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佛學

閩南佛學

《閩南佛學》,作者閩南佛學編,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它是閩南佛學院院刊,原名《閩南佛學院學報》,是研究佛學和佛教相關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學術刊物,以弘揚佛教文化、繁榮佛學研究為宗旨。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菩提心

釋濟群:認識菩提心

趙越塵:略說修學菩提心

趙奉心:修學菩提心札記六則

釋明坤:菩提心淺探

無著賢論師造修慧語譯:大乘菩提心法

昂旺朗吉堪布口授郭和卿譯: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蔣貢康楚仁波切:發菩提心——四加行之一

聞思天地

釋會明:北傳安那般那禪法的考察

釋上恆:略述唯識學對賴耶存在的論證

釋聖凱:真諦三藏對阿黎耶識的建構——具有認識論意義的存有論

釋照行:淺探——從印度中觀學到中國三論宗的二諦觀

釋若寬:慧能無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禪法的意義

釋寬昌:簡述《法華文句》闡釋的特點及意義

內容簡介

《2007閩南佛學(第5輯)》主要內容:《閩南佛學》是閩南佛學院院刊,原名《閩南佛學院學報》,是研究佛學和佛教相關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學術刊物,以弘揚佛教文化、繁榮佛學研究為宗旨。所用稿件多是闡揚佛教經、律、論之專論、智慧解脫方法修持之指導、闡述歷代大德風範之作、闡發佛教與中國佛教文化之論稿、關於當代佛教與時代相適應的理論或實踐之論述、中外佛教史方面的研究、僧教育的探討、未來中國佛教走向等。

文摘

戒律

戒律的名稱及作用

釋濟群

內容提要:學習戒律,首先要了解這一名稱的內涵。為什麼叫戒律?戒與律有什麼不同?戒律有哪些種類?出家人學戒、持戒,究竟有哪些作用?

關鍵字:戒律 聲聞戒 菩薩戒

作者簡介:釋濟群,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閩南佛學》主編,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

一、戒的名稱

戒為三學、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學的基礎項目,內涵廣泛而名稱眾多,如戒、律、波羅提木叉等。了解戒律的名稱,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認識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一)戒:梵語屍羅,意為清涼。所以名之為清涼,主要是就其作用而言。正如《大乘義章》所說:“言屍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為戒。”…在我們內心,三毒烈火時時燃燒,不曾少息。由此帶來的煎熬、痛苦和熱惱,又會引發諸不善行,成為新一輪痛苦之因,使烈火繼續蔓延,所謂“貪嗔痴火常熾然”。而戒正是止息熱惱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清涼的內涵。

那么,戒又是從哪些方面止息熱惱呢?首先是遠離。煩惱由因緣所生,我們會隨順妄境而轉,也會被內在無明所擾,起貪嗔、起愛恨、起種種煩惱。而戒能使我們遠離引發熱惱的因緣,以免將心靈導人不良情緒。

宗教文化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及《中國宗教》雜誌社(簡稱"兩社")坐落於風景秀麗、碧波蕩漾的什剎海岸邊,是直屬於國家宗教事務局的事業單位,也是我國唯一的宗教類期刊及圖書、音像製品出版機構。

宗教文化出版社迄今已出版中、英、阿拉伯等多種文字近千個品種的圖書,涉及宗教政策、宗教理論、宗教文化、宗教歷史以及宗教經典、教規、經像等各個方面。在宣傳國家的宗教政策法規,促進宗教學術研究,介紹宗教知識、推動宗教文化的對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國內外出版界和宗教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宗教》雜誌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宗教類雜誌,月刊,現已成為核心期刊,設有人物、生活等欄目,致力於介紹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報導國內外宗教狀況和宗教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探討重要的宗教問題。在發掘國內外優秀文化藝術,推動宗教學術交流方面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兩社現有網站"中國宗教網",普及宗教基本知識,刊發國內最新新聞,推介兩社最新圖書、期刊內容,是國內唯一一家大型專業類宗教資訊網站。同時,兩社還擁有宗教文化題材的音像製品出著作權,有計畫地推出一批製作精良的宗教音像製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