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話

長樂話

長樂話一般是指福州話。福州當地人把這門語言稱作平話(平話字:Bàng-uâ,實際讀音:[paŋ˨˩ ŋuɑ˨˦˨]),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雖然福州話被中國大陸官方定義為一種方言,但從語言學的定義來看,福州話同漢語標準語差別迥異,甚至無法被說閩語其他分支的人所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福州話算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基本信息

長樂話

福州當地人把這門語言稱作 平話(平話字:Bàng-uâ,實際讀音:[paŋ˨˩ ŋuɑ˨˦˨]),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雖然福州話被中國大陸官方定義為一種方言,但從語言學的定義來看,福州話同漢語標準語差別迥異,甚至無法被說閩語其他分支的人所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福州話算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定義

福州話,福建省福州市的閩方言。

隸屬

閩東區:以福州話為代表 — 其有長樂腔為其著名,因福州長樂人移民較多,把福州話帶到國外,例如: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第八大道,法拉盛,皇后區和3個唐人街與美國波士頓唐人街都有其閩東方言,大多說福州話。

書寫系統

平話字

平話字(Bàng-uâ-cê)是19世紀美國在福州的傳教士根據福州話的音韻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被中國學者歸為“教會羅馬字”的一類。平話字克服了使用漢字書寫福州話時一字多音等等在內的一些弊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曾在部分基督教徒中通行。平話字忠實地表記了福州話中每個字在清末時期的發音,其缺點是無法體現連讀變調和聲母類化。此外,今日的福州話與清末時期的福州話不少字詞的發音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平話字自始至終未曾走出教會圈子,現今的使用已基本絕跡,甚至大部分福州人根本不知道平話字的存在。

漢字

大部分的福州話辭彙都來自於古漢語,因此都可以用漢字寫出。許多用福州話撰寫的作品也都是用漢字書寫的,譬如《閩都別記》(平話字:Mìng-dŭ-biék-gé)以及清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在福州發行的漢字版本的《聖經》。但是漢字作為長樂話的書寫系統,有許多缺點。

首先,福州話保留了許多獨特的漢語辭彙,這些詞是無法用常用的漢字寫出的。譬如否定詞“mâ̤”,就沒有一個通用的寫法,其用法及發音相當於閩南語的“bē/bōe”(通常寫作袂、),可能是用源字。有的人把它寫作同音字“賣”,但是“賣”的意思和它卻毫無關聯。有人以“袂”借音書寫,也有人創造由“勿”和“會”組成的“”,但是“”卻沒有被大多數字型所收錄。

其次,由於缺乏鄉土教育,幾乎所有福州話的使用者都處於 福州話文盲的狀態。他們認為福州話無法用漢字寫出,而只有國語才能用漢字寫出。因此當他們書寫福州話時,往往通過國語的近似發音來錯用漢字。比如,“講脬”(gōng-pă,意思是講大話、講空話)一詞常常被寫作“ 拱趴”,“會使”(â̤ sāi,意思是“可以”)一詞常常被寫作“ 阿塞”。

書寫範本

以下是用福州話平話字與漢字書寫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

Lièng-hăk-guók sié-gái ìng-guòng sŏng-ngiòng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
Dâ̤-ék dèu第一條
Nē̤ng-gă sĕng giâ lì cêu sê cê̤ṳ-iù gì,儂家生下來就是自由其,
Diŏh cŏng-ngièng gâe̤ng guòng-lĭk siông ék-lŭk bìng-dēng.著尊嚴共權利上一律平等。
Nē̤ng-gă ô lī-séng gâe̤ng liòng-sĭng,儂家有理性共良心,
bêng-chiă éng-gāi ī hiăng-diê guăng-hiê gì cĭng-sìng lì hô-siŏng dó̤i-dái.並且應該以兄弟關係其精神來互相對待。

辭彙

來自英語的借詞

在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英國脅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福州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的城市向西方的商人和傳教士開放。隨後以英國人和美國人為主的西方人在福州開辦了大量的教堂和西式學校,大量的英語辭彙也隨之被引入福州話,比較常見的有如下辭彙:

•[kʰouʔ˥],名詞,大衣,來自於“coat”;

•[nɛʔ˥],名詞,球網,來自於“net”;

•[pʰeiŋ˥˧],名詞,油漆,來自於“paint”;

•[pʰeiŋ˥˧ ŋiaŋ˧˧],名詞,一小筆錢,來自於“penny”;

•[tʰɛʔ˥],名詞,錢,來自於“take”;

•[kɛ˥˧ lo˧˧],名詞,“女孩”的幽默說法,來自於“girl”;

•[so˥˧],動詞,投籃,來自於“shoot”;

•[a˥˥ ki˥˧],動詞,暫停,來自於“again”。

•[ma˨˩ laʔ˥ ka˥],地名,指南洋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來自於“Malacca”;

•[la˥˧ ko˥],名詞,潤滑油,來自於“lubricant”,由英語發音的首個音節加中文“膏”字組成。

現狀

在清朝末年以前,福州地區基本屬於單語社會。而隨後的國民政府與中共都在福州大力推行國語(國語),政府不鼓勵甚至禁止市民在公共場合、媒體,尤其是校園中使用福州話。

幾十年來國語運動事實上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理念之上,即政府認為,地方語和標準語是不可以和諧共存的。而激進的語言政策導致福州話正在加速地步入瀕危語言的行列。尤其在福州市區,不少學校長期使用國語教學,甚至使用體罰的方式禁止學生在學校說福州話;而不少家長也認為說福州話對孩子成長有負面影響,加之外來人口湧入,越來越多的福州年輕人無法使用母語交流。2004年,東南快報記者對福州市區的20名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發現其中9人不會說福州話,占將近半數;受訪者的學生中,沒有一人會哼唱福州話童謠。近年來,政府和民間人士逐漸開始致力保護福州話。2008年3月16日,福州電視台生活頻道開設福州話節目《攀講》欄目,此後數年,該欄目獲得眾多福州市民的喜愛。

在中華民國的馬祖,由於蔣中正時代的強制推廣國語福州話也受到打壓,面臨同樣的式微困境。中華民國於2000年頒布《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規定連江縣的大眾交通工具上必須加播福州語的播音,以保護福州話在公共場合的使用。同時,在馬祖校園裡實施當地本土語言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