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震川

鍾震川, (1881—1912) ,原名鍾湛章,字瀚書,號滌源,江西省萍鄉縣(今萍鄉市)人。同盟會員,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東京受命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入袁州府府學為庠生,後補為博士弟子員。次年考入江西大學堂讀書。留心國事,痛恨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二十九年(1903) 四月,爆發“拒俄”運動,加入“拒俄義勇隊”組織,參加南昌的拒俄鬥爭。不久,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中央大學學習法律。加入同盟會,並先後擔任同盟會書記和江西省分會會長,與張世膺一起負責同盟會江西省黨務。與黃興、宋教仁等著名革命黨人來往密切;與醴陵籍留日學生寧調元倡導組織萍醴公益社,以聯合各界人士反清革命。三十三年(1907) 暑,返國歸萍鄉,與人共創江西第一所女學正本女學。次年夏,畢業於東京中央大學法科,獲法學學士學位。不久歸國,從事秘密運動。同時,應清政府學部試,中法科舉人。宣統元年(1909),朝考授予七品小京官,分派至大理院任事,未赴任。不久往河南法政專門學校任教員。

臨危就任

宣統三年(1911) 武昌起義,萍鄉、袁(州)瑞(州)臨(江)兵備道楊惠康、清軍五十四標標統齊寶善、萍鄉縣知縣楊昆倉皇出走。他秘密動員、勸導駐萍清軍棄暗投明。1911年10月31日,駐紮在萍鄉老關一帶的清軍回響起義,編人湖南革命軍。革命軍東進光復萍鄉,鍾震川被公舉為萍鄉保全會會長。十一月十八日,駐萍鄉上栗一帶的原清軍五十四標二營管帶胡謙率部進入萍鄉縣城,迫使保全會讓出道署,設袁臨瑞軍政分府,自任分府都督,其兄胡淵任萍鄉縣知事。十二月二十七日,胡謙部屬史振鵬、劉潤文舉兵倒胡,胡謙連夜逃往萬載株潭,軍政分府被取消。三十日,萍鄉各界公舉鍾震川代理縣知事,不久得到江西都督府正式任命。因偵知胡淵在任其間仗勢欺人,遂下令逮捕處死刑。胡謙聞訊後,當晚派兵來萍報復,鍾震川化裝出城至安源。胡謙軍索鐘不得,搗毀縣署,萍鄉陷人混亂之中。

1912年1月,赴南京拜謁孫中山,授為內政部民治科科長。4月,出任江西省同盟會支部長。其時,李烈鈞返江西繼馬毓寶任江西都督,邀鍾任內政司司長,主持全省民政。

血祭共和

1912年5月10日,鍾震川出席省都督府政務會議。原清軍將領胡謙以省都督府高級軍事顧問的身份也來參加會議。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倆人怒目相視。同僚見狀,便將倆人勸開。待鍾震川全身貫注觀看掛在牆上地圖的時侯,胡謙迅速拔出手槍,對準鐘震川後心連發三槍。這位辛亥革命的先鋒戰士,就這樣用自已的鮮血祭奠剛剛創建的共和國。

事情發生後,全省震動,全國震驚。全國各地紛紛發來電報電訊,要求嚴厲懲處殺人兇手,表彰辛亥革命功臣。江西督軍李烈鈞下令處決胡謙。但執行者卻以假槍斃、假入棺、假埋葬搪塞世人眼目。死裡逃生的胡謙後來混入黃埔軍校當職工。被發現後又逃走了。一直到1927年11月,惡貫滿盈的殺人兇手胡謙在廣東惠州被革命黨人捕獲槍斃。而鍾震川烈士的後事卻辦得非常莊嚴隆重。鍾震川犧牲後,他的遺體公葬於南昌撫州門外。一周年後(1913年5月12日)萍鄉開萬人大會公祭英烈,並在萍鄉城西門外火車站旁樹起一座鐵表,上書“鍾震川烈士永垂不朽”。1927年國民政府頒發明令,稱鍾震川烈士“矢志革命、執政鄉邦、除害安民,應按陸軍中將陣亡例給予撫恤”。江西省政府派人送來一萬圓大洋。但鍾母陳老夫人婉言謝絕,要求將其捐獻給國家。後來這筆款項和民眾的集資都用於建造鐘震川紀念設施。現在,共和政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得以鞏固和完善,辛亥革命先驅鍾震川烈士當含笑九泉。

1913年5月12日,萍鄉士民集資鑄造鐵表,上書“鍾震川烈士永垂不朽”,立於城西門外火車站旁以作紀念。1928年3月,國民政府下令,照陸軍中將陣亡例給恤。

民國人物(七)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