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市區

錫林浩特市區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2002年6月,錫林浩特市開始動工建設成吉思汗文化廣場。 錫林九曲位於錫林浩特市東南13公里處,是錫盟著名的旅遊景區。 查乾敖包位於錫林浩特市西30餘公里處,是附近十分有名的歷史悠久的敖包山。

錫林浩特市區錫林浩特市區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編輯本段概況
錫林浩特市位於錫林郭勒草原中部。北緯43°02′-44°52′,東經115°13′-117°06′。東鄰錫盟西烏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與正藍旗相連,東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接壤,北同東烏珠穆沁旗為鄰。市境南北長208千米,東西長143千米。總面積15758平方千米(簡冊)/18750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26000。代碼:152502。區號:0479。
“浩特”意為“城市”。現錫林浩特市由建國前的阿巴哈納爾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和浩齊特右旗幾經分合而形成的。阿巴哈納爾部和阿巴嘎部,漢為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居地;隋、唐為突厥所居;遼為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為察哈爾萬戶地。浩齊特部,遼屬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元屬上都路;明為蒙古所居。有"草原明珠"之稱.
錫林浩特市轄7個街道、1個鎮、2個蘇木:希日塔拉街道寶力根街道、杭蓋街道、楚古蘭街道額爾敦街道南郊街道、巴彥錫勒街道、阿爾善寶拉格鎮、寶力根蘇木、朝克烏拉蘇木。
目前有經桑根達來到呼和浩特方向的列車,屬於集通鐵路分支線。錫林浩特機場位於市區西部,每日都有航班往來於北京、呼和浩特、海拉爾等地。207國道和303國道穿過錫林浩特市。其中207國道向西南方可到張家口市,303國道則通往東南方向的克什克騰旗。
編輯本段沿革
錫林浩特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之後裔領地。明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別勒古代第十七世孫諾必特默克圖的遊牧地,所部號為阿巴嘎哈納爾。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貝子廟,故俗稱貝子旗。
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仍以清王朝封建王公制度統治阿巴哈納爾、阿巴嘎、浩齊特三個部。1946年春,中國共產黨在錫林浩特地區開闢工作,建立了中共貝子廟(錫林浩特)黨支部,成立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徹底廢除了封建王公世襲罔替制度。
1949年春,阿巴哈納爾左旗、阿巴嘎左翼旗、浩齊特右翼旗劃為中部聯合旗。1952年5月26日,中部聯合旗與西部聯合旗合併。由於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廟由貝子管轄,故得名“貝子廟”。1953年9月15日,經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貝子廟改稱錫林浩特(相當於蘇木級),歸西部聯合旗管轄。1956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將西部聯合旗改稱阿巴嘎旗;同年1年8月21日錫林浩特由錫林郭勒盟直接領導(區級建制不變)。1959年4月15日,錫林浩特升為旗縣級浩特,盟直接管轄。同年9月將阿巴嘎旗寶力根人民公社劃歸錫林浩特。1963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錫林浩特改稱阿巴哈納爾旗。將阿巴嘎旗和西烏珠穆沁旗的阿爾善寶力格公社、朝克烏拉公社、朝克烏拉牧場、軍營牧場、一二六隊、貝力克牧場行政區域劃為阿巴哈納爾旗行政區域,原錫林浩特改設鎮級政權,為阿巴哈納爾旗領導。
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納爾旗的“哈”字改為“嘎”字,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阿巴哈納爾旗,設立錫林浩特市,以阿巴哈納爾旗的行政區域為錫林浩特市的行政區域。現為縣級市。
編輯本段景區
主要指錫林浩特市區及周邊50公里範圍以內的各個景點,遊客可吃、住在錫林浩特市內各賓館,無需離開住處,只需乘車1小時便可到達遊覽景區,這對於大批一般草原觀光,或者只停留1-2天的遊客來說最為理想。在這一景區內,除購物、餐飲、文娛一般參觀外,其草原生態旅遊景點主要有八處,被譽為“錫市八景”,宛如八粒璀璨奪目的珍珠共同匯成了錫林浩特這顆耀眼的明珠,這八景即:灰騰草原、錫林九曲、平台落日、沙海疏林、古剎貝子、民俗浩特、查乾敖包、錫林餘韻。
◆三大廣場
貝子廟廣場
貝子廟位於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山南坡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因當年主持修建此廟的是當地貝子巴拉吉道爾吉,而且是建在貝子旗,寺廟因此而得名。
整個建築群共分為七大殿,分別為朝克欽、明乾、卻日、珠都巴、甘珠爾、丁克爾、額日特圖等,在這7座大殿之外,還有十幾座小殿和兩千多間僧舍,規模龐大,氣勢雄偉。
在寺廟建成後的百餘年間,該廟成為遠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場所,香火極盛。寺記憶體有大量的反映蒙古民族歷史和生活的壁畫,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藝術的寶貴史料。
成吉思汗文化廣場
成吉思汗文化廣場,位於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東南13公里處,卓蘭山南麓,占地七平方公里.廣場背靠錫林河水庫,南望灰騰錫勒草原,兩側是風景名勝區,東側有著名的九典灣希日塔拉2A級風景區、希日塔拉候鳥觀賞區、希日塔拉度假村,右側有知青敖包、草原奇觀平頂山。錫桑鐵路與207國道分別從廣場東西兩穿過側。
錫林郭勒草原既是蒙古族發祥地之一,又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走向中原、走向世界的地方。統一蒙古各部落過程中,成吉思汗在東烏旗烏拉蓋河流域打過有名的烏魯輝之戰、在西蘇旗境內的烏沙堡第一次突破金朝防線,開始了滅金之旅、在太旗及其以南地區打了著名的野狐嶺之戰,一舉殲滅了金朝30萬精銳……因此錫林郭勒大草原上,至今留傳著許多有關成吉思汗的傳說。
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錫林郭勒草原上繼承帝位,建立大元帝國,並在錫林郭勒草原上建築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後的元朝八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繼位。因此,自世祖忽必烈始元朝歷朝歷代皇帝已經真正成為錫林郭勒草原的家鄉人。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2002年6月,錫林浩特市開始動工建設成吉思汗文化廣場。擬建成的成吉思汗文化廣場,主要由祖先區、成吉思汗主雕群、黃金家族敖包、元朝盛世雕塑、科技文化名人雕塑群、火鼎區、民俗區、四大金帳汗國和帖木爾汗國、宗教區九部分組成。現已建成大門門景區及可容1000輛汽車的停車場、容納1700人就座的聚會觀禮台、6000平方米圓形的表演場地、1000米跑道的賽馬場、祭祀火鼎和戰車展覽廳,其他建設內容正在陸續建設中。成吉思汗文化廣場是蒙古族歷史的縮影,用石雕的方式藉助各種傳說和現代手段,向人們展示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習俗,再現恢宏博大的蒙元文化,融史科性、知道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通過遊覽觀光成吉思汗文化廣場,可領略當年的金戈鐵馬、雄謀偉略,對蒙古族的歷史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錫林廣場
廣場建成於1999年7月,位於市區南部,總面積22萬平方米,是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廣場,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環保型廣場。
廣場分為南北兩區,南半區主要以草原自然風貌、野生花卉、牧草為主,北半區為人工草坪、花草種植區。整個廣場的設備、設施由六大部門組成:一是鋪裝系統。花崗岩和彩磚鋪裝面積6.5萬平方米。二是照明系統。有各種燈具369盞。三是噴灌系統。採用現代化全自動升降噴灌裝置,覆蓋全部綠地。四是綠化系統。綠化面積達11萬平方米,廣場內部、周部共種植各種樹木2250株,2003年引進了大雪松、白皮松、油松等新樹種。五是音響系統。大功率調頻音響覆蓋整個廣場。六是工藝系統。廣場建有下沉式廣場、人工湖、彩色噴泉和園林小品等藝術景觀。同時,還引進放養了梅花鹿和馬鹿。
廣場的建成不僅給廣大市民和外地遊客提供了一個優美的文化、休閒、娛樂場所,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著廣大市民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市民的文明素質,為城市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
錫林廣場凝聚著草原人民兩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果,也是錫林浩特市爭創國家優秀旅遊城市、豐富草原旅遊文化內涵的標誌性建築,目前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廣場,是集現代雕塑、文化、體育、旅遊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廣場建設又是宏揚草原文化,增強錫林浩特市知名度的最好人文景觀。
錫林廣場坐落在錫林浩特市南北大道的中軸線上,廣場中央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廣場南口屹立著“全國衛生城市”和“雙擁模範城市”的高大建築牌匾。廣場上巨大的廣告標語牌寫著“美麗的草原我們的家園”。八萬平方米的花崗岩和彩磚把廣場鋪設的平整如鏡,一片片綠油油的青草幽香溢人。噴灌和音樂噴泉形成九天霓虹,幾十隻風箏當空飛舞。還有雲杉、垂柳、白樺、灌木、花卉把廣場打扮的萬紫千紅。入夜,華燈初放,巨大的高標燈和100多盞彩燈又把廣場照得如同人間仙境。
廣場四周環繞著文化活動中心、賓館、銀行、住宅樓、哥德式小木樓、中式、歐式建築等各種城市建築,將廣場襯托得更加迷人。清晨,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人們在廣場上開始晨練,每天,廣場上都要舉行各種精彩的活動,時而歌聲繚繞;時而鑼鼓宣天。每到夏秋季節的傍晚,正是廣場最熱鬧的時候,涼風習習、人潮湧動,廣場上成了人的海洋、歌的海洋、花兒的海洋。每當節日來臨,更是熱鬧非凡,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廣場,晚霞把天空打扮的火紅火紅,彩燈閃爍、禮炮齊鳴,真可謂“火樹銀花不夜天”、詩情畫意盡現於您的面前。
◆八大景點
灰騰草原
位於錫張公路55公里處,這裡生長著繁茂的草原植被,又因為該處位於灰騰玄武岩台地之上,所以隨外可以見到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岩岩塊。
灰騰草原是典型的草甸草原,每到夏季,草原上開滿了各色小野花,品種之多,實屬罕見。此外,草原上還生長著多種藥用植物,具有較高的醫用價值。
錫林九曲
位於錫林浩特市東南13公里處,是錫盟著名的旅遊景區。相傳,成吉思汗夫妻來到錫林河畔登高俯瞅,牛羊撒落,百鳥低旋,景色迷人。成吉思汗和妻子被美麗的景色吸引,雙雙縱馬賓士。賓士中,妻子的圍巾不慎飄落在草地上,而他們則全然不知。當他們回頭望去時,圍巾將直流的錫林河變成了九十九道彎,把草原裝扮的分外美麗,成吉思汗有感而發:“此處造化神功,碧水青山,必成繁盛之地。”美麗的九曲彎,靜靜流淌在碧綠的草原上,常常勾起人們無限遐想,許多攝影愛好者都為此留下了不朽佳作。
1983年,中國和義大利合拍的歷史巨片《馬可•波羅》曾在這裡拍攝了大量外景。1998年郵電部發行的錫林郭勒特種郵票小型張也選用了九曲灣圖案。
河床兩側生長著大量的蘆葦及其它水生植物,每到上午10點左右,陽光明媚,牛羊成群,藍天白雲之下,一幅天然的草原風情畫呈現在眼前,真如“人在畫中游”。河曲下游,即為錫林水庫,岸邊基岩出露,正是泛舟垂釣的好去處。
平台落日
位於錫張公路20公里處,這裡可以觀賞到因火山噴發而形成不同角度的平台,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山尖兒像刀切一樣平整,爬上平台,會看到火山噴發留下的凝灰岩塊,基岩出露、植被稀疏,日落觀山、別有情趣,故稱之為平台落日。晚霞之中,山凹里炊煙裊裊,詩意無窮。
沙海疏林
主體在錫張公路78公里以外,但在37公里處就可以看到沙地景觀的一般特點。這裡有一片沙地,生長著有代表性的植被類型榆樹疏林。其下有小葉錦雞兒灌木,以及各種柳樹灌叢和草本植物。渾善達克沙地大致形成於22萬年前,目前大部分已固定。在沙地里沙柳生長茂盛,千姿百態,風情萬種,展示著大自然中的頑強生命力,觀賞價值十分獨特。"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這個景點,遊客還可從另一側面看到熔岩台地平頂山的奇特景觀。
古剎貝子
貝子廟,坐落於錫林郭勒盟首府,草原新城--錫林浩特市內。寺廟總面積約為1.2平方公里。貝子廟,也稱“阿日雅•章隆•班智達廟”,清廷賜名“崇善寺”。 
貝子廟始建於1743年(乾隆八年),是由清代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第四代札薩克固山貝子班珠爾多爾濟在西藏高僧、本寺第一世章隆•班智達的建議下開始修建這座寺廟。本寺的最初規模只是一座有六十根柱子的樓閣式大經堂。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第五代札薩克固山貝子達克丹朋蘇克於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開始大規模擴建。擴建後的貝子廟有金剛殿兩座,藥王殿、十六羅漢殿、觀音殿、菩薩殿、山門殿和僧侶住宅等建築。此外還有十大經堂,擴建後,清廷賜名“崇善寺”。此廟達到極盛時期時,喇嘛達到1500餘人,到1944年時,喇嘛仍有800餘人。
貝子廟第一代最高活佛羅桑班覺倫珠拉布傑學識淵博,尤為擅長醫學占卜,曾獲“班智達”稱號。“章隆•班智達”是貝子廟的最高活佛稱呼。羅桑班覺倫珠拉布傑有三位高徒,這三位高徒後來都成了活佛,故在貝子廟中,除了班智達,還有三個活佛。貝子廟的第二代班智達,法名為瓦金答喇。索麻迪•沙薩納•薩雅•多薩,也是一位學問高深,精通蒙藏文的高僧,他編著過《法輪大殿崇善寺史》、《福薈寺建造佛像概要》等著作。
貝子廟曾擁有鑄造、雕塑佛像幾千尊,各種繪畫鏤刻工藝品幾萬件,收藏各種經卷上千種。雄偉的廟宇建築,絢麗多彩的圖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但貝子廟在“文革”期間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現僅存幾座破舊的殿堂。
民俗浩特
這是集中展示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傳統的生產方式以及具有濃郁古樸的民族風情的地方,旅遊者還可通過親自參與,加深對蒙古民族的了解。
在這裡,旅遊者可以身著寬大、鮮艷、華麗的蒙古袍,坐在炕桌前,品嘗內蒙古草原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的諸多食品如烤羊腿、羊背子、手抓肉、烤全羊、炸羊尾、拔絲奶豆腐以及全羊湯、黃油果子、沙蔥包子等。
在這裡,旅遊者可以體會蒙古族隆重純樸的待客習俗和禮儀,飲馬奶酒、獻哈達、唱敬酒歌、跳蒙古族舞、學兩句蒙語。
在這裡,旅遊者可向蒙古族牧民學習擠奶、發酵、製作奶豆腐、奶皮子、黃油等奶製品的全過程。也可以學習套馬、馴馬、打馬鬃、壓槓皮等生產活動。
在這裡,遊客也可以買到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食品、工藝品與紀念品:銀碗、蒙古刀、結盟杯、鼻煙壺以及紅皮餅、芙蓉糕、酸馬奶、牛奶大王、牛鞭酒等,這些都會給你留下難忘的回憶。
查乾敖包
位於錫林浩特市西30餘公里處,是附近十分有名的歷史悠久的敖包山。山體大而高,位於遼闊的典型草原區里,有鶴立雞群之感。敖包蒙語意即“堆子”,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逐步演變而成祭山神、路神、祈禱豐收和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徵。現在,敖包在牧民心目中,象徵神在其位,從而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查乾敖包正規而宏大,用石塊壘成,有12個石堆,中間最大,頂端插有柳條,形似烽火台。牧民非常重視祭敖包活動,往往在祭祀前數十天便開始準備,宰殺牲畜,置酒買祭品,祭祀時十分隆重、嚴肅,擺成陣勢,焚香點火,誦經念咒。遊人如有幸趕上這一活動,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而在這敖包山上,遠望草原十分開闊。而山腳下的鹼湖,則是另一番景觀。 
錫林餘韻
位於錫林浩特北20餘公里處,是錫林河這一內陸河河水在地面逐漸消失,而後潛入地下形成的景觀。遊人可以看到大片的沼澤地、芨芨草灘以及流水消失的景象。夏秋季節,這裡綠草如茵,各色花卉點綴其中,宛如碧天裡的星星;潔白的羊群,緩緩的移動,猶如綠色地毯繡上了白色的花朵。綠波蕩漾,輕風拂面,如此多姿多彩的草原風光,怎能不令人油然吟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
編輯本段交通
火車:目前有經桑根達來到呼和浩特方向的列車,屬於集通鐵路分支線。
航空:錫林浩特機場位於市區西部,每日都有航班往來於北京、呼和浩特、海拉爾等地。
公路:207國道和203國道穿過錫林浩特市。其中207國道向西南方可到張家口市,203國道則通往東南方向的克什克騰旗。
編輯本段工藝
在這裡可以盡情享受蒙古族特有的工藝品、飾品的視覺享受或是購買留作紀念和收藏,在貝子廟腳下的廣場周圍,這樣大大小小的店,不勝枚舉,各種各樣的蒙古族工藝裝飾品供您選擇,價位合理。同時還有一部分藏族的飾品或工藝品在這裡也可以買到,但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藏飾選取的材料以藏銀為主,而蒙飾以寶石等為主要裝飾和製作材料,不僅精美、高貴,同時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編輯本段學校
第一國小
第二國小
第三國小
第四國小
第六國小(民族國小)
第七國小
第八國小
第九國小
第十國小
師範附小
錫市一中
錫盟二中
錫市三中
錫市四中
錫市六中
市蒙中
盟蒙中等
錫林郭勒盟職業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