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源

閩江源

閩江源哺育八閩兒女的閩江,是福建省最大的一條河流,素有“母親河”之愛稱。她的涓涓之水發源於閩西北各水系,經千里匯流又從福州入海。

閩江源閩江源

歷史淵源
閩江源哺育八閩兒女的閩江,是福建省最大的一條河流,素有“母親河”之愛稱。她的涓涓之水發源於閩西北各水系,經千里匯流又從福州,乾支流流經38個縣市(包括浙江兩個縣),流域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達60992平方公里(包括浙江境內的1070平方公里)。
閩江濡濕過漫長的歷史,滋潤著廣袤的大地,創造出八閩的文明;然而先前叩問閩江正源在哪裡,因水系龐大、支流繁多、眾說紛紜,竟是千古一謎。九十年代初,省里由閩江辦牽頭,組織了有教授、專家參加的“閩江源考察隊”,先後兩次利用枯水季節深入江源地區的10個源頭,得出水茜溪源即閩江正源,她位於嚴峰山西南坡的結論。此舉對於正確介紹閩江水系及整個流域的自然地理概貌,對於完善流域綜合規劃,進一步開放開發閩江,無疑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意義很大。
閩江源頭位於建寧均口鎮嚴峰山北麓。這裡松林滴翠,勁竹挺拔,山花競艷。其主峰九縣石海拔1185米,是建寧東南屏障,也是孕育閩江源的一座不朽的高峰。如果我們在風和日麗時登臨巔頂,可遠眺閩九縣,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佳景。
往上攀,這就是閩江的正源頭。石壁上赫然鐫刻著“閩江源”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這是1992年省閩江辦組織地質、地貌、水文、力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參加的“閩江源考察隊”。
考察隊除了跋山涉水,還藉助衛星圖片地形圖歷史文獻,採用電腦等手段對南平雙劍潭以上的所有河段精確量算,判斷出沙溪是閩江的主流。
考察隊於是又對比了距沙溪口最遠的水茜溪源和武義溪源,科學地證實了水茜溪的長度、集水面積、平均比降及河床下切深度等要素均占優勢,最後確認此地為閩江正源,並為此正名而鐫刻標記。從此,結束了歷史上長期爭議的閩江正源頭問題。
從源頭至南平雙潭全長351公里,至連江長門全長562公里。她雖然隱於萬山叢中,但如此獨一無二的孔隙,不正像老子《道德經》提到的“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極”從錄像上看,源頭呈淺凹地形態,徑流呈下降泉露出,終年不 涸。從源頭下降30米,即發育成小水塘。水清見底,即使大旱年頭也從未枯竭。
村里老輩人說這口小水塘旱季也能澆灌200多畝水田。老人們還說,腳下的山坡原稱“旱尾”,古時一場延續七年的大旱,唯有此塘不乾不涸。為了活命,人們拼盡最後一口氣從遠道而來,猜不透為什麼旱尾才有生命的源泉,所以把這道坡改名為“大猜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