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

百草霜

鍋底灰,中醫里叫,百草霜,灶突墨,灶突中塵,灶額上墨等。民間叫火炭灰,鍋底灰,鍋底黑等。

基本信息

發展簡史

宋代《聖惠方》載其:“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搗細為散,每於飯前,粥飲調下二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辛溫,無毒”。“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虐痢,咽喉口舌一切諸瘡”;明朝繆希雍的《本草經疏》指出:“百草霜乃煙氣結成,其味辛,氣溫無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積滯及帶下食也。”從此,可以看出,使用百草霜治療痢疾,我國至少在宋代就已經有了。而到了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繆希雍等人還給了很高的評價的,而且還記載進了他們的著作里。中醫治療疾病,講究的主要是“平衡”兩字。人之所以會生病,主要是身體陰陽失調,不平衡。

來源

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刮下或掃下,過細篩,除淨雜質。

性狀

為烏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手捻即為細末。質輕細,似霜,隨風可以飛揚,入水則漂浮而分散。無臭,無味。

功能主治

止血,止瀉。用於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腹瀉,食積瀉痢。外用治外傷出血,衄血。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撒敷患處。

百草霜附方

治吐血

治吐血,及傷酒食醉飽,低頭掬損肺臟,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聲未失者:一百草霜末,糯米湯服二錢。二百草霜五錢,槐花末二兩。每服二錢,茅根湯下。(《劉長春經驗方》)

治衄血不止

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綱目》)

治齒縫出血

治齒縫出血:百草霜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治血虛內熱

治血虛內熱,血不歸源而崩: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下。(《婦人良方》)

治崩血大脫

治婦人崩血大脫: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錢,用人參三錢煎湯飲。(《本草匯言》)

治婦人白帶

治婦人白帶:百草霜一兩,香金墨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一葉,批開入藥在內,紙裹煨熟,細嚼,溫酒送之。(《永類鈐方》)

治卒下血不止

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塵一升,黃連五兩,地榆三兩。上三味,搗篩為散,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秘要方》)

治腸與宮出血

治腸出血及子宮出血:百草霜、阿膠、藕節、側柏葉、當歸、茅根。研末,蜜丸,溫酒送下。(《四川中藥志》疏血丸)

治血痢

治血痢,不問遠近: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灶突墨二兩,木香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治痢下初起

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錢,金墨一錢,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勻),黃蠟三錢。同香油化開,和成劑,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薑湯下。(《灊江切要》鐵刷丸)

治小兒食積

治小兒食積疳膨:百草霜三錢,巴豆霜一分。研勻,以飛羅面打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12 治咽喉無故腫閉: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錢。研細末,吹入喉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