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執壺,斟酒之用。 這是一首酒詩,唐代的酒有水果酒及糧食酒兩大類。 長沙窯執壺有書“美春酒”、“陳家美春酒”者,表明其功用為酒壺。

唐代 高19厘米
1983年窯址出土
執壺,斟酒之用。以詩歌為飾是長沙窯裝飾的重要特徵,這件壺的詩文爽口、書道遒勁。壺為瓜棱形腹,粗頸短流,背部裝有一執手。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題寫詩文一首:“去歲無田種,今春乏酒財,恐他花鳥笑,佯醉臥池台。”詩為《全唐詩》卷八五二張氳(yūn)《醉吟三首》之一。張氳為晉州人,學道不娶,武后及玄宗時屢召不赴。嘗寓李嶠家十餘年,棲息洪崖古壇,自號洪崖子。
這是一首酒詩,唐代的酒有水果酒及糧食酒兩大類。北方胡人經營的多為葡萄釀的果酒,南方則流行糧食釀的春酒,寒冬釀造,春天飲故名。《傳》:春酒,凍醪(láo)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láo),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唐國史補》載當時名酒中就有“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等春酒。長沙窯執壺有書“美春酒”、“陳家美春酒”者,表明其功用為酒壺。“雌聲吐款要,酒壺綴羊腔”(韓愈《病中贈張十八》)。“柳影含雲幕,江波近酒壺”(杜甫《江亭送眉州辛別駕升之(得蕪字)》)。但這種壺有時也作茶壺之用。據統計長沙窯的詩歌已發現過百首,絕大多數書於這種瓜棱壺,反映唐代文人好酒、茶成風,同時也說明茶酒與文化、瓷藝的結合。換言之,是茶酒上升到文化的體現。
長沙窯題詩在《全唐詩》及詩補中載有10餘首,其中有王梵志、韋承慶(或曰楊師道、於季子所作)、張氳(yūn)、高適、劉長卿、朱彬、賈島、白居易等詩人作品,說明長沙窯瓷的題詩應是有來歷的,題詩者手裡應有唐詩抄本,只是有些未被《全唐詩》收錄而失傳。白居易的詩當時就被人抄錄,“炫賣於市井,或持之以變酒茗者”。同一首詩出現於多件瓷壺,而個別字卻有差異,可能是因各作坊題詩者的抄本因展轉傳抄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