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豆5號

閩豆5號

閩豆5號屬中熟菜用大豆品種,春播出苗至采青78天左右,比對照毛豆2808遲4天;產量高,品質較優,感炭疽病。適宜福建省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炭疽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審定。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閩審豆2011001
品種名稱:閩豆5號(區試名:閩豆06B2-1)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浙2818/毛豆3號

特徵特性

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數77.9天,比對照毛豆2808遲4.4天。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葉橢圓,幼莖綠色,白花,茸毛白色,籽粒橢圓,鮮籽粒淡綠色,臍無色。成熟籽粒種皮淡綠色,臍淡黃色。平均株高33.0厘米,莖粗0.66厘米,主莖節數8.2個,有效分枝數3.2個,單株有效莢數21.4個,標準莢數12.7個,標準莢長5.26厘米、寬1.38厘米,每千克標準莢數331.6個,鮮百粒重73.3克。經福建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測定,鮮籽粒維生素C30.03毫克/100克,粗脂肪5.3%,粗蛋白10.87%,粗纖維1.6%,還原糖0.33%,蔗糖2.7%,澱粉5.0%。清煮口感甜糯。人工室內鑑定結果,表現感炭疽病。

產量表現

2009年參加省菜用大豆品種區試,平均鮮莢畝產695.50公斤,比對照毛豆2808增產10.31%,極顯著。2010年續試,平均鮮莢畝產632.58公斤,比對照增產3.61%,不顯著。兩年平均鮮莢畝產為664.04公斤,比對照增產7.01%;平均標準莢畝產量為379.70公斤,比對照增產14.59%。2010年全省生產試驗,平均鮮莢畝產669.03公斤,比對照增產8.23%。

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排灌條件好、耕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pH6.5左右。春播在3月中旬至“清明”,秋播在7月下旬。採取雙行種植,行距25~35厘米,穴距23~25厘米,每穴2粒,每畝1.4萬株左右。田管上採用“攻頭、保尾、控中”的原則。結合培土,適時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當莢果鼓粒達80%、莢色翠綠時即可採收。

2011年優質種子9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