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橋鎮

鎮橋鎮

鎮橋鎮位於江西省樂平市西南邊緣,與萬年縣交界。東臨禮林鎮,南接萬年石鎮,西、北邊與樂港鎮一衣帶水,隔河(樂安河)相望。鎮橋亦名“寡婦橋”,素有樂平西南門戶之譽,波樂萬三(縣市)之商埠。鎮政府駐地坑口村,距樂平市區僅12公里。全鎮轄2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828畝,山林面積51717畝,統計到2008年總人口約5.2萬。

基本信息

概況

鎮區內有兩所中學,鎮橋中學和鎮橋二中,22所國小中心示範幼稚園一所;有營業所、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支局、電信所、工商分局、糧管所、供銷社、中心衛生院等企事業單位。
境內蘊藏有金銀、海泡石、粘土等礦產資源和稀有資源,坑畔、金喜等山區金銀貯量大,品位高,易開採。滸埯戲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1950年設鎮橋鄉,1958年設東風公社,1968年更名鎮橋公社,1984年設鎮橋鄉,1988年建鎮。
鎮橋原名鎮澤橋,歷來是樂安河下游水患頻發區,過去曾飽受水患之苦,20世紀60、70代勤勞勇敢的鎮橋人民為根治水患,興修水利,建了一條圩堤、兩條高排溝等大型水利設施,變水患為水利,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生產需要。1989年鎮橋撤鄉建鎮,經過之後的十多年的努力,該鎮已把穿老街道路改造和商貿市場建設有機結合,形成向周邊縣(市)輻射,具有一定影響的樂平新型衛星邊貿重鎮。

自然資源

境內山林面積達5.2萬畝,多集中連片,坡度低,適宜租賃開發和實施生態林工程,護里、滸崦等村通過招商引資,建立一批特色種葛基地,山林開發勢頭強勁。境內可供開發水面達7000餘畝,其中水面達800畝以上的水庫就有四座,其他小型水庫、山塘、湖泊星羅棋布,浙江、婺源等客商紛紛來鎮投資開發水面,水面綜合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境內還蘊藏有海泡石、粘土、金銀等礦產資源,坑畔、墩上、金喜等山區金銀貯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

經濟

該鎮有耕地面積3.4萬畝,主要種植蔬菜、水稻、棉花等,其中尤以蔬菜生產為主導產業,到2004年,全鎮蔬菜面積已突破2萬餘畝,常規蔬菜種植面積達6000畝,並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蔡家村燈籠椒、高埂村地瓜、護里村大白菜、大甲村大蒜、橋黃等村毛豆尤為著名。高埂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進村道路兩旁鮮艷碧綠、瓜果飄香。全國勞動模範華福壽就在這裡以種植反季節蔬菜而聞名。企業以建築、建材、棉花和蔬菜加工及運輸業為主。坑口為農副產品集散地。
進入21世紀以來,鎮橋鎮為策應市“一優三化”戰略,切實做好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工作,全面提升鎮域經濟實力。一是大力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形成“人人招商,招商有責”的格局;二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環境,搞好服務;三是實施“安商、親商、富商”工程,讓投資者放心、舒心。

基礎設施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鎮橋鎮也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著力搞好投資硬環境。為充分挖掘潛力,利用資源,搞好服務,增強經濟實力,該鎮在鞏固發展原有的塔山服務大隊基礎上,又新成立了鎮橋勞動服務中心。勞動服務中心主要業務有砂石供給、裝卸、挖土、勞動服務、組織勞動力外出務工。
境內交通便利,西邊臨近景鷹高速,新老206國道貫穿全境,並在坑畔楓樹下、古塘竹窠里有交匯點。皖贛鐵路自東部斜穿,設有庫前車站。到2008年,鎮裡已構築“三縱兩橫一循環”交通框架,100%的行政村鋪上了水泥路或柏油路。樂安河16公里河道沿鎮邊境流過,通航極佳,20—100噸船位可由長江、鄱陽湖上溯到塔山碼頭。
鎮橋鎮是樂平市水利重鎮之一,境內水利設施眾多。緊鄰樂安河,圩堤長15.8公里,兩條高排溝長約20餘公里,有小一型水庫(共青水庫、栽禾峰水庫)兩座,小二型水庫14座,塘壩工程97座,堤身涵閘37座,高排溝水閘5處。
電力通訊發達。國家重點輸變電工程一一50萬V變電站落戶吊鍾安山,昌樂II線、黃金埠外線均經境內;移動、聯通、電信在境內均建塔,通訊暢通。

旅遊資源

鎮橋鎮是一個水利大鎮,蔬菜大鎮,同時也是個歷史古鎮,文化名鎮。鎮橋亦名“寡婦橋”,據載明朝年間,原鎮橋街靠船索過渡,為了方便過往行人,由一寡婦修建了這座橋,“寡婦橋”因此而得名。以後橋兩邊經商買賣,逐漸形成今天鎮橋街的繁榮。可見鎮橋街的歷史悠久,並形成了其獨特的旅遊資源。
古塘湖座落在與萬年石鎮交界的206國道邊上,依山傍水,山上樹木鬱鬱蔥蔥,山間房屋時隱時現,山下阡陌縱橫,湖面珠光閃閃,湖下魚蝦嬉戲,如世外桃源般田園景色,適宜觀光遊玩,盛夏避署,閒時垂釣。
全鎮有古戲台20多座古戲台,尤以滸崦、坑口古戲台著名。滸崦古戲台始建於嘉慶23年,整台設計科學合理,分晴雨台。從外看氣勢輝煌,別具一格,從內看雕刻精美,活靈活現。坑口古戲台金碧輝煌,人物雕刻栩栩如生。這些古戲台的匠心獨運,是人類智慧的巧奪天工,是留給後人的珍貴文化遺產。
鎮橋老街處該鎮坑口——徐家地段,前沿206國道,背靠樂安河,是波陽、樂平、萬年三縣(市)相鄰的一個古老而又有影響的集鎮。也是鎮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老街依舊保留了原有的低屋和作坊,傳統的打鐵、釀酒、竹器加工等,力求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