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芒棒頭草

長芒棒頭草

長芒棒頭草(學名:Polypogon monspeliensis),禾本科,棒頭草屬 一年生草本植物。稈大都光滑無毛,高可達60厘米。葉舌膜質,圓錐花序穗狀,小穗淡灰綠色,成熟後枯黃色,穎果倒卵狀長圓形,5-10月花果期。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種中文名:長芒棒頭草
種拉丁名:Polypogon monspeliensis (Linn.) Desf.
種別名 :搔日特-薩木白(蒙語)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棒頭草屬
屬拉丁名:Polypogon
國內分布:產我國南北各地。生於海拔3900米以下的潮濕地及淺的流水中。
國外分布:廣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法國。
海 拔:below 3900
命名來源:(禾本科圖說)[SP Pl 1: 61. 1753]
中國植物志:9(3):253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2000
生 境:山坡路旁潮濕地、水旁
模式采自:法國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全省廣布
草害分類:禾本科

危害對象

麥類、油菜、白菜(青菜)、胡蘿蔔、烏塌菜、葉芥菜、青花菜、冬瓜、番茄、豌豆、大蒜、菠菜、芋、茭白、竹筍、草莓、蓮藕、生菜、薄荷、節瓜西瓜、番杏、茴香、萵筍、落葵、芹菜、茼蒿、蕹菜、莧菜、芫荽、香芹、甘薯、菊芋、馬鈴薯、辣椒、茄子、佛手瓜、瓠子、黃瓜、苦瓜、南瓜、絲瓜、甜瓜、西葫蘆、玉盤瓜、葛、姜、蘿蔔、山藥、甘藍、花椰菜、芥藍紫甘藍、枸杞、黃花菜、蘆薈、香椿、豇豆苗、菜用玉米、扁豆、菜豆、蠶豆、菜用大豆、豇豆、蔥、韭菜、大白菜、莖芥菜、薺菜、洋蔥、蘋果、桃、獼猴桃、山核桃、葡萄、桑樹

症狀識別

幼苗子葉留土。全株光滑無毛。第一片真葉條狀,長約2.6毫米,寬約0.8毫米,先端急尖,有3條直出平行脈,葉舌三角形,膜質,頂端齒裂,葉舌的邊緣與葉鞘相連。
成株高20一60厘米。
莖稈直立,疏叢生,光滑無毛。
葉葉鞘疏鬆抱稈;葉舌長4—8毫米,兩深裂或不規則破裂;葉片條形,長6—13厘米寬3—9毫米,表面及邊緣粗糙,背面光滑。
花穗形圓錐花序呈棒狀,長2—10厘米,寬5—20毫米;小穗的基盤長約0.3毫米;穎倒卵狀長圓形,粗糙,脊與邊緣有細纖毛,頂端兩淺裂,裂口伸出細長芒,芒微粗糙,長3—7毫米,約為小穗的2—4倍,有時第一穎的芒稍短;外稃光滑,長l一1.2毫米,頂端有微齒,主脈延伸成約與稃體等長的細芒,雄蕊3枚,花葯長0.5毫米.
果穎果,倒卵狀橢圓形,米黃色,長約1毫米,寬約0.5毫米;臍不明顯;腹面具溝;胚卵圓形,長約占穎果的1/3—2/5。
一或二年生草本。秋冬至早春出苗,花果期4—6月。種子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