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亭寺

暗亭寺

暗亭寺,闇亭寺始建於康熙二年(1663),清順治十年(1658)五月十九日永泰盧意誠在此削髮為僧皈依佛門,後於康熙二年九月十九日在此火化,是年四十二歲。之後安寧、吉坑、歧美等四保首倡,由吉安張姓捐贈山場擴建,名曰“闇亭寺”,自此配祀盧公祖師於觀音佛祖殿前,迄今已300多年。

基本信息

簡介

闇亭寺始建於康熙二年(1663)。正殿左側有盧興邦鐫刻的石碑一塊,文曰:“……隔溪煙火數家,繞殿嵐光一色。乃一方之古蹟,亦百代之名區,往古有一觀音殿在焉,不知創於何時何代。”這裡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素有“小鼓山”之稱。
清順治十年(1658)五月十九日永泰盧意誠在此削髮為僧皈依佛門,後於康熙二年九月十九日在此火化,是年四十二歲。之後安寧、吉坑、歧美等四保首倡,由吉安張姓捐贈山場擴建,名曰“闇亭寺”,自此配祀盧公祖師於觀音佛祖殿前,迄今已300多年。

發展

民國十八年(1929),寺廟歷經風霜剝蝕,衰頹而棟腐,五保各方人士商議,喜捐光銀千元,擴充舊址,倒堂重建,形成左右新樓,主殿按原貌擴建修葺。闇亭寺整體為重檐懸山頂式木構建築,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50平方米。由主殿、觀音殿、鐘鼓樓、地藏王殿、誦經樓、齋膳館、小公園及山門所組成。觀音殿祀觀音大士、祖師殿祀開山祖師盧公像。大門上懸掛“闇亭禪寺”匾額,正廳中植四根圓柱,柱掛兩幅鎏金暗龍楹聯。神龕全部雕刻精湛的屏風裝飾,古色古香,精美絕侖。主殿左右分立鐘鼓樓,莊嚴古樸。寺前圍有照壁,上書“峰迴路轉”,背書“月印潭心”。下埕牆柱有一聯為:“闇潭水涌天心月”,相傳為朱熹當年隱居此地時偶得,並由上山採藥老和尚模仿鐫刻於此。下聯為“轉山石卷嶺頭雲”,相傳幾百年後,由明末中仙舉人張孝先巧續,並留下一個美麗的傳說。寺前右側為山門,上書“回頭是岸”。左側新蓋一幢“地藏王殿”,祀地藏菩薩。
“文革”伊始,寺內佛像遭永泰造反派搗毀殆盡,寺僧僅存一二。迨至1981年,寺住持僧楊道明(法號磬揚,原籍江西省興國縣人),重邀五保各甲人士商議,按原貌修復。有詩讚曰:
鍾如開創辟道場,性懋重興寺更光。
 
文革十年遭劫運,磬揚修復換新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