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橋[雲南開遠橋樑]

長虹橋[雲南開遠橋樑]

長虹橋位於雲南省昆明-那發公路線上,跨南盤江。跨徑為112.5m,全長171.0m。上部結構為空腹式石拱橋,拱上建築為橫向排架支承腹拱。拱圈採用變截面懸鏈線,粗料石拱圈。

基本信息

簡介

長虹橋 長虹橋

長虹橋位於雲南省昆明-那發公路線上,跨南盤江。跨徑為112.5m,全長171.0m。上部結構為空腹式石拱橋,拱上建築為橫向排架支承腹拱。拱圈採用變截面懸鏈線,粗料石拱圈。

橋址地質條件為咯斯特地區,基岩嚴重溶蝕風化,橋台基礎採用挖孔樁、暗拱等措施以確保橋的基礎穩固可靠,橋台台身為石砌。該橋施工採用滿堂式木拱架,加設兩道抗風索。砌築時採用分環、分段、預留空縫等措施,使拱圈和拱架在施工各階段都具有較佳的受力狀態。 於1961年建成。

橋樑建設

長虹橋 長虹橋

60年代初,開遠逐漸成為雲南工業重鎮,交通運輸壓力劇增,當時南盤江橋上的鐵索橋已經無法適應交通需要,長虹橋就這樣應運而生。1960年5月開始修建長虹橋,按當時的技術條件,修建完全是人工操作,13人為之付出生命,28人嚴重受傷。為紀念建橋獻出生命的工人們,他們的遺體就埋葬於長虹橋畔的山坡上,成了大橋永遠的守望者。1961年9月,經過一年半的修建長虹橋竣工通車。從此,讓開遠人望而興嘆的南盤江終於馴服地躺在了長虹橋下,橋上一副 “河水讓路,高山低頭”的對聯充分展示了當時建橋工人的豪邁氣派,同時也顯示了工人們高超的架橋藝術。整個橋體全部用石塊砌成,是當時世界單孔跨徑最大的石拱橋,橋上沒有橋墩,中間是橋孔,兩端分別是6個泄洪孔,橋身全長127米,單孔跨徑112.5米,高30米,橋面寬9米,兩側石護欄高1.5米,南端設橋頭堡。工程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橋樑,1983年公布為開遠市文物保護單位。

橋樑現狀

經歷了40多年的風風雨雨,長虹橋始終支撐著南北經濟大動脈,橋上的石頭磨得光滑,但他的堅固性沒有受到影響。1988年,需要從橋上通過一件重250噸的貨物,當時人們都沒有把握能否通過,後請教了設計師,設計師有把握地,可以通過,最後重250噸的大件從已經30高齡的長虹橋上緩緩通過,長虹橋沒有受到任何損壞。長虹橋1996年以前擔負著國道326線的主要交通,1996年昆河二級公路竣工交付使用後,主要交通由位於上游的新建南盤江大橋承。管理長虹橋的開遠公路管理總段於2003年11月1日至5日組織36名工程師、技術工人對長虹橋進行全面檢測,發現該橋除有滲漏等一些小病害以外,沒有嚴重的病害。

北京環路橋樑

環路具體橋名稱
二環路鼓樓橋 德勝門橋 積水潭橋 西直門橋 官園橋 阜成門橋 月壇北橋 月壇南橋 復興門橋 西便門橋 天寧寺橋 廣安門橋 白紙坊橋 菜戶營橋 右安門橋 開陽橋 陶然橋 永定門橋 景泰橋 玉蜓橋 左安門橋 光明橋 廣渠門橋 東便門橋 建國門橋 朝陽門橋 東四十條橋 東直門橋 小街橋 雍和宮橋 安定門橋
三環路安華橋 馬甸橋 北太平橋 薊門橋 聯想橋 四通橋 蘇州橋 萬壽橋 紫竹橋 花園橋 航天橋 新興橋 蓮花橋 六里橋 麗澤橋 豐益橋 萬柳橋 玉泉營橋 右安南橋 萬芳橋 洋橋 木樨園橋 趙公口橋 劉家窯橋 東鐵營橋 方莊橋 分鐘寺橋 十里河橋 華威橋 潘家園橋 勁松橋 雙井橋 國貿橋 光華橋 京廣橋 長虹橋 農展橋 燕莎橋 三元東橋 三元橋 三元西橋 太陽宮橋 和平東橋 和平西橋 安貞橋
四環路北辰橋 健翔橋 志新橋 學院橋 保福寺橋 中關村三橋 中關村二橋 中關村一橋 海淀橋 萬泉河橋 火器營橋 四海橋 南塢橋 四季青橋 五路橋 定慧北橋 定慧橋 金溝河橋 五棵松橋 沙窩北橋 沙窩橋 南沙窩橋 岳北橋 岳各莊橋 豐北橋 豐臺大橋 看丹橋 富豐橋 科豐橋 花鄉橋 馬家樓橋 公益西橋 公益橋 公益東橋 大紅門橋 榴鄉橋 涼水河橋 肖村橋 小紅門橋 十八里店南橋 十八里店橋 十八里店北橋 小武基橋 四方橋 工大橋 窯窪湖橋 大郊亭橋 百子灣橋 四惠橋 慈雲寺橋 紅領巾橋 朝陽公園橋 雙新橋 東風橋 東風北橋 霄雲橋 四元橋 望京橋 望和橋 慧新東橋 安慧橋
五環路天辰橋 奧林西橋 林萃橋 上清橋 上清西橋 箭亭橋 廂白旗橋 肖家河橋 紅山橋 功德寺橋 玉峰橋 香泉橋 閔西橋 杏石口橋 永引橋 西黃村橋 龔村橋 晉元橋 老山橋 八角橋 魯谷橋 衙門口橋 石南橋 拱極橋 宛平橋 狼垡西橋 狼垡東橋 欣羊橋 李營橋 興華橋 西紅門南橋 同華橋 金西橋 敬賢橋 團河橋 志遠西橋 志遠東橋 飲鹿池橋 西毓順橋 德茂橋 舊忠橋 亦莊橋 榮華橋 大羊坊橋 大羊坊北橋 老君堂橋 西直河橋 化工橋 五方橋 觀音堂橋 遠通橋 大黃莊橋 白家樓橋 平房橋 七棵樹橋 環鐵橋 環鐵北橋 五元橋 五元北橋 廣澤橋 廣順橋 來廣營橋 顧家莊橋 北苑橋 仰山橋 奧林東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