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橋鎮

武橋鎮

武橋鎮歷屬革命老區,位於五河縣北部,距縣城1 5公里,北鄰安徽泗縣,東與江蘇省泗洪縣接壤,天井湖縱橫南北,將該鎮一分為二。國道l 04線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l O個行政村,人口3萬餘人,有耕地6.1萬畝,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山芋、薄荷、芝麻、大豆等農作物近2 O種,成立養殖專業協會3個,養殖雞、豬、牛、羊、狗等家畜家禽1 0餘種,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基本信息

(圖)武橋鎮武橋鎮

武橋鎮歷屬革命老區,位於五河縣北部,距縣城1 5公里,北鄰安徽泗縣,東與江蘇省泗洪縣接壤,天井湖縱橫南北,將該鎮一分為二。國道l 04線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l O個行政村,人口3萬餘人,有耕地6.1萬畝,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山芋、薄荷、芝麻、大豆等農作物近2 O種,成立養殖專業協會3個,養殖雞、豬、牛、羊、狗等家畜家禽1 0餘種,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概況

(圖)武橋鎮武橋鎮

武橋鎮位於皖東北部,五河縣城北15公里,北鄰安徽省泗縣,東與江蘇泗洪縣接壤,104國道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人口3萬餘人,有耕地6.1萬畝,是安徽省重點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其中“春笛”牌掛麵、“武橋”牌雞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豐富的礦產:龍崗奇石,形態奇異,幾與靈璧石媲美;龍崗石料是建築材料和生產水泥、石灰的最佳原料。遼闊的天井湖蘆葦叢生,菱藕飄香,資源豐富,現已知有魚類61種,蟹類2種、蝦類8種,野生動物多達21目46科99種,其鳥類13目8科68種,是許多珍稀鳥類重要的越冬或遷棲地,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白枕鶴、黑鶴、大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鴛鴦等。是蚌埠市水產品重點養殖基地,年產水產品400萬斤,金眼圈銀魚天下獨有;沿湖兩岸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早在楚漢相爭之時,就是主要戰場之一,留下許多如天井、石龍崗、洛陽城、彌陀寺等遺蹟和美麗傳說,這裡是革命老區,是許多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該鎮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政策優惠,是投資者的首選之地,近年來先後有五家外地客商落戶武橋,迅速發展的民營企業,已成為本鎮的經濟支柱,該鎮先後被評為先進鄉鎮、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省級文明單位,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前沿,是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武橋人民熱情歡迎各界朋友到武橋觀光旅遊,投資開發。以雙豐麵粉有限責任公司和康樂掛麵廠為代表的多種不同規模的私營企業正不斷湧現,特別是畜牧養殖業,規模大、品種多、質量佳,具有悠久的養殖歷史,市場十分繁榮。鎮轄天井湖水面,資源豐足,水草茂盛,蟹美魚肥,白帆點點,菱藕飄香,是絕佳的水產養殖基地。其中天井湖銀魚和螃蟹名聞內外。

鄉鎮建設

(圖)武橋鎮橋鎮組織部副部長鬍雁

武橋鎮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基礎設施齊全,通訊發達,電力充足,交通快捷,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通過104國道北接山東、河北等地,南接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30分鐘可上高速,通過天井湖可與淮河、洪澤湖、京杭大運河相接,距京滬鐵路、蚌埠機場也只有1小時車程。武橋鎮是蚌埠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之一,規劃全,起點高,速度快,效果好,小城鎮建設發展迅猛,商品流通十分活躍,環境優美,民眾文明富庶,社會治安良好,多年來被授予武河縣先進鄉鎮之一。

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發展是構造和諧富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武橋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抓住發展第一步,不失時機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到“振興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在尊重農民意願、發揮民眾智慧的基礎上,採取示範引導,服務推動等方法,做活產業結構調整大文章。使全鎮產業出現“百花齊放”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通過培育大戶,以大戶帶動若干小戶,形成村村有特色,戶戶有項目的發展格局。經過幾年努力,出現了一批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養殖專業戶和種植專業村。目前,全鎮專業戶發展到200多戶,養牛3000頭,出欄山羊3000隻,出欄三元雜交豬2500頭,傳統養殖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養殖規模穩中有升,飼養蛋雞5000隻以上農戶發展到100多戶,漁業致富工程有較大進展,對全鎮水產養殖網箱圍網進行了改革,使全鎮水產養殖面積擴大到1.5萬畝。

經濟建設

(圖)武橋鎮武橋鎮投資者紛至沓來

為推動種植、養殖業順利發展,武橋鎮先後成立了蛋雞養殖協會、種植業協會、水產養殖協會。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扶持下,負責地方科技能人充分發揮“土專家”的作用,在科技興農中大顯身手。界溝村蛋雞養殖協會,紮實開展“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協會中的黨員,每人至少幫扶2名缺少致富能力的黨員和15名村民,傳授蛋雞養殖技術,通過手把手地教,心對心地帶,迅速培植了一批致富能手和致富戶,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有效地促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武橋鎮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始終以“盤活土地,發展產業”為根本目的,集中和節約每一寸土地,將騰出的土地用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位於江蘇省泗洪縣交界處的朱圩村是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該村引進外資對原朱圩集貿市場進行改造,一座標準化的農貿市場及住房在朱圩村拔地而起,這充分說明武橋鎮在新農村建設中又邁出堅實的一步,該村農貿市場建成後,武橋鎮引進外資對原有二個集貿市場進行改造,目前界溝村商貿城正在建設中,武橋集貿水產品批發市場已經立項正在籌建中。
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新農村建設也就無從談起。為促進社會穩定,武橋鎮全面開展“平安武橋”活動,制定了一系列信訪接待和責任追究制度,對企業改制,土地徵用,鎮村拆遷等工作中存在的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和民事調解,積極化解矛盾,同時建立健全了維護社會穩定的預警機制,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機制。各村組織夜間巡邏隊,在重要交通路口堵截,對重點單位和部位,推行安全守控“一把手”責任制,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止重大案件的發生。通過最佳化環境抓穩定,不僅確保了社會的安定團結,而且使全鎮人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
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文化的武橋,旅遊的武橋”,是武橋鎮以文促商,以商帶文的一形新舉措。武橋新農村樂隊具有藝術魅力,一直豐富民眾的生產生活,該鎮有座彌陀寺廟,在省內外有較高聲譽,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改建為“泗五靈鳳縣中學”,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黃辛白同志曾在這裡執教過,為國家和軍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該鎮將蒐集的相關歷史資料,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打造旅遊之鄉,建成傳統農業,特種經濟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富裕和諧的新武橋。

自然資源

武橋鎮天井湖地處皖東北五河縣北部,中心位於東經117.59度,北緯33.17度,屬於亞熱帶向溫暖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湖泊總面積5.2萬畝,濕地面積約2.8萬畝。
天井湖常年水深1—3米,水質清澈,無污染,湖岸彎曲,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水草繁茂,有利於浮游生物繁衍及

(圖)武橋鎮武橋鎮

魚、蝦、蟹生長,天井湖已知有魚類61種,蟹類2種、蝦類8種,水產資源豐富,沿湖灘涂窪地開闊,蘆葦叢生,野草遍地,野生動物多達21目46科99種,其鳥類13目8科68種,是許多珍稀鳥類重要的越冬或遷棲地,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白枕鶴、黑鶴、大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鴛鴦等。

天井湖是五河縣水產品重點養殖基地,年產水產品400萬斤,天井湖銀魚更因天下獨有的金眼圈而馳名,據縣誌記載:宋代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同時也一直是五河人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武橋鎮在發展水產養殖的同時,科學規劃、生態養殖、嚴禁濫捕濫撈,認真執行“禁魚期”、“禁魚區”制度,營造環湖綠化帶,控制水土流失,從而使天然資源得到較好的保護,有效地維護了天井湖的生態平衡。天井湖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武橋鎮人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前來投資開發。

氣候特色

(圖)武橋鎮武橋鎮慰問受災民眾

武橋鎮位於淮北衝擊平原南端,屬溫暖半濕潤型氣候,有耕地 6.1 萬畝,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山芋、薄荷、芝麻、大豆等農作物 20 於種,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武橋鎮境內的天井湖水質優良,水草茂盛,是最佳的水禽和水產品養殖基地;天井湖銀魚、螃蟹、黑魚、龍蝦等聞名內外,暢銷大江南北;日處理 300 噸小麥的雙豐麵粉有限責任公司擁有“雙豐”麵粉、“春笛”掛麵(已申報綠色食品)等 18 個系列產品,暢銷蘇、浙、滬、閩、吉等省市;武橋鎮養雞協會的羅素蛋雞(已申報綠色食品)基地日產鮮蛋 15 萬枚;界溝村的“土家狗”、“土家羊”、“土家驢”、“土家雞”等暢銷周遍幾十個縣市;龍崗村山石同屬靈壁山脈,奇石無數,獨具靈性,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武橋是革命老區,曾是新四軍四師的根據地之一,彌陀寺中學留下了一批老革命家的戰鬥足跡,文化、旅遊底蘊濃厚,極具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