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江樓街道

閱江樓街道

閱江樓街道地處江蘇省 南京市下關區,是區政府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閱江樓街道地處江蘇省 南京市下關區,是區政府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閱江樓
閱江樓街道地處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是區政府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下關區委、區政府所在地,2002年2月,南京市政府批准將原車站街道和中山橋街道整建制、整區域合併命名為閱江樓街道。街道辦事處4月1日正式對外辦公。區域面積3.74平方公里,常住戶籍人口6.4萬。轄區內有閱江樓繡球公園、古靜海寺天妃宮明城牆挹江門江南水師學堂渡江紀念碑、紀念館等著名風景和名勝古蹟以及文化廣場、影劇院、圖書館、熱河路商業街等下關區90%的旅遊資源的文化資源;南京火車站西站、中山碼頭、南京港客貨運碼頭、下關長途汽車站等下關區最主要的交通樞紐,也集中於此;區域內有稅源企業1300多家,在中型企業28家,街道年稅收總量超億元;有省重點中學1所(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有國小5所,其中省重點國小1所(天妃宮國小)。2002年5月,根據區黨政機構改革意見,增加社會保障功能,街道科室調整為:黨政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掛街道司法所牌子)、經濟管理科(掛社會保障科和統計科牌子)、城建城管科、社會事務所。

經濟工作

樓市建設
堅持“富裕和諧,務求又好又快”的發展原則,聚精會神幹事業,一心一意謀發展,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全年實現了經濟建設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8年,街道提出了“突出稅源經濟,帶動全盤發展”工作思路,著力推動經濟健康快速增長。一是思想上,以趁勢快上取代畏難情緒,以務實真乾取代紙上談兵,以鑽勁韌勁取代搖擺不定。二是方法上,圍繞“建安稅”、“交通運輸稅”和“零散稅”3種重點稅源求突破,在“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3個穩固稅種上抓質量。三是手段上,以重點稅源企業的全方位跟蹤服務為重點,拓寬稅源增長渠道,創新稅源管理方式,提高稅源管理效能,降低管理運行成本,實現街道稅源經濟的新發展。區域內有稅源企業1560多家,大中型企業264家,街道年稅收總量1.95億元。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9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實際引進外資88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1308萬美元;引進內資5.39億元,同比增長2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億元,同比增長19.5%。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實現建安稅1080.42萬元、零散稅833.23萬元。樓宇園區實現稅收1605萬元,同比增長87.6%。
街道一角

社會事業

諮詢
2008年,街道圍繞富民、便民、利民,進一步加大就業創業、弱勢群體幫扶力度,率先並超額完成各項指標任務。一是建立“星級失業人員之家”,新增就業崗位1753個,完成養老保險擴面增繳530人、274萬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班15期共631人,實現再就業1204人,其中援助困難人員再就業171人。二是變被動捐為主動捐方式,共募集“一日捐”資金23.96萬元。全年慈善救助1593人次、10.13萬元,臨時救助110人次、4.37萬元,大病救助156人次、23.76萬元;節日走訪4622戶、143.69萬元;慰問205名優撫對象、6.92萬元。三是關愛特殊群體生活。發放誠信惠民卡1337張;為殘疾人困難家庭發放蘇果愛心券20.31萬元,提供安康通服務100戶;為13戶老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發放高齡補貼302人、6.2萬元,辦理老年優待證673人。成立殘疾人庇護中心,新建社會福利中心,讓轄區老人和殘疾人享受“家”的溫暖。三是完成市19屆社區運動會5個大項目比賽,有序組織“激情濱江家庭才藝”表演賽、“助殘日歌詠比賽”等文體活動15場、文化廣場宣傳13場以及知識競賽3場。四是完成計生十大優質項目打造,著力打造性健康教育基地校園雕塑及宣傳櫥窗。五是完成2341戶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保障狀況摸底、信息調查、申報登記。六是調整社區骨幹,9個社區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社區隊伍文化程度明顯提高,其中本科生6人、大專生17人。

黨建工作

學習會議
2008年,街道工委堅持把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社區黨建水平作為第一要務抓實抓好。一是建設一支具有戰鬥力、凝聚力、有責任感和能打硬仗的效率型班子。班子民主氛圍較濃,工作協力齊心,爭先進位意識強;清正廉潔,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不出事已成為班子成員的共識和行為體現。二是形成“一社區一黨建”特色品牌。商埠街社區的“結對共建凝心聚力,提檔升級構建和諧”;熱河路社區的“支部+企業,暢通綠色就業通道”;新民門社區的“黨員ABC分類管理”;寶善街社區的“民情流水線”;東炮台社區的“啟動包案機制,構建安全網”;鹽大街社區的“服務民眾,愛心永恆”;多倫路社區的“親情進萬家,處處暖人心”;唐山路社區的“恆溫紅線”;南通路社區的“黨員情感驛站”各有特色,並形成黨建工作品牌。三是非公黨建成效凸顯。有效解決了非公企業“認識統一難、工作開展難、組建工作難”的“三難”問題,完成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建,組建率100%。四是《“三個一”黨建工程》完成。全年共撰寫各類調研報告122篇,其中14篇在國家和省市雜誌上刊登;完成新聞稿件480篇,其中45篇在國家和省級新聞報刊上發表。新民門社區的“黨員ABC分類管理”模式被遼寧省鐵嶺市委組織部作為樣板進行經驗交流。

文明建設

文化演出
文明建設有序地開展,營造社會氛圍。一是開展“倡導文明行車、平安出行”為主題的“綠絲帶行動”。深化“文明交通伴我行”以及“文明行車、文明乘車、文明行走”等系列宣傳教育,通過在轄區各個場所發放宣傳卡,在拒絕酒後駕車的倡議橫幅上籤名等活動,倡導市民做一個安全人、文明人。二是有序開展“愛我南京,美化綠色家園”主題實踐活動。按照“建設生態社區、迎接綠色社區”、“植樹綠化、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要求,制定綠化方案,加快綠化社區建設步伐,提高廣大民眾愛綠護綠、改善和美化綠色家園的意識。三是大力開展“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活動。免費發放《市民文明禮儀簡明手冊》,組織居民觀看《文明禮儀你我他》碟片,廣泛開展各種文明禮儀常識宣傳教育;組織“創文明行業、建和諧閱江”優質服務活動,引導市民“向不文明行為告別”,營造文明有序的社會氛圍。四是持續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環境衛生、市容市貌、食品衛生等專項整治,重點抓好商業大街、城市主次幹道、農貿市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公共場所環境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五是深入開展“和諧家園”家庭知識競賽活動。舉行以家庭為參賽單位的“和諧家園知識競賽”,帶動各社區的每個家庭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中來,宣傳基本知識和社會生活、家庭文化、禮儀服務、涉外交往等知識,使和諧家園深入人心。六是開展“法律進社區”主題法律宣傳和諮詢活動。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促進社區和諧穩定。七是激情唱響“手拉手”主題歌。舉辦殘疾人歌詠會,用歌聲挽起友愛的臂膀,展示殘疾人的精神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