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山[章丘市]

錦屏山[章丘市]

錦屏山,在章丘市區南18公里處,屬泰沂山脈北麓。該山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563.5米,橫亘於文祖鎮西南8公里與垛莊鎮交界的地方。其主峰在三德范村西南方,由此再往西南50公里就是東嶽泰山。

基本信息

1、山東章丘市錦屏山

錦屏山,在章丘市區南18公里處,屬泰沂山脈北麓。該山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海拔563.5米,橫亘於文祖鎮西南8公里與垛莊鎮交界的地方。其主峰在三德范村西南方,由此再往西南50公里就是東嶽泰山。
錦屏山,因山林蓊翠,古木蒼鬱,遠觀宛然橫鋪“一”字,似屏風,而得雅號錦屏。又因山頭平而方,俗名平頂山。山雖小,可樹、洞、泉、石、古蹟齊全,不失為遊客休閒遠足的好去處。經明水南下,順章萊公路即可直達。
錦屏山遍山翠柏,植被繁茂,風景奇秀,有柏林3000多畝,柏樹100萬餘株。山前是大片原始森林區,山背是廣闊的50年成年林,山中有名貴中草藥100餘種。遠看重巒吐綠,疊嶂滴翠,山林幽邃;近看柏濤起伏,樹冠相連,蔽日遮天。山風吹來,沙沙作響,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在錦屏山“一”字形山脊上,現存古柏43株,盤根錯節,造型各異,株距整齊劃一,頗為壯觀。
錦屏山興盛於清初。章丘繡惠鎮山頭店村秀才韓陽成出家修道,於雍正七年(1729年)來此山修煉。他白天下山化緣,夜晚棲息山洞。在周邊鄉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歷經20多年籌集物資,大興建築,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兩大建築群,使錦屏山名聲遠揚。
順北路登山,到山門停車場水泥坪,即可看到氣勢宏偉的全石結構山門牌坊高高矗立。山東省著名書法家王仲武手書“錦屏勝境”鐫刻匾額上。沿石階和山路蜿蜒上行,走過微波鐵塔,可看到名人題寫的石碑、韓道士墓和古戲台等。到山頂,碧霞元君祠坐北朝南雄踞眼前,前殿為靈應宮,後殿為泰山行宮。兩座建築皆用料石砌合而成,前檐石雕圖案精美,令人讚嘆,而無木建築之獨特,巧奪天工,實屬罕見。
碧霞元君祠東百餘米,峰迴路轉,經碑林、曲徑、石階,在叢林掩映、絕壁懸崖處有朝陽洞,亦名老君洞。洞外有老君堂,堂前有韓陽成親手栽植的銀杏樹1株,高達30多米,樹圍3米,冠徑20多米,歷經246年,仍枝葉繁茂。堂右有1株古柏曰“丈柏”,與銀杏樹並駕直插雲霄。
老君洞南30米,峭壁之上建有文昌閣。出閣向南拐有一龍泉神井,泉水清洌,四季不涸。
從南路登山,將先入迎仙門,遙望文昌閣。山勢陡峻,樹茂林密,幽雅恬靜,一路走來,心曠神怡,別具一番風味。山谷平疇上,有一大片桃林,電視劇“魯智深”的部分外景曾在此拍攝。及至登上“三蹬崖”極頂,鳥瞰山下,奇峰異合,重巒疊嶂。北望黃河水,隱隱如飄帶;南矚齊長城,蜿蜒似蛟龍,雄奇壯觀,盡收眼底。尤其在夕陽輝映下,更是美不勝收。
您如果想回歸自然,尋古探幽,到錦屏山度假休閒,爬山遊玩,那山幽林靜的生態環境和自然風光造化之美妙定會讓您流連忘返。

2、浙江奉化市錦屏山

位於奉化市區,又名中山公園,內有中山紀念堂。山頂有國內少見的蔣中正題字,即“錦屏山”三字。山下有蔣中正當年恩師墓。中山紀念堂後有小房,余秋雨在文革期間曾在此居住。山間亭台樓閣頗多,一直保持民國期間風貌。山體在解放後多被挖作防空洞,現為市民夏日納涼好去處。山雖小,但人文背景頗深,實為奉化一處優良的旅遊景點。

3、雲南峨山縣錦屏山

錦屏山峨山縣錦屏山
位於峨山縣境內,由錦屏山主景區、雙江片區、西鄉區三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在景區內植被保護良好,生物物種具有多樣性。景觀以奇特的高原中山林地自然風光為主體,以觀賞花卉、林木、民族風情為輔襯,適宜開展度假、旅遊、科普、科考活動。

4、四川省閬中市錦屏山

閬中錦屏山系國家AAA級風景區,古稱閬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稱。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閬中市城南,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圖》,即以錦屏山為軸心,杜甫詩云“閬州城南天下稀”也是指此。現在的錦屏山園林共占地80多萬平方米,錦屏山東側為黃花山,有配襯古城風水的奎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
錦屏山風光秀麗,歷代都在山上建造樓閣亭榭,有杜陵祠閬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寧知府張思聰更建錦屏書院,內有尊道閣貯藏經史,另建三賢祠祭祀理學家朱熹、張栻、黃裳。後楊瞻增修望江樓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學錦重建三賢祠,改祀杜甫、司馬光、陸游,並在錦屏山麓建張烈文侯祠,在閬南橋附近立“張烈文侯故里”碑,紀念抗金名將閬中人張憲。清代先後建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太白樓、邱祖殿、觀音殿、三賢祠、武侯祠、靜應祠、瞰碧亭、惠泉亭、“嘉陵第一江山”碑等。現在的景點主要有:張憲祠、九曲長廊、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嘉陵第一江山、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兒童樂園、動物園、賽錦屏、觀星樓、荷花池、錦屏山造像及石刻、懷飛亭等。

5、河南宜陽縣錦屏山

錦屏山河南宜陽縣錦屏山
錦屏山位於宜陽縣城南,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500米,屬斷裂突起的石灰岩質地殼外貌。山勢緊貼縣城,拔地而起,高聳峻峭,陡如直立,蔚為壯觀,是宜陽城的天然屏障,也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勝地。據傳,百年前這裡柏林如海,古木參天,因而俗稱柏杷山,此山“體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牆”。登高俯瞰,縣城東西及洛河沿岸山水之美,盡收眼底。
錦屏山自東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個山峰,依次為桃花、奎壁、煙霞、老人、玉柱、香山、書帶、棲雲、文筆、雙壁、左獅、夕陽諸峰。儼若十二幅錦鍛條屏,凌空垂掛,峻美壯觀。唐女皇武則天賜名“錦屏”,並親筆題寫“錦屏奇觀”四個大字,刻碑立於最高的玉柱峰之上,可惜後被雷雨擊毀,今僅存一“奇”字殘碑,字大如斗,筆力雄健。凡到宜陽縣城者,大都以望錦屏、登錦屏為快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登高遠望,即興詠懷。據舊縣誌“藝文”粗略統計,自唐至清,涉足錦屏的著名詩人40多位,留下歌頌錦屏山的詩詞60多首。過去有人將它列出玉柱青霞,仙樓夜月,學院書聲,雲亭遠眺,雉蝶炊煙,藻溝流雲,陶洞秋風,香山梵唄,古柏浮嵐,丹台昭暉等十大勝景。

6、江蘇連雲港錦屏山

錦屏山江蘇連雲港錦屏山
位於市區西南3公里處,因山色錦繡,美如畫屏,而被康熙皇帝命名為錦屏山。這裡古蹟眾多,是古海州文明的發祥地。景區內有孔望山摩崖石刻、桃花澗舊石器時代遺址和新石器時代的將軍崖岩畫。孔望山因孔子曾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歷代遊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著名的“孔子問官”(當年孔子曾在此山頭向郯子請教官職制度方面的學問)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今人為紀念他,在山頂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孔望山上景點眾多,有飄然亭盤硯石、石象、石蟾、龍洞古剎等等,最負盛名的是位於孔望山南麓的佛教造像,比敦煌莫高窟還早200年,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史學家稱為“九州崖佛第一尊”。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大小石刻100多個,最大的1.55米,最小的僅10多公分。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著豐富的佛學內容,其中“涅磐圖”表現了釋迦牟尼離開塵世,到極樂世界去時眾弟子“或悲戚,或哀號……”等痛苦情景。摩崖石刻中的“捨身飼虎圖”、“漢代宴飲圖”、“疊羅漢圖”等,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它的出現說明了漢代連雲港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近年來,孔望山又開發了索道、遊樂場等現代遊樂項目,為遊客提供了遊覽的新去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