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長江大學舉辦的一所從事普通本、專科層次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計畫,面向全國招生。學校位於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名城——荊州,校園環境秀麗,景色宜人,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式學校。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校園環境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學校位於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名城——荊州,校園環境秀麗,景色宜人,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式學校。

辦學定位

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室71個,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79個,圖書館藏書43.5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4389.9萬元。現有教師470人,其中高級職稱162人,占教師總數34.2%,教授48人,博士57人,碩士及以上學歷333人,占教師總數70.3%,實踐教師181人,還有來自美、英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學院與長江大學共享師資、硬體設施及其他教學資源,為辦學提供了理想園地,是莘莘學子讀書、治學的理想之所。
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為主,專科為輔的普通高等學校。
人才培養定位:培養面向一線的特色實用人才,即一線工程師、一線管理師、一線經濟師。
辦學類型定位:提倡科學研究,崇尚學術自由的教學型學院。
專業學科定位:以工為主兼具文管,石油主幹學科為特色的多科性學院。
發展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全國,融入世界。
學院水平定位:通過特色辦學,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先進性、示範性作用。
辦學宗旨:“誠信辦學,服務社會”

人員和體系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800人,設有8個系部:石油資源系、機械系、化學工程系、城市建設系、信息系、管理系、外語系、基礎教學部。學院共有17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優勢特色學科,均可招收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學院有各類教師300多人,其中長大教師150多人,自有教師130多人,社會兼職教師20多人,在學院上課的教授35人,博士1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上課教師比例達50%以上。

培養方式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了向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為培養符合國家要求的合格人才,學院按“大類培養、分段教學、重基礎、強技能、嚴管理”的教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學生入學後,按二級學科大類組織基礎教學,基礎教學結束後,針對學生和社會變化的特點,按大類進行專業分流,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就業趨勢和人才市場需求再次選擇專業進行學習。為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學校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使學生培養與國際接軌,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發展空間。學院為打造全面就業工程,組建強大的就業指導團隊,與企業牽手,與社會聯姻,讓學生提前認識社會,社會提前介入學校教育,為學生搭建步入事業成功的階梯。

辦學理念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是在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環境下催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是要讓教育造福於民,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年青一代,最終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順利實現。在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也演生出了一系列問題,有些以致違背了教育初衷,使社會和廣大人民民眾對教育產生了很多不應有的看法。為了向世人昭示我們的辦學理想,為了對人民民眾負責,我們提出一個並不新鮮的辦學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是為了把黨在新時期提出的“三個代表”指導思想在教育領域落實到位;是當前教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對人民民眾不負責任現象的有力回應和宣戰;是高等教育取信於民的響亮口號;是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誠信辦學對社會各界作出的慎重承諾。

“一切為了學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考慮學院發展、思考學院工作、對教職工的要求、學院的各項管理、教職工隊伍建設、學院各項基礎建設等等,都要以對學生培養有利,對提高學生教育質量有利,對學生成才有利來思考問題,安排工作。教職工吃再大的苦,學院領導為再大的難,工作中有再多的委屈,只要是為了學生我們就應該去乾,因為這就是為教育在獻身、為事業在獻身。所以全院上下每一個人都要以此為準繩,提高自己的工作要求、工作質量、辦事效率。要以此為辦學的最高目標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服務態度,服務水平。

師資力量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領導閱兵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與教職員工10000餘人,至2011年9月,學院在校生8411人。工科類學生占87.8%,其中石油類總人數32%。設有10個系部:石油資源系、機械系、化學工程系、城市建設系、信息系、管理系、外語系、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以及高教研究與評估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學院共有21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優勢特色學科,均可招收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學院有各類教師600多人,專任教師433人,其中高級職稱115人,占教師人數36%。在學院授課的教授85人,博士3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達61%以上。還有來自美、英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

管理系

吳愛軍,男,一九六九年六月生,湖北仙桃人。2000年5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200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荊州市委員會委員,長江大學總支(籌)委員。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讀於長春地質學院地球化學與勘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管理系吳愛軍主任
1991年7月至2002年10月在中石化荊州新區勘探研究所從事石油地質科研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歷任工程師、銷售經理、生產經理及經理。期間,於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長江大學管理學院工作,副教授職稱。2006年1月至今,在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工作,任系主任,院長助理,併兼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秘書長。期間在職攻讀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共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現參與或主持教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2項,其他2項。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獎一項;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200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級)【編號:091298】一項;獲得湖北省200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得湖北省201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現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和市場行銷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機械系

眭滿倉,男,漢族,1962年7月29日出生於陝西省大荔縣,中共黨員,副教授。1983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專業本科畢業,1994年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天然氣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主要從事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教學工作。曾經承擔的課程主要包括: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製造工程原理、金屬切削工具機概論、工具機與刀具、機電傳動與控制、機械控制工程、測試技術、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設備製造工藝學、過程設備管理、過程設備成套技術、金屬工藝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精密測量等15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承擔機械製造、機電和過程裝備專業的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參加相關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多次被評為校級和院級教學質量優秀。公開發表教研論文多篇。
機械系眭滿倉主任
科研工作主要是參與長衝程抽油機設計、岩心圖像採集儀設計、石油管柱受力分析、機械製造系列課程建設、省級實驗實習教學中心建設等。獲得校級科研獎勵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
社會活動方面主要承擔過程裝備系黨支部書記、系主任,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擔任長江大學機械學院工會委員,多次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優秀工會幹部和工會積極分子。

信息系

李永全,副教授,1965年生,1986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系系主任。主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圖象處理技術》、《差錯控制編碼》等課程。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和校級教改項目有6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長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篇。曾參與6項縱向與橫向的科研項目,在各類刊物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主編和參編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共4部,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地震勘探原理》多媒體教程光碟一張。主要研究方向:多媒體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等。
化工系
李克華,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64年3月生,湖北洪湖人。1984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於中國石油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12月晉升副教授職稱;2002年1月破格晉升教授職稱。現任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主任。
主持了省級、校級科(教)研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6篇,主編教材1部。主講了《精細有機合成》、《文獻檢索與利用》、《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等8門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精細化學品合成與套用、油田化學。

外語系

肖陸錦,女,碩士,副教授,現任外語系主任,1981年畢業於江漢石油學院英語師資班。1983年至1985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進修學習,1989年12月至1990年8月赴美國留學。2003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套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外語系肖陸錦主任
肖陸錦老師高校講壇辛苦耕耘30多年,主講過《研究生英語精讀》、《研究生英語聽力》、《大學英語讀寫》、《專業英語聽說》、《基礎英語》等課程。教學效果歷年優秀,六次榮獲院級教學優質獎。在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評估中,連續四次名列全系第一名,其中,一次全院第四名,一次全院第一名。所帶班級在Cet-4統考中一次名列全院第一名、三次名列第二名。
在原江漢石油學院主辦的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肖陸錦老師獲第四屆講課比賽二等獎(1998年)、第五屆特等獎(2000年)、第六屆一等獎(2002年)。
在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肖陸錦老師還積極主動的鑽研,在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共15篇。
2004年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立後,擔任學院英語教育負責人,05年起任外語系主任。工作期間除了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外還帶領年輕教師努力鑽研教學,已經培養出一批優秀年輕骨幹教師,同時還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共獲院級和省級教研立項6個。[4]

學生就業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學院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有用人機制。成立了專門的服務機構——合作教育與就業指導部,瞄準全國各大油田、大中型企業,落實畢業學生就業。
學院於2006年成立了由100多家企業參加的校企合作委員會,歷經五年的發展,不僅與石油企業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繫,還分別與“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地區近400家企業建立聯繫,與260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與58家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能充分滿足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正常開展和就業需求。
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部分專業採用“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行校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對接模式。目前,我院已與中曼、江漢鑽井、美的、恒隆、名幸電子等8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班。
近4年以來,學生協定就業率平均90%以上,2011年全省獨立學院排名第6名。
《湖北教育簡報》以“貼近社會需求、培養特色實用人才”為題,專版報到了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思維、新舉措。
為了鼓勵學生刻苦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表彰獎勵學習成績優秀、綜合素質好的學生,學院實行獎助學金制度,設有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貧困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等獎學金;
設有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獎助學金;設有大慶環亞獎、新華獎、方正科技獎、人壽赤子獎等企業獎助學金;設有三好學生標兵獎、三好學生獎、優秀學生幹部獎以及優秀班集體獎等多項個人及團體獎項,最高額度可達8000元/年。
此外,對於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在其他各類學習活動比賽中取得名次的學生,設有專項獎勵。為了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學院還積極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目前,我院正依照既定的辦學理念與發展規劃,穩步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規模,切實為學生提供優質的、人性化的教育與服務。堅持走“質量與特色立院”的發展道路,不斷拓寬辦學思路,豐富辦學理念,強化辦學特色,力爭使我院成為一所辦學實力較強,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特色明顯,專業學科優勢突出,在省內外享有良好社會聲譽的獨立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了向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堅持以人為本,誠信辦學,以“一切為了學生”為辦學理念。為培養符合國家要求的合格人才,學院按“大類培養、分段教學、重基礎、強技能、嚴管理”的教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學生入學後,按二級學科大類組織基礎教學,基礎教學結束後,針對學生和社會變化的特點,按大類進行專業分流,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就業趨勢和人才市場需求再次選擇專業進行學習。為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學校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使學生培養與國際接軌,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發展空間。學院為打造全面就業工程,組建強大的就業指導團隊,與企業牽手,與社會聯姻,讓學生提前認識社會,社會提前介入學校教育,為學生搭建步入事業成功的階梯。

專業介紹

學院共有22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省級重點培育本科立項建設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校級重點培育本科立項建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通信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2012年4月湖北省教育廳本科學士學位評估免評專業: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設定:
石油資源系: 勘查技術與工程 石油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管理系: 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信息系: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自動化
城市建設系: 城市規劃 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
機械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化學工程系: 化學工程與工藝 套用化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油田化學
外語系: 英語
校領導簡介:
院長: 孫首臣 哲學學士、研究員
黨委書記: 劉桂生 工學學士、法學碩士
常務副院長: 郭麥成 工學學士、教授
副院長: 鄭秀才 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
黨委副書記: 胡新和 工學學士、副研究員
院長助理: 吳愛軍 管理學博士、副教授
各系系主任:
石油資源系: 謝銳傑 工學博士、教授
管理系: 吳愛軍 管理學博士、副教授
信息系: 李永全 工學碩士、副教授
城市建設系: 馬成松 工學碩士、副教授
機械系: 眭滿倉 工學碩士、副教授
化學工程系: 李克華 工學博士、教授
外語系: 肖陸錦 文學碩士、副教授

系部介紹

石油資源系

石油資源系學生數量已達746人。針對石油勘探開發主要專業和油田實際需要,現共開設20個班,專業包括資工、勘工、油工三個方向,旨在為石油工業培養出合格的技術人才。

實施特色教育 培養特色人才

1、重點培養油田急需的套用型人才,滿足油田的勘探開發需要

2、著重實驗、實習教學,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3、突出新技術、新工藝教學,增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4、藉助本部優勢資源辦學,同時開展與其他名校的合作,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5、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增加就業機會

我系實踐教學的方法:

通過參加專業實踐競賽給學生提供較大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使學生熟練掌握實驗、實訓技能,為學生在課外實訓提供平台。

推進課堂、實驗實訓場所、企業環境相結合,學生、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相結合,教學、科研、工程項目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崗位技能要求,指導實踐教學。

本系本著以“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宗旨,通過與油田合作,參與油田建設或科研工作,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觸到本行業的新技術、新技能、鍛鍊其處理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質量意識和品質意識,培養學生綜合套用能力。

本系現有野外實習基地

A、長江大學在用實習基地

B、油礦實習基地一個:江漢油田

C、普地實習基地一個:安徽巢湖。現已與南京大學簽訂協定,擬委託南京大學承擔部份實踐教學任務。實習期結束後,實習合格者將獲得南京大學單科結業證書。

石油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工科基礎理論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鑽井與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套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主要課程:技術經濟學、油氣田開發地質學、工程力學、C語言程式設計、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油層物理、鑽井工程、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石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油氣鑽井與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教學、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套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知識和較好的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基礎和信息處理能力、能在地球物理測井、地球物理勘探及相關行業從事石油資源勘察與評價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數學、物理學、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軟體設計、信號分析與處理、數學物理方法、彈性波動力學、電磁場論、地球物理測井、地球物理勘探、計算機圖像處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石油地球物理測井、石油物探、油氣田開發動態檢測及計算機套用領域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油田開發等相關石油行業及計算機軟體開發領域從事研究工作。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科學思維、素養和創新意識;具備紮實的地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工作方法,具有對油氣等礦產地質、分布規律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結晶學與礦物學、沉積岩石學、古生物學、地史學、構造地質學、數學地質、資源地質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油氣田地下地質學、油氣田勘探與資源評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油氣地球化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從事油氣等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評價和管理等領域的工程設計、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管理工作,並能從事水文、環境、城鎮建設等相關領域的地質工作。

機械系

一、機械系基本情況

本系現有19個班級,在校學生共656人。現開設4個專業,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本)、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機電一體化技術(專)。這幾個專業都是是長江大學辦學多年中具有優勢的學科,都可以招收碩士研究生,有很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本系可充分共享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硬體設施、教師及其它教學資源,有著很好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學生在校前兩年,按二級學科大類組織基礎課教學,第三學年進行專業分流,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就業趨勢和人才市場需求選擇相應專業進行專業課程學習。

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的統一要求進行管理。專科畢業生可以按國家規定參加專升本考試合格後繼續學習。學生可以享受綜合獎學金和多種單科獎學金待遇。學生完成學業,成績合格,按國家規定頒發本、專科學歷證書,並實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按國家規定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二、專業介紹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

1、學制:三年。

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改進、生產、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

3、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4、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基本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設計機電產品的基本訓練,具有初步設計和開發機電系統的能力。其基本要求是:

①掌握機電一體化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②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

③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專業外語閱讀能力;

④了解與機電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具有經濟意識和管理意識;

⑤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⑥具有機電產品的改進及維護、修理能力。

(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1、學制:四年。

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從事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機電控制、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主力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4、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汽車工程、石油機械等領域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機電控制、計算機套用開發、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1、學制:四年

2、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材料成型與控制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四年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基本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理論、方法、工藝、設備及相應的自動控制技術,能從事該領域的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教育與管理等工作。

3、主幹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4、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機械、電子、電器、汽車、儀器儀表、石油化工、交通、航空航天等行業內從事產品、模具和相關成型設備的設計、製造、實驗與開發研究、質量檢測、經行銷售及管理工作。

(四)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1、學制:四年。

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學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醫藥、食品、機械及勞動安全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主幹學科: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學工程。

4、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科研單位、石油化工、輕工環保等部門從事化工機械、過程設備控制領域的研究、設計和技術開發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信息系

本系現有專職教師53人,素質導師7人,其中教授有9人,“湖北名師”1人,現有28個班級,在校學生共1004人。現開設4個專業,包括:電子信息工程(本)、通信工程(本)、自動化(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這幾個專業都是是長江大學辦學多年中具有優勢的學科,都可以招收碩士研究生,有很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本系可充分共享長江大學電信學院的硬體設施、教師及其它教學資源,有著很好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學生在校前兩年,按二級學科大類組織基礎課教學,第三學年進行專業分流,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就業趨勢和人才市場需求選擇相應專業進行專業課程學習。

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的統一要求進行管理。專科畢業生可以按國家規定參加專升本考試合格後繼續學習。學生可以享受綜合獎學金和多種單科獎學金待遇。學生完成學業,成績合格,按國家規定頒發本、專科學歷證書,並實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按國家規定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專業介紹

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子與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各類電民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製造、套用、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信息理論與編碼,數位訊號得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圖像處理,資料庫原理,自動控制原理和感測技術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擇業範圍較廣。畢業生適宜在國家機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等單位,從事電子設備、信號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設計、研究、開發、套用、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2、通信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體系結構,掌握現代通信設備的設計、製造、調試與維護的基本方法,能從事現代通信系統、通信網及信息傳輸和處理系統方面的科學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分析及維護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得理、資訊理論與編碼、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現代交換技術、通信網基礎、移動通信原理、寬頻接入技術、光纖通信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的學生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畢業生能到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學校從事與通信和信息系統有關的研究、設計、開發、套用、運營、管理和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較完整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開發套用及教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設有兩個方向:

方向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
以計算機的軟、硬體理論及技術為方向,培養從事計算機硬體、軟體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及及計算機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離散數學、數據結構、彙編語言、程式設計、作業系統、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編譯原理、系統分析與控制、多媒體技術、信號處理原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以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和套用軟體系統開發及教學等工作。

方向二:網路工程
培養目標:
以網路工程及安全為方向,培養從事計算機網路工程的規劃與設計,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與維護,以及信息系統的設計、套用和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程式設計、作業系統、計算機圖形學、通信原理、網路資料庫系統、網路體系結構與作業系統、網路協定、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工程設計與安裝、電子商務基礎、多媒體技術及套用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以在教育部門、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通信網路、計算機網路系統設計、集成、套用開發方面的工作。

4、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氣工程、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和管理決策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學科:
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子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電力電子技術、單片微機原理與套用、自動控制原理、自動檢測技術、過程控制系統及裝置、計算機控制技術、系統辨識基礎、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導論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從事與工業過程自動化、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檢測和自動化儀表、電力電支術、自動化、系統工程、管理與決策相關的研究、設計、開發、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發展前景

"十一五"將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通過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將成為國家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電子產業作為信息化的基礎,特別是軟體、積體電路、新型元器件將成為發展的重點。從全球來說,從2006年開始行業將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隨著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的不斷推出,行業將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時期,其波動將遠遠小於過去的5年。未來我國電子行業的景氣程度仍將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化學工程系

化學工程系現有教職工11人,其中專業教師9人,教授1人,碩士研究生6人,本科畢業生2人。青年教師全部通過CET-6級,其中1人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被國際權威檢索工具SCI收錄,另有兩人都獲得了發明專利。化學工程系現有兩個本科專業,即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及套用化學專業。現有學生159人。
為了能適應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我們提出了培養人才的柔性方案。方案的特色點是:複合型+技能型+靈活性+套用性+通用性。技能點是:(1)實驗動手能力;(2)工程設計能力;(3)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4)計算機套用能力;(5)外語套用能力。

城市建設系

城市建設系現有教職工9人,其中教授1人,碩士研究生2人,本科畢業生6人.城市建設系現有兩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和城市規劃,設專科專業一個:建築工程.現有學生296人,今年計畫招生150人. 我院與本部實行資源共享,教學任務大部分有本部接替,現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現有教職工 85 名。在教職工中,有教授、副教授(高工) 28 名,講師工程師 29 名。有集團公司優秀教師 1 名,學校優秀中青年教師 2 名。

管理系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現有專職教師15人,兼職教師8人,其中副教授8人,講師4人,助教11人。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85人(2004級、2005級、2006級),其中本科學生183人、專科學生402人。

目前,管理系共設定一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方向、會計學方向、工商管理方向);三個專科專業:市場行銷、會計電算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介紹

1、工商管理本科專業
一、基本學制: 四年

二、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律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國際、國內現代工商管理理論、方法,了解工商管理學科最新成就,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與運用外語,實施現代工商管理運作,具有較強的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能在企業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的高級複合套用型人才。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工商管理、經濟學、管理學。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原理、市場行銷學、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溝通、生產運作管理、質量體系管理。

2、市場行銷專科專業
一、基本學制:三年。

二、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行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市場行銷以及管理工作的複合套用型人才。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管理學、經濟學、工商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學、個體經濟學、市場行銷學、統計學、會計學概論、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學、市場調研、財務管理、行銷策劃、現代推銷學、管理溝通等。

3、會計電算化專科專業
一、基本學制:三年。

二、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務及財務管理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會計學、法學。

主要課程: 企業管理學、個體經濟學、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經濟法、會計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等。

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科專業
一、基本學制:三年。

二、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套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三、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個體經濟學、企業管理概論、運籌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概論、統計學、C語言、資料庫原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數據結構與資料庫、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信息組織與管理、軟體設計與開發等。

外語系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外語系自成立以來,開辦本、專科兩個層次,本科分教師教育、導遊、翻譯、考研四個培養方向,專科商務英語一個方向。目前在校學生170多人,教師44人,由長江大學本部每學期派遣副高級職稱教師5人 ,都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外籍教師一人,自身擁有的一支穩定、年輕富有朝氣的專職教師隊伍,及社會聘請教師組成。組織機構設系主任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生事務辦公室。

社會榮譽

2009年4月院學生事務部榮獲“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基層單位”稱號。
2011年3月院黨務工作部榮獲“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基層單位”稱號。
2011年6月院黨委被中國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全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1年6月學院黨委也被長江大學黨委評為“先進獨立學院黨委”。
2011年9月學院被評為“湖北省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
近四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省部級獎勵35項。
學生參加湖北省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獲一等獎,中南地區結構設計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第十二屆“CUBA”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湖北省預賽丙組冠軍,湖北省大學生冬季越野長跑男子團體冠軍、女子團體亞軍,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一、二、三等獎,“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湖北賽區)三等獎;2010年,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作品榮獲湖北省第四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三等獎,湖北省第三屆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二、三等獎,“TI杯”湖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三等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套用大賽一、二等獎,《東風風神杯》湖北省大學生行銷策劃挑戰賽二、三等獎,並獲“卓越貢獻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二等獎;“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省三等獎;第十三屆“CUBA”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湖北省預賽丙組亞軍;湖北省大學生冬季長跑比賽女子團體亞軍,男子團體第四名等一系列科教文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近四年受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表彰6次;湧現出了張曉、周小宇見義勇為的模範大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011年湖北省創業青年榜樣”榮譽稱號的戴非凡同學。
學院先後成立了高教研究與評估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及信息技術研究所等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市廳級科研項目4項,橫向課題49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4項。
完成國家級教學研究課題2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13項,市廳級教學研究課題13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17項;獲得省級教學研究成果獎2項,市廳級教學研究成果獎6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68篇。

現任領導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孫首臣院長 研究員
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具體分管人事、財務、辦公室工作
聶林軍 黨總支書記
主持學院黨務工
郭麥成副院長 教授
分管教學,招生工作
胡新和黨總支副書記 副研究員分管學生工作

地理位置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是長江大學的獨立學院(國家標準代碼為13245),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又名長江大學南校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城南開發區學苑路85號。

校園風光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