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和化工廠

長沙湘和化工廠

長沙湘和化工廠位於瀏陽鎮頭鎮,工廠占地面積110畝,總投資額1000萬元。建有年生產能力18000噸粉狀硫酸鋅和6500噸的顆粒硫酸鋅生產線。公司於2007年通過了ISO9001:2000,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認證。

基本信息

主營產品或服務: 一水硫酸鋅(顆粒);一水硫酸鋅(粉狀);粗銦; 主營行業: 化肥
企業類型:股份合作企業 經營模式: 生產加工、經銷批發
註冊資本: 公司註冊地:中國 湖南 長沙
員工人數:101 - 200 人 公司成立時間:2003 年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 駱湘平 主要客戶:化工行業
年營業額: 人民幣 3000 萬元/年 - 5000 萬元/年 主要經營地點:長沙市勞動西路233號
主要市場:大陸 南美 西歐 東歐 大洋洲
其它市場:歐洲
經營品牌:

湘和

管理體系認證:ISO 9001 ISO 14000 開戶銀行:

銀行帳號:
是否提供OEM代加工: 質量控制:

內部

年進口額:人民幣 10 萬元 - 30 萬元 年出口額:人民幣 3000 萬元-5000 萬元
研發部門人數:5 - 10 人 廠房面積:
月產量:1500 公噸

工商註冊信息:

已通過認證

鎘污染事件

湖南瀏陽鎮頭鎮長沙湘和化工廠正門,當地農民用油漆寫下了“我們要生存”等字樣。湖南瀏陽鎮頭鎮長沙湘和化工廠正門,當地農民用油漆寫下了“我們要生存”等字樣。

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發生鎘污染事件,當地部分民眾被檢出尿鎘檢不同程度超標,瀏陽市有關方面迅速介入,妥善處置。鎘污染源來自長沙湘和化工廠。該廠位於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2004年4月建成投產,非法生產導致周邊鎘污染。省市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結果和專家調查諮詢意見認為,長沙湘和化工廠是該區域鎘污染的直接來源,非法生產過程中造成多途徑的鎘污染是造成區域性鎘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該廠周邊500米範圍內的土壤已經受到明顯的鎘污染;廠區周邊500米—1200米範圍屬輕度污染區;1200米以外的土壤含量基本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事件發生後,長沙市委、市政府和瀏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瀏陽市成立專門指揮部,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對湘和化工廠污染源進行徹底清除,全面展開環境治理工作,並邀請部分村民全程參與;對湘和化工廠附近的村民開展體檢工作,及時組織對尿鎘檢出超標的村民進行治療;啟動食物配送制度,按照統一的標準對污染區村民予以補助;對村民的稻穀、蔬菜、青苗予以收購銷毀。湘和化工廠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瀏陽市環保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被停職,相關責任人在接受調查。

收購補償

長沙湘和化工廠長沙湘和化工廠

由於污染範圍內的食用農作物不同程度收到污染,瀏陽市對湘和化工廠周邊500米和500米-1200米範圍內的村名分別按照標準進行臨時生活補助,一共發放37天。制定了收購補償辦法,對受污染的產品按市場價格統一收購,對土地污染區域的食用農作物及休耕耕地進行補償。對收購的產品實施分類處理,糧食部門負責糧食的收購和銷毀;農業、畜牧部門負責農產品及其乾製成品的收購和銷毀;市聯戶工作隊員和鎮、村、組幹部負責農作物的數量核定和就地銷毀。500米範圍內的收購工作完成,補償工作將完成,500-1200米範圍內的收購補償已經啟動。
由瀏陽8位市級領導帶隊組成的民眾工作組,正深入污染範圍內村民家中,開展結戶幫扶、調查摸底、物質配送、思想安撫等鎘污染事件的善後處置工作。

影響人群

瀏陽鎮頭鎮長沙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發生後,瀏陽市迅速組織對污染區民眾進行體檢,尿鎘超標民眾全部得到了妥善治療。
環境監測部門調查結果顯示,瀏陽鎮頭鎮長沙湘和化工廠廠區為鎘嚴重污染區;該廠周邊500米範圍內的土壤已經受到明顯的鎘污染;廠區周邊500米~1200米範圍屬輕度污染區;1200米以外的土壤鎘含量基本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土壤鎘含量隨著廠區距離的增加呈現明顯梯度遞減。
根據該項調查和檢測結果,長沙市委、市政府和瀏陽市委、市政府本著以民為本的原則,對污染區的人群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完成了湘和化工廠內職工的健康檢查及職業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對周邊民眾進行健康體檢,截止7月31日,已出有效檢測結果2888人中尿鎘超標509人。截止7月31日,共已檢測水樣622個,均未檢出鎘超標。500-1200米範圍內已體檢對象中,尿鎘及β2微球蛋白均超標、符合住院條件者33人,已有25人送省勞衛所住院治療,8人不願住院治療,正在接受門診治療。

事件起因

廠大門湘和化工廠大門

長沙湘和化工廠系2003年鎮頭鎮的招商引資項目,主要生產出口硫酸鋅產品。村民反映,早在2006年,便向當地各相關部門持續反映該廠的環境污染情況,直至湖南省環保局,但污染源頭始終未得到整治。
長沙市環保局信訪辦2009年5月的一個回函提到,湘和化工廠“於2003年12月通過環評審批,2004年12月通過建設項目‘三同時’竣工驗收,各項污染防治設施基本建成並落實”。當地村民於2006年6月向湖南省環保局提交了一份《關於長沙湘和化工廠嚴重污染環境一事的報告》,報告提到,湘和化工廠“不但沒有給當地經濟帶來效益,反而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給我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影響”。
據這份印滿村民手印的報告描述,當地樹林已經枯死,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工業廢渣中的有害物質已經滲入地下層,造成地下水污染。記者在現場能見到的情景,與這份報告所述相若。
報告還反映了湘和化工廠“未經批准,私設煉廠”的事實。長沙市相關部門日前出具的相關材料稱:“是非法生產導致周邊鎘污染,省市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結果和專家調查諮詢意見認為,長沙湘和化工廠是該區域鎘污染的直接來源,非法生產過程中多途徑的鎘污染是造成區域性鎘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據認定,廠區周邊500米至1200米範圍屬鎘污染區域。但在此前長達兩年的時間內,村民們反映的情況並未得到重視,污染狀態未得到改變。

污染後果

2008年8月,湘和化工廠區周邊部分村民發現飲用水出現不正常現象,遂自費找教育部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進行了化驗,發現高錳酸鹽和胺態氮超標,並將情況向鎮政府作了反映。

當地村民介紹,2009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湘和化工廠組織包括該廠職工和廠區周邊村民在內的153人進行了集中檢查,發現40多人鎘超標,其中本廠職工22人超標,最高超標3~4倍。
長沙市環保局信訪辦2009年5月的一個針對網路投訴的回函則稱,對村民羅建春家井水進行了抽樣分析,“結果顯示井水中等八項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以上分析結果說明井水沒有受到重金屬污染。另外,位於湘和化工廠下游1000米左右的自來水取水點,監測結果顯示21項指標均符合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
村民們提供的環評報告數據則顯示,湘和化工廠區圍牆外1200米內不同程度污染,地表以下200毫米受到污染,沙土表面1.2米下受到污染。
5月下旬,44歲的村民羅柏林去世;6月下旬,60歲的歐陽樹枝去世;7月下旬,75歲的熊世生去世。三人死後的屍體均現紫色斑點,村民懷疑此三人的離世均是鎘污染所致。他們對羅柏林和歐陽樹枝進行了屍檢,證明了這種猜想,其中歐陽樹枝的體內鎘超標達4倍多。
6月27日,鎮頭鎮傳達了瀏陽市政府的一個通告,宣布關閉湘和化工廠,並提出警告:當地可食性農產品均不能食用。為此,政府發放應急式生活補助費,每人每天12元,至8月3日止。
村民們介紹,從6月25日開始,鎮政府組織拖拉機從外地運水進村,每戶每天兩桶水,一桶25公斤。但這點水“洗菜都不夠”。

局長被查

“現在我們是有地不能種,有糧不能吃,有工不能做。”村民們為補助費到期和未見新的解決方案出台而擔憂。2009年7月26日,熊世生的去世加劇了這種擔憂。7月30日,湘和化工廠所在的周邊地區上千名村民集體走上馬路,並與鎮頭鎮相關領導進行了對話。雙橋村村民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有關方面重視,儘快解決污染問題,讓他們能夠安心生活。

瀏陽市和長沙市有關領導前往鎮頭鎮,與當地村民進行了溝通。瀏陽市環保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在此過程中被停職,與此污染事件相關的其他責任人也正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有關方面通過當地媒體對污染事件的情況進行了披露,稱鎘超標民眾已經得到妥善治療,事件已妥善處理。同時披露:截至2009年7月31日,已出有效檢測結果2888人中尿鎘超標509人。截至7月31日,已檢測水樣622個,均未檢出鎘超標。500~1200米範圍內已體檢對象中,尿鎘及β2微球蛋白均超標、符合住院條件者33人,已有25人送省勞衛所住院治療,8人不願住院治療,正在接受門診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