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蕊杜鵑(原變種)

長蕊杜鵑(原變種)

長蕊杜鵑杜鵑屬,高約3—7米;幼枝纖細,無毛。葉常輪生枝頂,革質,橢圓形 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5—8厘米,稀達10厘米以上,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斜漸 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蒼白綠色,兩面無毛,生於海拔500—1600米的灌叢或疏林內。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長蕊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 var. stamineum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和雲南。通常生 于海拔500—1600米的灌叢或疏林內。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海 拔:500-1600
中國植物志:57(2):352
組中文名:長蕊組
組拉丁名:Sect.Choniastrum Franch.
亞屬中文名:馬銀花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zaleastrum Plan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小喬木,高約3—7米;幼枝纖細,無毛。葉常輪生枝頂,革質,橢圓形 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5—8厘米,稀達10厘米以上,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斜漸 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蒼白綠色,兩面無毛,稀乾時具 白粉,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側脈不明顯;葉柄長8--12毫米,無毛。花芽圓錐狀,鱗片卵形,覆瓦狀排列,僅邊緣和先端被柔毛。花常3—5朵簇生枝頂葉腋;花梗長 2—2.5厘米,無毛;花萼小,微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有時薔薇色,漏斗形, 長3—3.5厘米,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2—2.5厘米,上方裂片內側具 黃色斑點,花冠管筒狀,長1.3厘米,向基邡漸狹;雄蕊10,細長,伸出於花冠外很 長,花絲下部被微柔毛或近於無毛;子房圓柱形,長4毫米,無毛,花柱長4--5厘米, 超過雄蕊,無毛,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2—3(--4)厘米,微拱彎,具7條縱肋, 先端漸尖,無毛。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產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和雲南。通常生 于海拔500—1600米的灌叢或疏林內。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本種提示:本種與毛棉杜鵑花R.Moulmaineme Hook.F.相似,但本種的雄蕊遠較花冠長; 花冠裂片較狹,易於區別。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