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壩鎮[甘肅省康縣]

長壩鎮[甘肅省康縣]
長壩鎮[甘肅省康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在中國,被叫做長壩鎮的有2個,分別是:甘肅省康縣長壩鎮、重慶市武隆縣長壩鎮。

基本信息

甘肅省康縣長壩鎮

長壩鎮長壩鎮
概述

自然環境:長壩鎮位於康縣城西北部28公里處,總土地面積22.99萬畝,耕地面積2.69萬畝。平均海拔1140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2℃,全年無霜期210天。

行政區劃:轄1個居民委員會,18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3282戶,鄉鎮總人口13962人,鄉鎮從業人員7002人。

六通情況:17個村通電,18個村通郵,11個村通電話,14個村通公路,9個村通自來水。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4所,教師103人,在校學生1084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13人,病床8張。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54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027公頃,糧食總產量462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132元;財政收入68萬元,財政支出68萬元。

名優特產:核桃、板栗、花椒、野生中藥材等。

沿革區劃

以川壩較長而得名。歷史悠久,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標示,於明代設鎮。建國前屬平洛鎮和雲台鎮管轄。1949年設長壩鄉。1958年成產長壩公社。1983年由社改鄉。1985年改為長壩鎮至今。現轄長壩、老莊裡、白楊樹壩、劉溝、花橋、王馬、楊山、山根、段家莊、吳家壩、李莊裡、大溝里、趙溝、傅家壩、高石、大山、范家寺、田家壩18個村委會,163個自然村。

長壩鎮長壩鎮
經濟狀況

長壩鎮地處大龍王山北麓,三面環山,西北部較低。境內有長壩河穿流其間,向西北流入平洛河。大堡河發源於其境東部。地勢起伏大,峰巒聳峙,河溪縈繞。境內的大龍王山為縣內最高山峰,海拔2483.8米;最低處在花橋村,海拔1254米。土壤為黑黃土及黃土。氣候濕潤,溫差大,雨量適中,年均溫11度,年降水 量800毫米左右,無霜期230天。耕地面積2.9萬畝,其中壩地占8.8%。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其次有小麥,還有黃豆、洋芋。經濟作物及林產品有大麻、油料及黨參、貝母、豬苓、丹皮等藥材和板栗。當地特產核桃,殼薄肉豐,含油量高,質量兼優,是縣內主產核桃區。此外還有竹簍、背斗、木杓等竹木製品。縣屬長壩林場設於境內段家莊,林業資源較豐富。

長壩鎮核桃園
特色產業

康縣長壩鎮立足土地資源優勢,依據成片規劃、規模種植的思路,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使這一傳統林果產品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成為今年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

從2000年開始,長壩鎮抓住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引導農民積極栽植核桃樹苗,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的方式,向農民傳授核桃管理施肥、修剪、改良嫁接等技術,讓核桃樹早結果、早產生效益。

2006年,長壩鎮吳壩村改良嫁接核桃樹800畝,並在段莊、花橋等地發展良種核桃園4000畝,已栽植成活核桃樹苗40萬株。2008年長壩鎮核桃產量達到105萬公斤,實現收入1260萬元,人均增加收入926元,經過幾年的發展,核桃產業凸顯出明顯的經濟效益,展現出誘人的發展前景。

長壩鎮養豬場
畜牧業發展

康縣長壩鎮農民依託牲畜交易市場,大力發展牲畜養殖,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農民家庭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家住長壩鎮長壩村陽山合作社的許小強將家中圈養的兩頭生豬賣給成縣屠宰商,獲得3000元的現金收入,連同她2008年春季賣豬收入算在一起,僅養豬一項,她家2008年就增收5000元,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如今,許小強所在的合作社已有16家農戶從事生豬養殖業,他們已實現收入5萬多元,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花橋村趙溝合作社的農戶充分利用本地荒山草坡面積多的有利環境,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每個農戶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全社僅養羊一項收入就達3萬元。

長壩鎮牲畜市場曾出現牛、羊、豬滯銷局面,農民在為自己飼養的牲畜銷售問題發愁。現在,長壩鎮牲畜交易市場牲畜銷售勢頭好,價格上揚,其中仔豬價格漲幅最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個仔豬價格上漲了100—150元,牛的價格也增長了80%。前來收購牲畜的既有附近武都、成縣等地的販運戶,也有陝西、四川、河南等地的屠宰商。外地客商前來踴躍收購為當地農戶銷售牲畜提供了市場需求,使牲畜養殖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優勢產業。

重慶市武隆縣長壩鎮

長壩鎮長壩鎮
鄉鎮概況

長壩鎮因境內石樑河兩岸有較長的沖積壩而得名。清末設定永順鄉,1930年改鄉為永順鎮。建國後,1952年2月更名為長壩鄉,自1985年起轄長壩居委和鎮宜、紅光、新生、尖峰、紅豐、鵝冠、白沙、大元、大嶺、何家、沙窩、簡村、樂道、勝利、光明等15個村,90個村民小組,1992年撤區並鄉時建長壩鎮,鎮人民政府駐地長壩場。2003年10月建制調整後由原茶元鄉、東山鄉、長壩鎮合併為現在的長壩鎮。

長壩鎮位於武隆西南部,距縣城38公里,海拔205—1611米之間,幅圓面積104.4平方公里,6575戶,人口21085人。轄9個村1個居委,62個農業社,有耕地22494 畝(田8928畝,土13566 畝)。2007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28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39萬元、農業總產值6843萬元),轄區內財政收入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3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0萬元,銀行存款餘額6866萬元,貸款餘額2200萬元。長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農業產業項目主要有蠶桑、生豬、烤菸、蔬菜、中藥材、勞務經濟六項,工業經濟主要有4110KW的水力發電站, 1個磚廠。鎮政府有在職職工63名,退休職工29名。

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要求,以縣委、縣政府“六個主題年活動”為契機,堅持既定發展思路,以創新的思維突破工業,以開放的心態發展產業,以革新的勇氣統籌城鄉,以開闊的視野關注民生,全力推動長壩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長壩鎮黃蓮
特色產業

1、蠶桑產業:鞏固現有在地桑4300畝,新栽桑200畝,新建大棚20個,供育室4個,全年發種3000張,產繭10萬公斤,產值150萬元。

2、生豬產業:引進新型榮昌二級擴繁雜交,進一步擴大養殖面,實現生豬恢復性發展。全年新發展種豬350頭,出欄生豬40000頭,產值4500萬元。

3、烤菸產業:計畫種植面積800畝,產量20萬斤,產值120萬元。在茶園、前進兩個烤菸主產區,抓好40口11000立方米的煙水配套工程水池。

4、中藥材產業:在抓好高山黃蓮白芷等藥材的基礎上,大力在中、低山地區規模種植丹參、玄參等名貴中藥材,鞏固面積2000畝,產值2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