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鐘廠

鑄鐘廠

鑄鐘廠在鼓樓西大街東段路北。用鐵鑄造,重24噸。因音量不好,改鑄銅鐘。原大鐵鐘即撲臥於鼓樓旁,1983年修葺鼓樓時移至大鐘寺,安放在寺內的“鍾林”中。

鑄鐘廠在鼓樓西大街東段路北。據《日下舊聞考》載,華嚴鐘廠在德勝門內。“舊鑄”高二丈余,闊一丈余者,
鑄鐘廠鑄鐘廠
尚有十數,撲地上,皆楷書佛經。原註:華嚴鐘僅存其一,舊懸萬壽寺,今移於覺生寺(俗稱大鐘寺)。大鐘鑄造精緻,採用我國優秀的傳統工藝——無模鑄造法,體現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鐘聲輕擊圓潤深沉,重擊渾厚宏亮。晝夜撞擊,聲聞數十里。舊時北京城內,有擊鐘定更之制,日落後擊鐘一百零八下,然後起更,這時京城開始戒嚴。這個鐘樓里的定更的大鐘,便是鑄鐘廠鑄造的。最初用鐵鑄造,重24噸。因音量不好,改鑄銅鐘。原大鐵鐘即撲臥於鼓樓旁,1983年修葺鼓樓時移至大鐘寺,安放在寺內的“鍾林”中。
傳說有一位著名的銅匠,奉命負責澆鑄一口大鐘,幾次試鑄都失敗了,如果到期鑄鐘不成,那將要被殺頭的。在最後一次澆鑄中,銅匠全力以赴,可是鑄爐的溫度就是上不去,正在銅匠萬分焦急的時刻,站在他旁邊的女兒,眼看父親又要失敗了,便一頭跳進烈火中去,這時爐溫馬上升高,大鐘鑄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勇獻身的姑娘,便為她修建一座廟,稱為“金鐘娘娘廟”,後來成為鑄鐘廠的爐神廟。解放前鑄鐘廠(胡同)中問路北南向的娘娘廟,據說就是原爐神廟遺址。這種傳說有些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從前的鑄鐘工程,是飽含著勞動人民的血和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