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是指在一些地方政府眼裡,將旅遊業與門票收入畫等號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動不動就對門票漲價成為這些地方提高稅收的方式、從長遠來看,應將旅遊業和當地整個第三產業結合起來,才是發展之計。

現象

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2015年又進入國家發改委規定的旅遊景區票價3年一調整的“解禁”周期,全國一批4A級以上景區宣布漲價或即將漲價。如上海東方明珠2015年9月發布公告,2016年3月1日起門票價格從220元(含太空艙)上調至240元。2015年以來,已經有福建清源山、甘肅麥積山、南京莫愁湖、廣西桂林荔浦銀子岩景區、湖北利川大水井旅遊景區等相繼公布了漲價時間表,其中銀子岩景區擬從65元/人次上調至85元/人次,調價幅度達到30.8%。

解禁不解禁,對景區門票價格其實已經沒有多大影響了,明里暗裡的漲價,早已是各地發展旅遊業最常用的一種手段。那些沒有漲價的景區,多半是因為太不具有吸引力,缺乏漲價的條件和基礎,否則也會選擇漲價。

原因

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旅遊業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也是拉動經濟成長不可忽視的重要動力,但不少地方發展旅遊業的思路,卻不符合旅遊業發展的規律,不符合廣大居民的意願。如果對旅遊業只看到門票、看到漲價,這樣的旅遊業怎么可能有生機.各地長假和小長假結束後對外公布的數據中,景區門票收入一直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從中可知在地方政府眼裡,旅遊業幾乎就等於門票收入,兩者幾乎可以畫等號。在“門票思維”支配下,地方政府和景區自然會圍繞門票大做文章,一有機會就漲價了。

弊端

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

門票思維當前環境下,門票確實是旅遊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對整個旅遊業特別是旨在發展旅遊經濟的地方來說,如果發展旅遊業只考慮門票收入,那旅遊業是很難形成氣候的,更不可能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要想發展旅遊業,必須把旅遊當作一個綜合產業來發展,把旅遊業與整個第三產業結合起來發展,而不是局限於門票收入。過度在乎門票收入,把門票收入作為旅遊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會路越走越窄。

事實證明,凡是旅遊業做得好的地方,門票價格都比較合適,門票收入占全部旅遊收入的比重並不高。如杭州西湖的旅遊收入,就是以其他方面的收入為主,門票收入已經很低很低,大門則已經取消門票。反之,那些把門票價格訂得很高的地方,看起來門票收入很多,其他方面的收入卻較低,總收入水平也會受到影響。

隨著國內旅遊景區門票價格不斷上漲,加之不少景區存在人滿為患、交通堵塞、服務質量欠佳等問題,越來越多國人開始選擇到國外旅遊,僅日本就不知吸引了多少中國遊客。而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高棉等,也都在加大吸引中國遊客的力度,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與措施。中國居民出國出境游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在2015年的春節和“五一”小長假期間,國內不少景區就面臨出境游增多帶來的衝擊。

應對

門票思維要想改變“門票思維”,最關鍵的還在於地方政府。長期以來,各地景區門票收入主要流入地方政府的口袋,旅遊業其他方面的收入則大多歸於企業和居民,站在政府利益的角度出發,自然會更加重視門票收入。但嚴格說來,景區不是地方政府的,而是全體居民和全國人民的,在旅遊經濟環境下,如果景區門票收入減少了,其他方面的收入卻大大增加,對地方經濟的貢獻自然也水漲船高。這個簡單的道理,地方政府應當認真領會。

過度強調門票收入的重要,過度把漲價看作是增加旅遊業收入的手段,旅遊業無法真正形成氣候,也違背了發展“旅遊經濟”的本義。當各地都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方面,一些沒有景區的地方也在大建人造景觀,但如果不改變門票思維,旅遊上不可能得到持續健康發展,新造的景點也會成為“死景”,反而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