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第一中學

長沙市第一中學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12年,原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學,素以名師雲集,校風樸實,人才輩出而著稱,毛澤東、朱鎔基、周谷城、周立波、楊小凱、譚盾等蜚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音樂家和17位“兩院”院士均先後在此就讀。該校現為湖南省教育廳直屬的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湖南省文明單位、國家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重點中學、籃球和足球省級傳統項目學校、湖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園林式單位、長沙市花園式單位和涉外接待單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12年,原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學,素以名師雲集,校風樸實,人才輩出而著稱,毛澤東、朱鎔基、周谷城、周立波、楊小凱、譚盾等蜚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音樂家和17位“兩院”院士均先後在此就讀。

校史沿革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創建於一九一二年,初名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校址設紫東園。首任校長符定一。一九一四年更名省立第一中學,嗣後校名屢易,為全省高級中學,省立長沙高級中學,省立第一臨時中學高中部;校址曾遷荷花池,落星田,貢院坪,書院坪,抗日時期遷寧鄉高橋,安化驛頭鋪,七星街。一九四六年復元遷今址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畔,一九五二年由省立一中改現名。以公勇勤樸為校訓,具愛國民主傳統,辦學面向全體。注重基礎,發展個性,培養特長,堅持從嚴治校,樹德育人。九十載,桃李芬芳,國中畢業生三萬三千一百九十餘人,高中畢業生三萬一千二百九十餘人。所獲榮譽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始建於1912年,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學,曾迭用"長沙高級中學"、"湖南省立第一中學"等校名。1952年始定今名,為全國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現系湖南省教育廳直屬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省文明單位、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國家培養體育後備人才重點學校、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長沙市花園式單位和涉外接待單位。

傑出校友

一中素以名師雲集、治校嚴謹、人才輩出而著稱,以"公勇勤樸"為校訓,勤勉師生敦品勵學。近一個世紀以來,毛澤東、朱鎔基、周谷城、周立波、譚盾等難以數計的傑出人才,以及孟少農曹鏞等13位"兩院"院士,均先後曾在校求知解惑。學校管理科學規範,教學成績一流。堅持依法治校、德育立校、科研興校,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形成了“校風正、學風濃,秩序好,質量高”的辦學局面,教育教學成績連年取得新突破,高考上線率常年穩定在80%以上,中招成績位居全市第一,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學子遍天涯。

師資隊伍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學校現有81個教學班,5000名學生。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在職中學高級教師已超過教師總數的40%,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占教師總的48%。學校現有83個教學班,5043餘名學生。該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學校本著“著眼長遠建設,立足自己培養”的方針,“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主張“教無定法”,鼓勵創新,提倡教學方法在傳統的精講多練、啟發多思基礎上的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育人才”,調動了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業務水平,以“敬業、務本、愛生、奉獻”為師德規範,先後有27人被授予“中學特級教師”殊榮。目前,該校在職中學高級教師有110餘人,有150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證書。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在教學和教研上盡顯風流。學校每年從英、美等國聘請10名左右的外教,擔任口語和其它學科教學工作

辦學宗旨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近年來,先後有20人被授予"中學特級教師"榮譽稱號。 多年來,學校始終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教研領路、質量第一"為宗旨,基本形成了"素質+個性、規範+創新"的辦學特色,注重教育、教學、教研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了中學教育要注重基礎性、中學管理要注重穩定性、中學教育管理要注重開放性的辦學經驗,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學校先後有6項課題分別獲得湖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獎。

教學設施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學校占地約8萬平方米,教學樓、科藝樓、圖書館、辦公樓與體育館、塑膠田徑場、籃球場以及宿舍樓群遙相呼應。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基本分離,“動”、“靜”結合,布局規範合理。校園內香樟成林,花木扶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水乳交融,四時景色宜人。學校不僅擁有配置在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各科實驗室、天文台、生物標本室、多媒體語音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藏書逾16萬冊的圖書館,還擁有集輔助教學、辦公自動化、圖書管理、視頻點播等功能於一體的以太交換校園計算機網路,實現了學校三網(廣播網、計算機網和通訊網)合

素質教育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該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多年來,始終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教研領路、質量第一”為宗旨,基本形成了“素質+個性,規範+創新”的辦學特色,注重教育、教學、教研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了中學教育要注重基礎性、中學管理要注重穩定性、中學教育管理要注重開放性這一寶貴的辦學經驗,並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學校現有“十五”“十一五”規劃課題14個,40%左右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近兩年來,學校共有120多位教師在國家、省、市級賽課中獲獎,公開發表、出版的教學論文或著作達500餘篇(部),在國家、省、市級教學論文評比中,共300餘篇論文獲獎。每個學科有3至5位學科帶頭人,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的影響,有近30餘人在省、市各學科專業學會擔任正、副理事長或秘書長

教學質量

長沙市第一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

學校堅持樹德育人,嚴謹治學,教育學生“學習求知、學習健體、學習做人”,使學生解放身心,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培養了大批合格畢業生。樹立了“看基礎、看素質、看後勁、看發展,不計較一時一事之得失,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任,給學生一張永恆的人生通行主”的辦學理念,既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優秀學生大量湧現。近10年來,學校先後有160餘名學生在全國學科競賽中獲獎,在國際中學生5個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中共奪得32枚獎牌,獎牌總數位居全國第一。每年國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100%,高考一流大學升學率均在85%以上,其中每年都有20名左右的學生進入清華、北大。在高三保送生制度改革的情況下,我校每年仍有30多名優秀畢業生保送進入一流大學深造,保送生人數居全省第一。歷屆一中畢業生均以綜合素質好、發展後勁足的整體形象而名揚國內高校,贏得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肯定。此外,學校每年還有300餘名學生在全國及省、市各類書法、舞蹈器樂、作文、攝影比賽中獲獎。近兩年來,在體育競賽方面也是碩果纍纍,共培養了1名國家級運動健將,6名國家一級運動員、41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向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隊輸送了36名優秀體育人才。校男籃和足球隊多次蟬聯省、市冠軍,田徑隊成績一直穩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

目前,長沙市一中全體師生同心同德,務實求新,正以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之精神,朝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辦學目標而努力奮鬥!

治校方略

校 訓----公、勇、勤、朴

公——指遠大理想。大公無私,廉潔奉公。愛祖國,愛學校,愛集體,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勇——指獻身精神。英勇無畏,見義勇為。勇於實踐,勇於創新,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勤——指勤勞品質。勤學習,勤鍛鍊,勤奮進取,勤勞節儉

朴——指優良作風。樸實無華,實事求是。

校風----嚴謹、務實、規範化

辦學特色----素質+個性規範+創新

師德規範----敬業、務本、愛生、奉獻

說明:校訓“公、勇、勤、朴”最初見諸1914年。原為黃土衡先生1917年所書橫匾。現對此作出新的解釋。

一中名師

鄧立新

鄧立新,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嶽陽人,198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長沙市第一中學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中學特級教師。2003年被聘為湖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政協湖南省第十屆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第五屆、第六屆委員,九三學社長沙市委第三屆、第四屆委員,第五屆常委。先後兼任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湖南省教學研究會理事,省發明協會理事,長沙市化學學會副理事長,省直青聯第一、二屆理事,省級規劃課題專家組成員,省中國小教材審查專家組成員,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學指導委員長化學學科專家;九三學社開福區委員會副主委,一中支社主委等職。
鄧立新主任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研究和化學學科教學。輔導的學生獲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獎,有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12人獲全國決賽一等獎,140多人獲得湖南省一、二等獎。在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中,指導的課題有6個獲得全國一、二等獎,9個獲得湖南省一等獎。主持和參與國家、省級“九五”、“十五”、“十一五”9個規劃課題研究,其中2個課題在全國獲獎,5個課題在省級獲獎。先後有50多篇論文在省、市獲獎或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主編和合編了40多部教學用書。曾5次獲湖南省優秀園丁獎,1次獲湖南省“九芝”英才導師獎,2次獲得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教練證書。2001年被評為第五屆“湖南省十大傑出青年”,2009年被評為湖南省“我為富民強省作貢獻”先進個人,並記三等功。

武建謀

武建謀中學特級教師,物理教研組長,長沙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他指導的學生2人獲國際奧賽金牌,1人獲第三屆亞洲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1997年,他指導的4名學生,一舉奪得第14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第一、第四、第六、第九名,並全部入選國家集訓隊,創該項競賽歷屆各個學校入隊人數最多的記錄。曾被評為湖南省直屬機關十大傑出青年,多次獲湖南省頒發的“神箭”、“九芝”英才導師獎。

李英

中學英語特級教師李英為人正直、坦率,作風正派。紮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嚴謹的治學方法和顯著的教學效果使她得到同仁的認可,深受學生愛戴,並在省中學外語界享有較高知名度。曾獲“全國首屆中國小外語教師園丁獎”、省“芙蓉百崗明星”榮譽稱號;被總政、全國婦聯評為“全國百名好軍嫂”,“省教委直屬單位優秀教師”、校“模範教師”,“教學標兵”等;兩次被清華同方教育研究院聘為“中國名師網特邀名師”;指導的學生獲“全國中學生口語競賽”一等獎一名,以及其他競賽省、市一等獎多名;曾承擔全國中學外語年會研究課、省、市競賽課和示範課任務;主編、參編的著作,以及發表在國家級、省級雜誌上和獲省一等獎論文近30部(篇)。

劉 騏

中學特級教師,語文教研組組長,湖南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 劉騏老師一貫堅持語文教學應服務於國家,服務於時代的“大語文”教學觀,提出了“尊重傳統,注重閱讀,並重知能”的“三重”教學理念。他主持的“中學生書冊閱讀研究”課題被立項為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有多篇有關“閱讀”和“考試”的論文發表並被大學學刊轉載,引起較大反響。是一位既有誨人不倦的專業道德,又有真知灼見的教學思想,還有鮮明的教學個性,深受學生歡迎的語文教師。多次獲得省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教學標兵等榮譽稱號

金世剛中學特級教師,曾任英語教研組長。她的教學特色是熱情洋溢,充滿活力,信任與激勵的微笑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課堂既生動活潑又緊張充實,教學深受學生的喜愛。她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工作,其主持的科研課題被立項為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有多篇論文在國家級或省級刊物上發表和獲獎。曾被省教育廳評為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多次被評為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學校教學標兵、模範教師。

高建軍

生物名師:高建軍,中學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長沙市一中生物教研組長。現擔任湖南省教育學會生物專業委員常務副理事長、湖南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生物競賽委員會委員、長沙市生物學會理事長、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所輔導的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三枚、銀牌三枚。主編教輔書籍近20部。

閻娟娜

閻娟娜:中級數學特級教師,湖南省數學協會理事、省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省、市中學學會數學教研會理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級教練,先後擔任高中年級組長、高中黨支部書記,數學教研組長近20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嚴謹生動、富於啟發性、移情入教的數學風格,紮實、創新充滿人文關懷的工作得到師生認可。曾榮獲第七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教育廳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市教學先進教研工作者、校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學標兵、優秀班主任等,主持指導的科研課題獲全國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

馮建強

馮建強,長沙市第一中學教務處主任,中學物理特級教師。長沙市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南大學外聘碩士生導師,長沙教育學院客座教授,湖南省基礎教育教研教學研究專家庫人員。參與編寫了《奧林匹克競賽·高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叢書·國中物理》等著作,在《物理教師》、《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多篇。

高陽平

高陽平,男,湖南祁東縣人,1954年6月5日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06年被評為外語特級教師。1979年畢業於湖南師大外語系,在長沙一中從教27年,2001年起任副校長。是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班中心第25期學員。曾留學過澳大利亞,受到過萬里委員長的親切接見。現為國家基礎教育外語實驗研究中心委員,湖南省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長沙市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湖南省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十五”規劃課題專家組專家。曾任過湖南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湖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湖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2005屆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 在20多年的英語教學中,高校長曾作過大量嘗試和教育實驗,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與師大附中方龍伯老師一道,承擔了省教學改革實驗。1982年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了《我是怎樣開展國中外語教學》一文。爾後,相繼發表了不少文章,1987年在《湖南日報》上發表了《寓德育於外語教學之中》,95年與馬清澤同志合寫的文章《面向未來,要在做人上下功夫》入選《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叢》一書並獲特等獎,2002年《基礎教育要重視社會科學教育》一文在《長沙晚報》理論版發表。2003年在《當代教育論壇》上發表了《基礎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今年與劉先捍等同志合著的《讓學生喝好人生墊底的酒》德育論文發表在2005年《當代教育論壇》7月號上。他曾是省級基礎教育研究重點課題《中華傳統美德與中學德育研究》(此課題1995獲省基礎教育課題一等獎)的主要研究者;省級課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研究》(此課題1997年獲省基礎教育課題研究二等獎)的副組長;省“九五”規劃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與思考》(此課題2003年獲省九·五規劃課題一等獎)的副組長;在研的國家教育學會十五課題《改進和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研究》的副組長,國家科協的十五課題《資訊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組組長,在外語學科教學研究和學校管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在學科專業上,功底紮實:曾為省和國家有關部門做過譯員,80年代末曾為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作過筆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為畫家陳白一先生在丹麥舉行的個人畫展內容作過全部筆譯。90年代初期曾譯過不少影視作品。教學上採用“以語言能力為主線,以文化習俗為支撐”的教學思路,倡導“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方法,曾多次上過公開課,研究課,在省內中學外語教學界有較大影響,教學效果好,受學生歡迎。 高校長分管的教學教研工作近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科競賽在國際上奪得了29枚獎牌,他負責的三屆高中畢業班均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教研也獲得了我校歷史上的重大突破。
20多年來,高校長以書為伴,以校為家,以事業為生命,潛心耕耘在教育這塊土地上。1997年獲得了省教育廳、省教育基金會的“神箭英才導師獎”一等獎,1999年獲得了“全國優秀外語教師”稱號。

長沙市區中學名錄

長沙為湖南省省會,位於湖南省東部,是一座具有3000年歷史的“楚漢名城”。本任務主要收集整理長沙市區的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