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城市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檔案,批准長沙、株洲、湘潭(簡稱長株潭)城市群與武漢城市圈,一同列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要求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

概述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我國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的綜合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和科技基礎良好,是我國得天獨厚的城市群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在長株潭城市群開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加快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不僅有利於強化長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增長及作用,而且能夠充分發揮長株潭城市群在國家促進中部崛起中的戰略支點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充分發揮長株潭城市群在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協調發展中的引擎作用。
同時,加快推進長株潭城市群綜合配套改革,是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地區的主要城市群,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比較突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任務繁重,綜合了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特徵,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選擇長株潭城市群作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利於率先探索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為全國實現科學發展、加快"兩型社會"建設探索路子,積累經驗,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設立長株潭城市群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布局和重大戰略舉措。設立長株潭城市群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促進東中西互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戰略布局,是國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重大戰略舉措。

在“兩型社會”獲批覆後,湖南省已確定了“1+12”的實施方案,即1個總體方案,加上12個專項方案,涉及新型工業化、節約用地、城鄉統籌等多個方面。長株潭三市和相關部門將在明年3月底前拿出實施方案,並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議研究後,上報國務院審批同意,再組織實施。
根據之前制訂的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空間結構的演進時序,今後三年間,三市繼續推進內涵式的緊湊集中發展,引導有序外延,重點完成三市各自環線、三市間公路外環、潭望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推動湘潭與株洲相互之間的聯合發展和路網銜接。
同時來自長沙市規劃部門的訊息稱,長沙市近年來南拓北擴的城建骨架已經拉開,有關負責人坦言長沙北擴的空間還相當大,今後北擴的力度不會比南拓小。

一主兩副環綠心

“長株潭城市群試驗區的未來是‘一主兩副環綠心’的空間結構,即以長株潭北(長沙)、西南(湘潭)、東南(株洲)三個功能區為主次核心,三市結合部金三角地區還有一大塊‘綠心’,突出長沙城區(即長株潭北核)作為核中核的地位,最終將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特大城市。”湖南省長株潭一體化辦公室相關人士形象地表示。
據長沙市規劃管理局最新披露,長沙遠期將規劃兩條捷運線路,總長37.5公里,並有10條軌道線路,在市中心區形成網路,使各個規劃組團均有軌道交通可達。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我們在武廣快速鐵路客運線長沙新客站的建設過程中就實行了與捷運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的捷運建設其實已經開始了。”長沙市規劃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補充說,“2008年長沙捷運建設有望正式啟動。”
去年11月召開的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3+5”城市群區域經濟發展新思路。據悉,“3+5”城市群是以長株潭為中心、1個半小時交通為半徑的城市圈,其他五大城市包括了湖南北部的岳陽和西北部的常德、益陽等3個省轄市。
“3+5城市群的發展戰略,是湖南省區域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部署。這次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家批准為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3+5’有著緊密的聯繫。”在12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省長周強說,“從我們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來講,向國務院匯報的時候,實際上是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在今後將要包括五個城市在內,也就是說與我們過去提的‘3+5’城市群戰略,在範圍上是相銜接的。‘3+5’城市群的發展戰略是以長株潭為核心,今後要帶動周邊的五個城市:益陽、岳陽、常德、婁底、衡陽。”
按照《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長株潭地區城鎮將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組群(屬於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區域次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建制鎮四級結構。其中,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是一個由長、株、潭三市城區和若干緊密關聯的周邊組團構成的多核組團式中心城市,含長沙縣、望城縣、湘潭縣和株洲縣的城區和若干小城鎮;而三市範圍內其他的縣域中心城市則為區域次中心城市,共8個。

突出製造業優勢

湖南師範大學區域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翔認為,湖南與湖北兩地今後可共同形成現代製造業的優勢,同時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車製造等產業領域,形成產業鏈。“現在的‘試驗區’和以往的‘特區’有很大不同,試驗區只是國家為中部地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外因條件,但決定因素是內因。兩個新特區的批准,為這種產業間的互補和合作構築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為中部經濟發展構造了一個加速器,但各地試驗區應該主要體現在擴容、提質、最佳化體制、改進機制、擴大開放等方面。”朱翔說。
目前長株潭城市群各自有著其功能定位和工業布局。長沙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區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工業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主體,服務業潛力大;而作為國家交通樞紐的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物流中心,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有色金屬、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見長;湘潭則是湖南省重要的工業、科教和旅遊城市,以黑色冶金、機電及機械製造、化纖紡織工業、化學原料及精細化工為主體。
“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兩大試驗區性質一樣,但做法不一,都不會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第四極。”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提出者、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研究會會長張萍說,“兩地都將提升工業技術層次,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可共同打造中國交通樞紐中心,各有優勢發展現代物流,大力開發旅遊。大同小異的是,長株潭城市群主要對象是城市工業,而武漢城市圈主要對象是廣大的農村。同時,長江中游經濟圈的發展,不是單中心可以決定的,而要靠多中心的推動。也就是說,武漢和長沙不會成為中部經濟前進的惟一發動機。”

意義

湖南省長周強感言,長株潭城市群獲準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成為我國六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之一,意義十分重大,任務非常艱巨,實屬來之不易。他說,建設長株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是湖南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和重大歷史使命。
周強介紹,全力打造長株潭城市群,帶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湖南人民的多年夙願,更是湖南實現富民強省、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專家提出三市合一、共建"毛澤東城";80年代初,按照長株潭經濟區的構想進行了初步試驗和理論探索;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並開始全面實施。經過近10年來的不懈努力,長株潭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6年長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3.3%的面積、19.2%的人口,創造占全省37.6%的GDP,人均GDP達到了21750元,城鎮化率達到51%。要促進長株潭三市的集聚發展,又好又快地發展,惟有在更高層次上推進綜合配套改制,才能做大做強做優長株潭,加快湖南發展。
周強說,長株潭城市群全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設立,對加快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打造全省核心增長極,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實現富民強省目標,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也是國家賦予湖南人民的重大歷史使命。
周強認為,其意義在於,一是試點先發優勢。作為全國的改革試點,國家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在長株潭先行先試,通過體制機制上的大膽創新和率先突破,長株潭城市群能夠率先構築體制優勢,率先形成發展活力,在更大範圍內整合國內外、省內外的各種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率先破解體制機制的瓶頸制約,為我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注入強大的動力。
二是示範輻射效應。通過長株潭試點先行,可以為全省區域發展立起一個標桿,為激發各方面積極性探索科學發展模式,形成競相發展態勢,有強烈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湖南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崛起。
三是提供寬廣的平台。"兩型社會"建設不僅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發展目標,也是國家今後投資的重點領域。生態建設、"兩型"產業、"兩型"技術必將成為長株潭新的投資熱點,必將有力的促進提升長株潭城市群的知名度、拓展影響力、順應全球化。
周強說,設立長株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湖南工作高度重視和關懷,體現了國家對湖南發展寄予的厚望。我省將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條以"兩型產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走出一條環境宜居、城鄉統籌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早日把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為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範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