之神。

1、關老爺是軍神。由於《三國演義》的烘托,關雲長仁勇之威,蓋世罕見,所以軍士們自然要將關老爺奉為軍神,自古男丁上戰場,免不了都要到關帝廟前拜一拜,進則保佑自己建功立業,退則保佑自己平安歸來。

2、是武財神。相傳關公年輕時從商,販賣布匹,精於理財,擅長記賬,發明了一種叫“日清簿”的流水賬。商家看重關公的精細勁兒,紛紛供奉。南方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無比鋒利,鋒利的利和“利潤”的利同音,所以把關公視為武財神。如今幾乎每個商店裡都會擺上一尊關公像,香火繚繞,貢品不絕,圖的就是關老爺保佑。

3、文教之神。關公不僅義薄雲天,而且能文能武,儒家以其喜讀《春秋》,稱其為“文衡帝君”,與文昌、朱衣、魁星、呂祖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4、醫藥神。關公神勇,鬼神皆懼,又兼著“伏魔大帝”職稱,所以人們驅魔治病,都依賴關公。因此關帝廟中設有藥籤,關公儼然是一位心理醫生了。

5、行業神。剃頭匠奉關公為祖師爺。因為他手上有一把刀:“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剃頭鋪的這副對聯其威風和口氣多么像關羽。

6、另外,關老爺還是香燭業、銀錢業、典當業、描金業、皮革業、醬園業、糕點業、算命業的祖師爺。

千百年來,關羽的“忠、義、仁、勇”精神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崇。隨著時代的發展,“”精神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唯公號帝君。”關公信仰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萌生、發展、鼎盛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對我國民眾的思想意識、信仰習俗產生了巨大影響。

習俗活動

萬代瞻仰石牌坊拍攝萬代瞻仰石牌坊拍攝

關林現存的明萬曆二十四年的《義社施茶造鈴敘》碑記載:“王靈葬於中原城南五里堡,至今千載有餘,威靈感應。當今重封義烈真君,敕修金井,未得完訖,香菸蕩蕩,人緣浩大,廣進香火,乃五、九、十三所會之期,所會之期,近村且遠,進香人役,俱被暑渴,亦無人施捨茶水。社友忽見,於二十二年(明萬曆二十二年)六月初二,速齊一社施茶。”可見看出,在明代,洛陽民間已形成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兩大祭祀活動,並在每月的初五、初九和十三舉行廟會活動。

洛陽關林廟會娛神活動主要有舞獅排鼓、十萬(又名社盤)、海神雜技等,其中清光緒初年形成並首次在廟會上亮相的“高蹺曲子”,成為關林廟會上頗有特色的娛神活動。到了民國時期,關林廟會的娛神活動中除傳統高蹺、旱船、雜技外,一些西方科技所帶來的娛樂活動如西洋鏡等也現身關林廟會,成為關公信俗的一部分。

而在各種關公信俗活動中,以洛南李屯關帝社為代表的社火團體的“領羊”最有特色。“領羊”就是牽羊來祭祀關老爺,祈求平安吉祥。社火團體的社首選一隻羊,羊頭及全身以紅綠綢布結花,由洛陽古曲吹奏導引,社首沐手捧香於後,社眾擁“領羊”緊隨,到大殿“關聖帝君”像前行叩拜禮,然後社首焚香獻酒,再斟酒敬羊(用酒灑羊頭),如羊受酒搖頭,則表示“關帝君附於羊,賜福於社眾人等”:若羊頭不搖,社首即用燙酒澆羊頭,羊頭遇燙酒必搖頭,則願望能達。為表示誠心,這隻“領羊”便作為祭物留在廟中。

欲申報世界“非遺”

“關公信俗”相關習俗活動“關公信俗”相關習俗活動

2010年11月6日,在運城解州關帝廟戲台上,來自稷山縣蒲劇團的演員正表演《關公斬子》戲曲,台下中央電視台攝製組則在加緊錄製演出場景,這是正在為“關公信俗”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行的資料片和申報片的錄製。此舉標誌著“關公信俗”申報世界“非遺”進入實際籌備階段。

此次申報歷經市、省兩級政府向國家文化部中國“非遺”中心遞交申請書,通過論證後,將作為中國非遺推薦項目參加2011年3月31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非遺大會,經世界專家評審通過後,“關公信俗”才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關公信俗”是山西惟一參加申報世界“非遺”的項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