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岩寺

開岩寺

開岩寺位於天台西南的紫凝山北麓,始建於梁普通三年,也就是公元522年,當時有一位奇僧在此建寺,人稱“天花尊者”,當時的寺名叫“天花尊者開岩院”。早在南朝梁武帝時,開岩寺就曾是皇太子避難之地。

歷史

唐會昌年間,國遭“法難”,開岩寺也是僧散寺毀。一百年後,也就是後周顯得六年,才有僧人在此重建寺院,重光後寺院改稱“泗洲禪院”。可這個寺名也只存了五十年。宋大中祥符元年,寺名改為“鎮國院”。而此時“鎮國院”卻迎來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據宋《嘉定赤城志》記載,當時的鎮國院有田411畝,地170畝,山424畝。也就是說,方圓6公里的面積均屬於寺院所有。明朝洪武年間,鎮國院衰落,後又重興,而此時才稱“開岩寺”。因此,在開岩寺的歷史上,真正稱為“開岩寺”的時間不過五百多年。在清代以後的天台山志書中,關於開岩寺的文字記載甚少。

相傳,清代在朝廷任侍郎的齊召南,曾在太子廟創辦書院。史志上沒有記載,可是廟內有他書寫的“光同日月”匾額。文革時,當地一所中學的老師領著學生,來到昭明太子廟,將佛像、金匾砸毀。

修復

1993年,昭明太子廟重新修復。當時的縣長題寫了廟額,殿中“光同日月”匾由曹鳴雲題寫,立“鞏固萬年”碑。廟內供奉的昭明太子像,頭戴寶冠,身著龍袍。

詩文

齊周華作的一首《開岩》詩:

岩於何日裂雙垠,此臂仙人手自分。

具六神通嫌地窄,得三禪定顯心勤。

延今猶覺多幽趣,索隱何妨紀異聞。

堪笑當時真草草,未曾修拾到超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