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醫學院

鎮江醫學院

鎮江醫學院是一所江蘇省屬醫學院校,座落在素有“控楚負吳,襟山帶江”美稱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市。該校以醫學檢驗專業著稱,是全國首批開設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五所院所之一。已經形成了本科、碩士和博士三級培養體系。院校創辦於1951年,1984年批准升為本科院校,改稱鎮江醫學院。40多年來,共培養本專科專業生和衛生管理幹部萬餘人。是中國較早開設大專醫學檢驗專業的學校,也是中國首批開設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五所院所之一。

學校簡介

鎮江醫學院鎮江醫學院

院校創辦於1951年,1984年批准升為本科院校,改稱鎮江醫學院。40多年來,共培養本專科專業生和衛生管理幹部萬餘人。是中國較早開設大專醫學檢驗專業的學校,也是中國首批開設本科醫學檢驗專業的五所院所之一。另外,為適應醫療保險事業發展的需要,在中國率先設定了保險(醫療保險)專業方向。

學院占地面積190餘畝,現在房屋建築面積62000餘平方米,擁有設施齊全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電教室、計算機中心、語音室、檢測中心,教學綜合大樓建築面積達到9000餘平方米。圖書館有藏書2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1100餘種,並擁有中、外醫學信息計算機檢索系統。

學院共有21個基礎教研室、26個專業教研室;還建有免疫學、組織學和組胚學、臨床檢驗學、生物化學等研究室。

歷史沿革

1951年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創建

1955年鎮江醫士學校併入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

1957年江蘇省南京醫士學校更名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

1958年江蘇省衛生幹部文化補習班併入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

1958年江蘇省鎮江醫士學校、江蘇醫學院(部分)、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併組建鎮江醫學專科學校

1962年鎮江醫學專科學校改建江蘇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江蘇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更名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

1976年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改建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

1979年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

1980年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分建鎮江醫學專科學校

1984年鎮江醫學專科學校升格為鎮江醫學院

2001年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江蘇大學

師資力量

學院共有正副教授、正副主任醫師350餘人,講師、主治醫師41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 江蘇省“青藍”工程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選3人, 江蘇省“ 333 ”工程學科帶頭培養人選6人,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人。

專業設定

鎮江醫學院與其他兩所院校合併成立江蘇大學後,原有專業重新編制為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與醫學技術學院、藥學院。設有臨床醫學、全科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藥學、藥物製劑、製藥工程等9個本科專業和方向;擁有內科學、外科學、精神衛生與精神病學 、兒科學、麻醉學、腫瘤學、醫學影像學與核醫學、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生藥學、藥劑學和中藥學等16個醫學碩士學位點;內科學、外科學、精神衛生與精神病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等5個博士學位點。

國際交流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副校長Mireille Matt來訪
美國加州富樂敦州立大學米頓•高登校長來訪
“三國三校”國際研討會合影
美國馬里蘭大學OIEP辦公室執行總裁 趙松來 訪

附屬醫院

鎮江醫學院鎮江醫學院

學院建有兩所附屬醫院。附屬醫院(江濱醫院)是經衛生部批准的三級甲等醫院,擁有設施齊全的門診大樓和病房大樓,現有醫護員工1000餘人,開設病床650餘張,有內、外、婦、兒、眼、耳鼻咽喉、口腔、中內、中外、皮膚、針炙、理療等臨床科室和放射、病理、檢驗、核醫學、超音波、心電圖、腦電圖、內窺鏡、CT等醫技科室。年門診量五十萬餘人次,病房收治一萬多人次。

附屬人民醫院(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是一所大型市級綜合性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具有較強的醫療診斷水平。科室、設備齊全,並擁有1.0T磁共振、全身CT、醫用直線加速器、新近與上海澳沃公司合資創辦了省內唯一的伽瑪刀治療中心。

為適應臨床教學工作的需要,鎮江醫學院還在省內外建立了二十九所教學醫院和四十餘所實習醫院,分布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大中城市。並在全省較早地建立了工廠和農村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基地。

校園風光

運動場
校園一角
教學樓
學生宿舍

研究成果

鎮江醫學院鎮江醫學院

學院承擔國家和部、省級科研課題3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省教學成果獎10餘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5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學院與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香港大學醫學院等單位聯合開展科研工作和學術交流,效果顯著。醫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大多就業於市、縣級醫院。2002年以來,業率達97%以上。學院全體教職員工與全校同仁共同努力,2004年教育部組織專家組嚴格評審,授予本科教學優秀學校。

醫學院從2002以來得了一系列教學、學科和研究成果。在原來高質量和良好聲譽的辦學質量基礎上,廣泛開展調研,充分論證,大力投入,大幅度推進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和人才梯隊建設、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等一系列舉措,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大幅度提高了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使辦學更好地與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相匹配,使學院的辦學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

成果包括:

大力推進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科學建立符合現代化實驗室建設和管理需求的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現已成為江蘇大學7個校級實驗中心之一:“江蘇大學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體系 的構建在國內居領先地位。實驗教學體系的科學建立為學院辦學效益和創新人才培養營造了優良的條件和氛圍。

大力推進優秀課程建設。現已有省級優秀課程1門,校級品牌課程1門,校優秀課程4門。

學科建設取得成效。碩士學位學科授權點取得了突破,現已有8個二級學科成為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內科學、外科學、精神衛生與精神病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麻醉學、腫瘤學、兒科學,其中,內科學復蓋了內科學包含的所有三級臨床學科,外科學復蓋了外科學包含的所有三級臨床學科。博士研究生導師已發展到3名,碩士研究生導師發展到41名。在校研究生數110名,其中2003年招收50名,2004年招收60名。碩士研究生課程班於2004年開始招生和運行,首批已招收學員80名。學科的快速發展,為學院成為教學研究型學院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激發。學院醫學基礎學科11個教研室三年內已先後獲得各級各類資助項目21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2項。基礎學科三年內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市級科技成果獎2項。無論是項目層次還是成果獎的層次均明顯提高。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的良好發展勢頭不僅為學院人才培養和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礎,而且為廣大師生員工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相關詞條

廣州醫學院 錦州醫學院 牡丹江醫學院 哈爾濱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