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八惠

關中八惠

關中八惠是民國年間水利專家李儀祉倡導修築的關中地區涇、洛、渭、梅、灃、黑、泔、澇八個灌區的統稱。渠首在澄城縣。取水樞紐組成與涇惠渠類似。關鍵工程為穿越鐵鐮山的長3037m的隧洞。1933年動工,1950年7月完工通水。灌溉面積約50萬畝。

關中八惠

正文

民國年間水利專家李儀祉倡導修築的關中地區涇、洛、渭、梅、灃、黑、泔、澇(一說為涇、洛、渭、郿、灃、耀、灞、)八個灌區的統稱。
涇惠渠引用涇水灌溉古鄭白渠範圍的涇陽、三原、高陵、醴泉、臨潼諸縣。1930年冬始修,歷時四年基本建成。渠首為有壩樞紐,攔河壩長68m。引水口位於左岸,進水口以下 2km處設定節制閘和退水閘。總乾渠設計流量16m3/s。1932年初步建成通水,1934年灌溉面積達57萬餘畝。1950年達68萬餘畝。
洛惠渠引洛水灌溉蒲城、大荔一帶地方(見彩圖),前身為漢代龍首渠。渠首在澄城縣。取水樞紐組成與涇惠渠類似。關鍵工程為穿越鐵鐮山的長3037m的隧洞。1933年動工,1950年7月完工通水。灌溉面積約50萬畝。

關中八惠關中八惠
渭惠渠自眉縣魏家堡引渭水,灌溉眉縣、扶風、武功、興平、鹹陽諸縣。1935年春動工,1937年冬完成一期工程。樞紐布置也和涇惠渠類似。當年實際灌溉面積為17萬畝以上。範圍相當漢代的成國渠灌區的一部分。
梅惠渠創建於康熙三年(1664),引眉縣石頭河水灌溉,年久失修。1936年動工修復,1939年完成。灌溉眉縣、岐山一帶農田10萬畝。
灃惠渠引灃、潏二河水灌溉今西安市西農田。1941年9月動工,1947年5月建成。灌溉面積約3萬畝。
黑惠渠位於周至縣,引渭河南岸支流黑水灌溉農田8萬畝。1940年動工,1942年完成。
泔惠渠位於醴泉縣東北。1943年興修,1944年完成。引涇水支流泔水灌溉農田2.5萬畝。
澇惠渠位於戶縣。1943年開工,1947年建成。引渭水支流澇水灌溉農田8.5萬畝。
參考書目
 李儀祉著,黃河水利委員會選輯:《李儀祉論著選集》,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8。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