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國

閩越國

閩越王城始建於公元前202年,系閩越王無諸受封於漢高祖劉邦後建設的一座王城。閩越立國後,大興冶煉業,推廣鐵器具,發展生產,從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閩越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當時鐵制農具有犁、鋤、鍤、钁等;鐵制工具有斧、錘、鑿、鋸、環、環首刀、曲形鐵條等;兵器有矛、刀、劍、匕首、鏃等;並已使用得相當廣泛,普及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這說明閩越國已擁有十分發達的冶鐵技術。閩越國還有較為發達的建築業、紡織業、造船業、制陶業和交通業。同時,閩越國的軍事力量也相當強大,其“甲卒不下數十萬”。

相關信息

閩越立國後,大興冶煉業,推廣鐵器具,發展生產,從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閩越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當時鐵制農具有犁、鋤、鍤、钁等;鐵制工具有斧、錘、鑿、鋸、環、環首刀、曲形鐵條等;兵器有矛、刀、劍、匕首、鏃等;並已使用得相當廣泛,普及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這說明閩越國已擁有十分發達的冶鐵技術。閩越國還有較為發達的建築業、紡織業、造船業、制陶業和交通業。同時,閩越國的軍事力量也相當強大,其“甲卒不下數十萬”。

在閩越國短暫的92年(前202——前110年)統治時期,閩越地區經濟得以較快地發展,國勢日強,但後期與漢廷發生磨擦,導致漢廷派強兵攻打,閩越國最終走向滅亡。

閩越(也稱閩粵),是中國南方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今福建省境內,全國著名考古學家王學理研究員指出:"閩越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武夷山至台灣海峽一帶。先秦時期,他們利用福建水陸自然資源的地利,過著稻耕與魚撈的經濟生活,創造出獨具地方風格的幾何印陶文化,開始邁入了青銅時代門檻。"

閩越國是福建歷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早最長,也最為強盛的諸侯國。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中,閩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遠古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宗教觀念等,又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效法中原內地,從而創造出燦爛一時的閩越古國文化。這些早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文明,在武夷山閩越王城中得到提示。該城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漢代諸侯王城,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透視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麗的視窗。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平百越,百越之君挽首系命委命下吏。無諸被削去王號,廢為"君長"。秦王朝在閩越故地設定閩中郡。

秦朝末年,閩越王無諸率閩中兵將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反秦大起義,與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接著又參加了漢高祖劉邦對楚霸王項羽的戰爭。閩中軍驍勇善戰,無諸為劉邦戰勝項羽貢獻了力量。公元前202年,劉邦登上皇位,復立無諸為閩越國王。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數民族異姓諸侯。城村古城就是閩越王立國後建設的。無諸在位時,維持著與漢中央王朝的良好關係。無諸死後,子孫內訌迭起,頻頻挑起戰爭。曾北並東甌,南擊南越,百越臣服,周邊的劉姓諸侯國均以財物珍寶交好閩越國。閩越國已成為西漢王朝南方的一股強大的割據勢力。閩越王無諸的後代東越王余善最後發展到刻"武帝"璽,自立為帝,發兵反漢。這時的西漢王朝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國富民強,特別是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進入鼎盛時期,他不能容忍各邊遠地區政權的日益強大。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解除北方邊患之後,調遣四路大軍共數十萬人圍攻閩越國。漢王朝同時對閩越國內部採取分化瓦解的手段,爭取了閩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貴族殺余善後降漢。漢武帝為了徹底消除後患,詔令大軍將閩越舉國遷往江淮內地,焚毀閩越國的城池宮殿。城村古城及其宮殿正是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漢武帝派遣的大軍所毀。

為了更好地保護閩越王城遺址,福建省政府專門成立了閩越王城博物館負責保護管理。武夷山市政府為了保護這處文化旅遊資源,將城村地區劃歸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統一管理,並設立了"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城村景區管理處"、"武夷山閩越王城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等機構,與福建省博物館、閩越王城博物館合作負責該區的保護、利用和展示。

目前該景區內有新建的閩越王城博物館和歷史文化積澱豐厚、人文歷史價值較高的閩越王城遺址,以及風貌古樸幽靜、個性鮮明,素有"潭北名區"之譽的古老村落--城村。另外,還有古越歌舞、窯址公園、仿漢門樓、古井茶座等一批項目已經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