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淮衛鎮

長淮衛鎮

長淮衛鎮位於蚌埠市東部,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與鳳陽縣接壤。唐宋時已形成集鎮,明太祖朱元璋在鳳陽建在都城後,將其定為中都八衛之一。建國初屬鳳陽縣,1958年劃屬蚌埠市。後經人民公社體制變更,1982年設為鄉,1988年改為長淮衛鎮,1992年淮光鄉併入該鎮。境域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3.67萬人。轄東風、南灣、衛東、長淮、淮上、陳郢、余灘、司馬、淮光、高郢、汪廟、朝陽、老山等13個行政村,鎮政府設在長淮集。1998年,全鎮財政收入4900萬元。有鄉鎮企業1294個,年總產值7.19億元。鎮內私營經濟開發區、朝陽商住區、金三里小區等初具規模。鎮有兩座有線電視台。人口計畫生育率達到98.41%,出生率降到1.17%。該鎮在郊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評比中獲得第一名,農業、財稅、計畫生育、鄉鎮企業發展等均位居全區前列。

基本信息

(圖)長淮衛鎮長淮衛

長淮衛鎮位於蚌埠市東部,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與鳳陽縣接壤。唐宋時已形成集鎮,明太祖朱元璋在鳳陽建在都城後,將其定為中都八衛之一。建國初屬鳳陽縣,1958年劃屬蚌埠市。後經人民公社體制變更,1982年設為鄉,1988年改為長淮衛鎮,1992年淮光鄉併入該鎮。境域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3.67萬人。轄東風、南灣、衛東、長淮、淮上、陳郢、余灘、司馬、淮光、高郢、汪廟、朝陽、老山等13個行政村,鎮政府設在長淮集。1998年,全鎮財政收入4900萬元。有鄉鎮企業1294個,年總產值7.19億元。鎮內私營經濟開發區、朝陽商住區、金三里小區等初具規模。鎮有兩座有線電視台。人口計畫生育率達到98.41%,出生率降到1.17%。該鎮在郊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評比中獲得第一名,農業、財稅、計畫生育、鄉鎮企業發展等均位居全區前列。

簡介

(圖)長淮衛鎮長淮衛鎮

長淮衛鎮是蚌埠市郊區轄鎮。原屬鳳陽縣淮光公社,1958年劃歸蚌埠市郊區。1961年析建長淮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與淮光鄉合併設長淮衛鎮。位於市區東,淮河南岸,西部與東市區城鄉交叉,距市府10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3.9萬。京滬鐵路、合 (肥)蚌(埠)公路橫貫鎮境。轄東風、南灣、衛東、長淮、淮上、陳郢、余灘、汪廟、高郢、淮光、朝陽、老山、司馬莊13個村委會。農業以小麥、水稻、豆類、蔬菜種植為主,盛產西瓜。工業以玻璃、採石、建材、農機、糧油加工為主。長淮衛在明代是軍事重鎮,1976年曾挖掘出明代懷遠侯孫安墓碑及其它文物。

歷史由來

(圖)長淮衛鎮長淮衛鎮

長淮衛鎮位於蚌埠市東部,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與鳳陽縣接壤。唐宋時已形成集鎮,明太祖朱元璋在鳳陽建都城後,將其定為中都八衛之一。建國初屬鳳陽縣,1958年劃屬蚌埠市。後經人民公社體制變更,1982年設為鄉,1988年改為長淮衛鎮,1992年淮光鄉併入該鎮。境域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3.67萬人。轄東風、南灣、衛東、長淮、淮上、陳郢、余灘、司馬、淮光、高郢、汪廟、朝陽、老山等13個行政村,鎮政府設在長淮集。1998年,全鎮財政入4900萬元。有鄉鎮企業1294個,年總產值7.19億元。鎮內私營經濟開發區、朝陽商住區、金三里小區等初具規模。鎮有兩座有線電視台。人口計畫生育率達到98.41%,出生率降到1.17%。該鎮在郊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評比中獲得第一名,農業、財稅、計畫生育、鄉鎮企業發展等均位居全區前列。

農業生產

(圖)長淮衛鎮長淮衛鎮

長淮衛鎮緊緊圍繞中央精神,始終把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核心工作來抓,突出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訂單農業,全力培養農業品牌,壯大農業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步伐,全方位抓好農業增產增效,農村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發展勢頭。

長淮衛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冬季“農閒”之時,大興水利基礎建設,引導農民挖好“當家塘”,修好灌溉渠道,變“農閒”為“農忙”,切實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為全年糧食及農作物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年來,該鎮在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總量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土質和農村工作實際,進一步更新、改善和引進蔬菜種植新品種、新技術,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民種植經濟作物。首先,在全鎮廣泛利用地膜覆蓋和大棚溫室,推廣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全鎮地膜覆蓋面積達到了13000畝,棚室面積發展到了4000多畝。其次,建立多種蔬菜生產基地。如:重點發展了沿蚌長路一線余灘至衛東村萬畝蔬菜基地;在陳郢、淮上兩村建立了四季豆、豆角、鮮食花生、黃瓜等精細菜種植基地;以東風、南灣為中心的8000畝冬瓜、胡蘿蔔生產基地;擴大了以汪廟、高郢、淮光村的傳統大蒜、蒜薹基地建設規模等。同時,還重點扶持了陳郢庭院鵪鶉養殖戶、余灘的奶牛養殖和曹彭花卉種植以及老山、朝陽、淮光等村經果林和草坪等基地建設。不僅如此,該鎮及時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方力量和資金加快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步伐,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就地消化能力,確保農產品增收增效。截至目前,長淮衛鎮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十多家,僅東風村就建有園味園食品有限公司、沁園食品廠、綠野食品廠和綠新食品廠等四家脫水菜加工企業。東風村園味園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一年就加工銷售冬瓜、胡蘿蔔等農產品3000多噸,使當地農民增收200多萬元,全鎮農村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長淮衛鎮還在進一步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穩定土地承包政策,完善土地徵用制度,嚴格實施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深化農村稅費改革上下功夫,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健全全鎮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積極主動為廣大農戶搞好服務,及時有效地為廣大農戶提供各種技術服務和生產、銷售信息。下大力氣抓好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經紀人在農戶與市場銷售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長淮衛鎮各種蔬菜加工製品不僅在本地得到了較好的銷售,而且遠售廣東四川上海重慶等地。

治安整治

(圖)長淮衛鎮長淮衛鎮

“卡堵圍合計畫、編織平安大網”,即在轄區鄉鎮公路的出入口建立功能設施齊全的治安卡點,設立治安值勤哨所;治安民警在重點部位和易發案地段進行蹲點守候,包片包點,巡邏防範,堵截犯罪行為,堵塞防範漏洞;整合群防群治資源,積極構建巡邏防範看護和完善綜合治理基礎網路建設,齊抓共管,用嚴密的基層防範、規範的工作要求、完善的工作機制,使長淮衛鎮成為治安環境良好、法制環境規範、發展環境優良的“平安鄉鎮”。

長淮衛鎮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4.5萬元,在轄區內建立了鄉村治安崗亭三個;組建了以派出所公安民警為主、部分村幹部和退伍戰士以及黨員參加的巡邏防範隊伍三支,廣泛開展有償治安巡邏、義務巡邏防範、數戶聯防、鄰里關照等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另外,還建立了基層司法所、派出所基礎工作微機管理系統;治安卡點巡邏防控報警處置無線電對講系統;治安巡邏隊伍機車快速反應系統,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提高防範科技水平。

不僅如此,該鎮還充分整合轄區資源,主動與轄區廠礦企業、機關學校和一些金融單位的安全保衛組織聯繫溝通和協作,共同參與社會治安防控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發揮群策群防和聯防聯治作用,切實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據了解,開展“卡堵圍合計畫、編織平安大網”建設活動以來,該鎮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有力地保障了全鎮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