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佺[清末九江起義策動人]

羅大佺[清末九江起義策動人]
羅大佺[清末九江起義策動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大佺 (1858一1924), 別號鈍庵,九江縣人。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以後多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從此棄功名,專心致志在家鄉從事教育、公益事業,任九江師範學堂監督、九江勸學所所長。武昌起義爆發後,同盟會會員吳照軒抵九江謀划起義。後期孫中山聘其為諮議。著有《鈍庵詩集》,林森為之作序。

基本信息

羅大佺 (1858一1924), 別號鈍庵,九江縣人。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以後多次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從此棄功名,專心致志在家鄉從事教育、公益事業,任九江師範學堂監督、九江勸學所所長。武昌起義爆發後,同盟會會員吳照軒抵九江謀划起義。羅大佺聯合駐九江新軍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以及其他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策劃於十月二十二日起義,規定標幟為參加起義者左臂纏白布,口號為“同心協力”。不料街上買白布者甚多,引起官衙懷疑,防範愈嚴。乃改至十月二十三日夜十時發動起義,由岳師門外金雞坡炮台發炮三響為號。道署衛兵在頭門舉火,各營相繼鳴槍回響,隨即分兵行動。清吏張檢、九江道保恆、知府漢良等乘機潛逃。尚未天明,九江即告光復。當即由吳照軒、范增福、劉世均、徐公度在五十三標標部召開全標軍官緊急會議,公推標統馬毓寶為九江軍政分府都督、蔣群為總參謀長、羅大佺為政務部長、林森為政務副部長、舒先根為財政部長。九江獨立後,清政府海軍兵艦,正游弋湖口、彭澤間,將赴上游支援武昌方面的清軍。因清海軍艦長、水兵,多系福建人,他與福建人林森商議,請他以同鄉關係出面,曉以民族大義,勸說海軍起義反正。清海軍欣然同意合作。十月三十一日,省會南昌宣布獨立,江西巡撫馮汝驥逃到九江,有人主張殺之以免後患。經他勸說而作罷。當夜,馮在九江駐地吞鴉片煙自盡。

十一月,清軍繼攻占漢口、漢陽後進逼武昌,革命軍處在危急之中。其時九江形勢震動,政務部衙署駐城內塔公祠,一些僚屬驚慌失措,或逃之天天。羅大佺仍和往常一樣,坐鎮衙署辦公,與各界密切聯繫。他勸諭居民堅定信心,守望相助,從而鼓舞士氣。不久馬毓寶調任江西都督之職,他隨之告退。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孫中山因其對九江獨立有功,聘為諮議。晚年在九江築有栗園別墅,廣植竹木花卉,吟詠自娛。著有《鈍庵詩集》,林森為之作序。

民國人物(七)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