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喙蘭

鑽喙蘭

鑽喙蘭,生於海拔310—1400米疏林中或林緣樹幹上。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鑽喙蘭鑽喙蘭

植株具發達而肥厚的氣根。根粗6—16毫米。莖直立或斜立,通常長3—10厘米,有時更長,粗1—2厘米,不分枝,具少數至多數節,密被套疊的葉鞘。葉肉質,二列,彼此緊靠,外彎,寬頻狀,長20—40厘米,寬2—4厘米,先端不等側2圓裂,基部具宿存的鞘。花序腋生,1—3個,長於或近等長於葉,不分枝,常下垂;花序柄長5一ll厘米,粗6—8毫米,基部被2—4枚寬卵形的鞘;花序軸多少肥厚,長達28厘米,密生許多花;花苞片反折,寬卵形,長3—4毫米,先端鈍;花梗和子房長7—10毫米;花白色而密布紫色斑點,開展,紙質;中萼片橢圓形,長7—11毫米,寬4.2—5毫米,先端稍鈍,具5條主脈;側萼片斜長圓形,與中萼片等長而較寬,先端稍鈍,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花瓣狹長圓形,長7—7.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鈍,具5條主脈;唇瓣貼生於蕊柱足末端;後唇囊狀,兩側壓扁,長6--8毫米,寬約4毫米,末端圓鈍,具3條弧形脈;前唇朝上,幾與蕊柱平行,中部以上紫色,中部以下白色,常兩側對摺,攤平為倒卵狀楔形,長8—10毫米,寬5—6毫米,前端不明顯3裂,先端鈍或稍凹缺,基部具4條脊突;蕊柱圓柱形,長4毫米,粗2毫米;蕊柱足長約2毫米;蕊喙小,微2裂;藥床很淺;藥帽半球形,前端收狹而伸長成三角形,先端截形;粘盤柄線形,長約2.2毫米,寬0.2毫米,頂端擴大呈頭狀;粘盤倒披針形,長1.8毫米,寬0。6毫米,先端鈍。蒴果倒卵形或近棒狀,長3.5厘米(包括果柄),粗約1.3厘米,具棱,果柄長約1厘米。花期5—6月,果期5—7月。

產地分布

鑽喙蘭鑽喙蘭
貴州西南部(興義)、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金平、麻栗坡、屏邊、勐臘、勐海、景洪、滄源、思茅、鎮康)。海拔310—1400米,生於疏林中或林緣樹幹上。廣布於亞洲熱帶地區,從斯里蘭卡、印度到熱帶喜馬拉雅經寮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