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答鬼

自唐以後,天下畫鍾馗的多了,丁聰畫的這幅鍾馗卻有點特別。 官僚化的鐘馗,還能否捉鬼,大有可疑。 失去捕食能力的鐘馗,不再構成威脅。

鍾馗的故事起源甚早。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歲首畫鍾馗於門,不知起於何時。”但到了《補筆談》中,沈括又補敘了吳道子畫鍾馗的故事。據說鍾馗原是一名不第武舉,現在也是一個鬼,不過是一個“大鬼”。雖然不第,還是忠心耿耿,決心為唐玄宗“除天下之妖孽”。唐玄宗病中見鬼,被鍾馗除去,就叫吳道子畫了一幅鍾馗圖,張揚他祛邪魅、靜妖氛的功業。據此,沈括以為畫鍾馗似始於開元間。不過,後來的學者,也有以為鍾馗的故事更為久遠,可以上溯先秦。
自唐以後,天下畫鍾馗的多了,丁聰畫的這幅鍾馗卻有點特別。
“別”在何處?
當初吳道子畫鍾馗,藍衫著帽,袒臂跣足,得鬼則刳其目,擘而食之,狀類妖魔。而丁聰的鐘馗,已紗帽緋袍,儼然官派。大概從唐至今,歷時千餘年,受了體制的薰陶,捉鬼的鐘馗也早已官僚化了。
官僚化的鐘馗,還能否捉鬼,大有可疑。一則當初捉鬼自己動手,雖為鋤妖,也是生計。後來受了皇上封賞,養尊處優,捉鬼不必自己動手,自有人送上門來。傳聞鍾馗的妹妹就給他送過幾個可以飽餐的小鬼。妹子可送,他人自然也會送。吃慣了送上門來的美味,天長日久,也如家中豢養的寵物,早失去了捕食的能力。
失去捕食能力的鐘馗,不再構成威脅。原先受威脅的獵物——各種妖魔鬼怪,當然寧可飼養這樣一個沒有威脅的鐘馗,並維持他的“權威”,以免一旦他被罷免,來一個真的敢於捉鬼的漢子。
但沒有威脅的鐘馗,要想長期靠他的獵物供養,也還要在兩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他要永遠裝出一種威脅的態勢,做給人看,讓人以為他還在捉鬼,繼續賦予他相當的權力;另一面則要不斷顯示他擁有的豁免權,做給鬼看,讓它們知所依託,永遠對他誠惶誠恐。兩面的樣子都做足,於是,他既可以長久地做官,又可以源源不斷得到來自鬼方的孝敬。在這種裝腔作勢的態勢中,聰明的鬼早已看出了門道——只要餵養得法,兇巴巴的鐘馗,才是他們真正的保護神。你看,丁聰畫中的鐘馗,棄劍操筆,筆尖軟塌塌地下垂,雖也怒目圓睜,大有滅此朝食的架勢,但捋袖不擊,似有所待。待什麼?大約就是“保護費”之類的花樣,不過“保護費”掛於流氓口頭,鍾馗則應當叫做官場通行的別的什麼名目,一旦揭穿,就正名曰——“賄賂”。
連捉鬼的“鍾進士”也同鬼打成了一路,那世道也就相當可怕了。
當然,這只是我看這幅鍾馗像的一種解讀,未必合於丁君原意。試作《鬼馗對答》二曲,以申感喟。調寄“一半兒”:
【鬼謂鍾馗】洶洶氣勢嚇殺人,捋袖揎拳似動真。偏是筆尖朝下伸。鍾先生,你一半兒裝腔一半兒狠。
【鍾馗答鬼】烏紗斜戴鬼當官,箕豆相煎咱也難。兩面風光分鹹淡。小心肝,我一半兒硬來一半兒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