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物運輸

鐵路貨物運輸

鐵路貨物運輸,是19世紀30年代,鐵路作為成本低、運量大、便利可靠的陸地貨物運輸系統,對實現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及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曾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40年代以後,隨著公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和現代水路運輸的發展,許多工業已開發國家的鐵路運輸地位發生了變化。200公里以內短距離貨物運輸的大部分,在美國等國甚至500公里以內中距離貨物運輸的相當部分都被公路運輸所取代,石油、天然氣等貨物的絕大部分也逐步改由管道和水路運輸。

鐵路貨物運輸

正文

利用列車把貨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是鐵路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簡況 19世紀30年代,鐵路作為成本低、運量大、便利可靠的陸地貨物運輸系統,對實現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及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曾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40年代以後,隨著公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和現代水路運輸的發展,許多工業已開發國家的鐵路運輸地位發生了變化。 200公里以內短距離貨物運輸的大部分,在美國等國甚至500公里以內中距離貨物運輸的相當部分都被公路運輸所取代,石油、天然氣等貨物的絕大部分也逐步改由管道和水路運輸。
20世紀中葉以來,一些大陸國家的鐵路仍然承擔著相當大部分的貨物運輸量。中國鐵路在80年代初仍負擔全國貨運量(含遠洋運輸)的45%和貨物周轉量(含遠洋運輸)的60%左右,且具有貨運量在地區分布上不均、貨運密度大的特點。中國全國鐵路的平均貨運密度每營業公里達1100多萬噸,僅次於蘇聯居世界第二位,而一些幹線的繁忙區段,貨運密度每營業公里超過4500萬噸。
生產過程 利用線路、機車、車輛、通信信號等技術設備,將發貨人託運的貨物從一個生產地點運送到另一個生產地點或消費地點,交付給收貨人。全部過程可分為在裝車站(發站)的始發作業、在中轉站或技術站的途中作業和卸車站(到站)的終到作業,作業流程如圖所示。

鐵路貨物運輸鐵路貨物運輸
鐵路貨物運輸鐵路貨物運輸
種類 鐵路貨物運輸按分類方法不同有多種。按照一批託運貨物的重量、體積、形狀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分為鐵路整車貨物運輸鐵路零擔貨物運輸鐵路貨櫃運輸三種。按照運送條件,分為按普通運送條件辦理的貨物運輸和按特殊運送條件辦理的貨物運輸兩種。屬於後者的有鐵路闊大貨物運輸(包括超限貨物、超長貨物和集重貨物運輸)、鐵路危險貨物運輸、鐵路罐裝貨物運輸以及鐵路易腐貨物運輸和活動物運輸。按照運送速度,分為按普通貨物列車速度(又稱慢運速度或一般運送速度)辦理的貨物運輸、按快運貨物列車速度辦理的貨物運輸和按客運速度辦理的貨物運輸三種。此外,鐵路還辦理國際鐵路聯運貨物運輸、鐵路水路聯運貨物運輸和鐵路公路聯運貨物運輸(見聯運)。
鐵路貨運組織原則 ①實行計畫運輸,經濟合理地使用運輸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鐵路運輸業的要求;②實行負責運輸,正確地制定貨物運送條件,配備必要的貨運設備,保證貨物在規定的貨物運到期限內安全完整地運至到站,努力提高貨運服務質量;③講求經濟效益,正確地制定符合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貨物運價政策和運費率、雜費率水平,改善經營管理和生產組織,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和貨物運輸費用,確保鐵路收入和利潤的完成;④在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之間開展聯合運輸,與發貨人、收貨人之間實行運輸協作。
工作內容 鐵路貨物運輸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合理布置鐵路貨物運輸設備及實現鐵路貨物裝卸機械化;②預測鐵路貨運量及編制和執行月度貨物運輸計畫;③科學地組織貨源、貨流,廣泛開展直達運輸、合理運輸和均衡運輸;④組織鐵路貨運日常工作;⑤制定鐵路貨物運送條件;⑥裝載與加固鐵路運輸貨物;⑦管理鐵路貨場專用線;⑧分析貨運事故,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
發展動向 20世紀70年代以來,工業已開發國家鐵路貨物運輸發展的共同趨勢是:①實行貨運作業集中化,分期分批地關閉鐵路沿線的營業站,將中間站的貨運業務集中到貨運基地站辦理,以有利於實行裝卸作業機械化,減少沿線車站的營業人員和甩掛、裝卸作業,並可提高線路區間的通過能力;②大力發展貨櫃運輸和集裝化運輸;③在大宗散堆裝貨流比較集中、穩定的線路上,採取重載列車或合併列車運輸,注意提高直達運輸的比重;④重視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儘可能組織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運,提高貨物的送達速度,節省能源消耗和降低貨物的運輸費用;⑤在鐵路運輸生產中廣泛運用電子計算技術、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等,如運用計算機編制月度貨物運輸計畫,進行貨車使用情況日常統計和實現貨車調配自動化及貨物裝卸機械作業綜合自動化;運用圖論和網路理論研究鐵路樞紐內貨運站合理布局的最佳化;運用線性規劃和矩陣理論研究貨物運輸的合理化;運用機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貨運量變化規律和貨物運輸全面質量管理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