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衛團

但鐵衛團在蓋世太保支持下,擁立霍里亞·西馬為新首領,繼續猖狂活動。 鐵衛團的行為不但激起眾怒,也令安東尼斯庫不滿。 1月23日安東尼斯庫派兵鎮壓了叛亂,西馬流亡德國。

成立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思潮蔓延到羅馬尼亞。1923年以後,以阿·C·庫扎(1901年起在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扎希大學裡任政治經濟學教授,反猶主義者)為首的基督教徒與全國防衛同盟成立,主張君主制、“民族團結”、民族主義和基督教精神,自稱羅馬尼亞民族法西斯,旗幟是黑底白圈,圈中有一個卍字,象徵反猶鬥爭。該黨領袖之一的科內柳·澤列亞·科德里亞努(其父容·澤列亞·科德里亞努是該黨創始人之一)主張用暴力恐怖手段鋪平奪權之路,並於1927年脫黨,成立天使長米哈伊爾軍團(又譯麥可天使軍團)。該會無綱領,非政黨,也不參加政治活動,只是一個以信仰為動力的團體。團員著綠色制服,腰束皮帶,行動軍隊化。1930年4月,軍團成立政治處,名“鐵衛團”(一譯“鐵衛黨”或“鐵衛隊”、“鐵衛軍”),以極端反共、反民主、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為其政綱,崇武敢死,以密謀、暴力和恐怖作為主要行動手段。該集團獲國內部分大資本家和地主支持,受希特勒的組織和經濟資助。成立後即成為國內政治和社會動亂的主要根源之一。曾先後暗殺楊·G·杜卡首相(1933年12月,因其再次解散鐵衛團)、阿爾曼·克利斯內庫首相(1939年9月,因卡羅爾二世殺死科德里亞努等一批鐵衛團頭目,而阿爾曼·克利斯內庫是卡羅爾獨裁政權的有力人物,故殺之以復仇)、蓋·阿爾傑沙努首相、羅馬尼亞歷史學泰斗尼·約爾卡首相等許多政界要人。國王卡羅爾·霍亨索倫二世深感其對政權的威脅,於1938年11月29日夜將科德里亞努等一批鐵衛團頭目消滅。但鐵衛團在蓋世太保支持下,擁立霍里亞·西馬為新首領,繼續猖狂活動。

叛亂及覆滅

1940年9月5日,原國防大臣楊·安東尼斯庫將軍出任羅馬尼亞首相後,經德國駐羅大使法布里齊烏斯的斡旋,於1940年9月14日成立以鐵衛團首領霍里亞·西馬為副首相,以鐵衛團分子任大臣為主的內閣。同日羅馬尼亞被宣布為“民族軍團國家”。鐵衛團分子本非政治家,他們只會擅權逞凶、搶掠、復仇,為所欲為。鐵衛團的大小據點變成了贓物庫。11月26日夜,關在日拉瓦監獄的65名政治家被殺。11月28日晨,尼·約爾卡遇害。普通民眾也無安全感。鐵衛團的行為不但激起眾怒,也令安東尼斯庫不滿。安東尼斯庫與西馬的矛盾激化,後者甚至企望攫取全部政權。西馬決定鋌而走險,於1941年1月21發動暴亂。鐵衛團隊伍占領國家許多機構設施,進攻兵營,大肆屠殺,370人死於非命。德國的坦克舉行了支持政府的示威。1月23日安東尼斯庫派兵鎮壓了叛亂,西馬流亡德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