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Minqing Maojiao Chicken)俗稱閩清本地雞、閩清土雞、毛腳雞、鳳尾雞等,屬兼用型地方品種。閩清毛腳雞原產地為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中心產區為閩清縣的白中鎮、坂東鎮。 2009年“閩清毛腳雞”,被農業部家禽專業委員會評審通過並認定為畜禽遺傳資源品種。批准列入《中國家禽遺傳資源志》。為福州地區唯一的資源品種來保護與開發利用。 2014年,農業部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結果,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662號)進行了修訂,"閩清毛腳雞"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產品鑑定

閩清毛腳雞是福建省在2005年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中新發現的優質雞遺傳資源,也是 福州市唯一的優質雞遺傳資源。主要產區為閩清白中鎮和坂東鎮。閩清毛腳雞在閩清縣繁衍生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全縣存欄數有18.5萬羽。2009年4月,中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品種審定組閩清毛腳雞進行遺傳資源鑑定。專家組在評審中認為,毛腳雞外形獨特,歷史淵源長,遺傳性穩定,產肉性能好,符合《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畜禽遺傳資源鑑定辦法》規定的條件,通過初審。

2009年10月,中國農業部發布第1278號公告,閩清毛腳雞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鑑定通過,正式獲“ 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2014年2月,中國農業部發布第2061號公告,根據《畜牧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結合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結果,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662號)進行了修訂,確定"閩清毛腳雞"列入《 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產地與分布

閩清毛腳雞(MingQing Maojiao Chicken),屬兼用型品種,原產地為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

品種來源與變化

閩清毛腳雞飼養歷史悠久。據當地老者回憶,“小時候就看到先輩和當地各家各戶廣泛飼養的‘腳穿褲子’(即腳、趾部著生長毛)的本地雞,就是現在的‘閩清毛腳雞’。”1993年第一版《閩清縣誌》記載:1945年,全縣飼養本地雞6.84萬隻,戶平均養雞3.6隻。當地風俗中“送生育酒”、“送安”和“婚嫁禮雞”都要用本地雞,雞作為傳統飲食菜餚“多在節日、招待客人和婚喪喜慶宴會時食用”。

中心產區閩清毛腳雞2006年底存欄種雞約12萬隻,2016年全縣存欄約30萬隻。周邊的永泰、閩侯、尤溪、德化等縣存欄約8萬隻。

體型外貌特徵

閩清毛腳雞閩清毛腳雞身披褐麻色羽毛,青嘴、青腳,體型緊湊雄壯,尾羽艷麗高翹,因從腿到趾附著濃密的羽毛,而被命名為“閩清毛腳雞”,這種雞胸肌腿肌比例高,皮下脂肪少,肉色白,肉質細嫩,風味醇香獨特。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體型較大,胸深而寬,背平直,喙呈灰黑色,單冠直立,冠齒5個-7個,呈紅色。肉髯長而下垂,呈紅色。耳葉呈紅色。脛較長,呈青色。皮膚呈白色。尾羽高翅,鐮羽發達,呈黑色帶墨綠色金屬光澤,似鳳尾,腿羽,脛羽,趾羽發達。

公雞頭部,頸部羽毛呈紅褐色或金黃色,背部羽毛呈深褐色,胸,腹部羽毛多呈黑灰色,腿羽呈藍黑色。主要羽,副翼多呈黑色,帶褐色鑲邊。脛羽,趾羽呈黑色。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母雞頭部羽毛呈深褐色,頸、胸、腹、背、尾羽呈黃麻或麻褐色,主翼羽呈黑色帶黃褐色鑲邊,副翼羽呈黑色或黃麻色。脛羽、趾羽呈黃麻色。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雞湯 閩清毛腳雞雞湯

雛雞全身絨毛淺黃色,在頭部中間有一條黑色絨毛帶,背部有黑色絨毛帶,脛、趾部長有黃色絨毛。 毛腳雞屠體豐滿、肉色潔白、肉質細嫩,肌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等18種胺基酸,是營養豐富的優質蛋白,且風味醇香、口感嫩滑。幾百年來被本地民眾做為婦女“坐月子”的“月子雞”,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營養雞”,青年男女談婚論嫁的“禮品雞”,祭祀活動的“貢品雞”,宴請賓客必備的一道美味佳肴。

生產性能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成年體重公雞2.2-2.6kg,母雞1.7-2.2kg.開產日齡140-160d,年產蛋數110-140個,平均蛋重42.1g。在公母配比1:10條件下,種蛋受精率88%-90%,受精蛋孵化率90-92%。母雞均有就巢性。

保存現狀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閩清毛腳雞

採用保護場方式保護。2007 年 閩清星農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保種場,開展繼代選育提純工作,承擔保種任務。同時成立 閩清縣詠嘉毛腳雞專業合作社,著力培育閩清毛腳雞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