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語錄:風化的傳統基石

錢文忠語錄:風化的傳統基石

《錢文忠語錄:風化的傳統基石》是2010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文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錢文忠語錄:風化的傳統基石》內容簡介:從眾而獨立,隨喜而自養,恰是海派文化的優良特質。我願意用左手掙的錢養護我右手的學術,而左手不會對右手提出任何回報的要求。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歷史責任心,也就是我們始終要有一種恐懼。人不能大無畏,大無畏很可怕,尤其是在對待傳統藝術方面,大無畏是要命的。其實,我們還是要承認普世的價值,還是要靜下心來向西方學習。不講公德、不講秩序,不尊重法律,這都是中國傳統的致命傷。我們的文化心理,往往傾向於好大喜功,我們把一些勝利的遺蹟都看得很重,而缺乏一種痛定思痛的紀念意識。在今天,文化其實有時是經濟的一個手段、一個工具,說得更嚴重一點,文化已經淪為了經濟的奴隸。當文化淪為經濟手段甚至是經濟奴隸的時候,文化只會表面熱鬧,而不可能真正繁榮。當文化成為一種狂歡的時候,批評就決不能成為即刻的文化暈眩。今天,批評有了一個更寬容的空間。批評者不能辜負這個空間,要主動維護它,而不是“隨地吐痰”。

作者簡介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內外學》、《醫聖李時珍》,《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班墨傳奇》、《戊子草》、《己丑草》等。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梵文基礎讀本》(續補)。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二百餘篇。

圖書目錄

上海的星空

如果排外就沒有上海·上海文化就像“芝士火鍋”/003“上海”就是一個“外語宇”·上海入的計算與算計/004一方水土養一方語言/005上海話的表演性比相聲強·上海方言的再創造能力已弱/006方言文化是一種味道·滑稽戲很難超越姚周先生/007“尬鬧盲”是上海城市化的反映·周立波就是海派清口的主體/008方言文化的覺醒/009周立波的演出就像做實時報導/010矮化上海文化是一種悲哀/01l上海方言就是本錢/012與上海三十年歷史同步-周立波是滑稽戲的繼承者/013上海滑稽戲需要回歸舞台/014.郭德綱和周立波“殊途同歸”·懷舊和財富是周立波兩大主題/015周立波有一點小小的狡猾/016擺脫央視春晚而成功·周立波是上海的一種熱度/017周立波為我們打開歷史心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吳方言/018《詼詞典》就是一部上海史/019詞典是中性的·讓日常語言“從良”/020不要讓日常用語輕易消失·豫園是老上海的集中體現/021上海的高度就是中國的高度·美好的城市隨處皆景/022時尚絕不等同於時髦/023電影譯製行業是上海的光榮·上海追求之“最”/024上海的呼吸器官/025一個滿是掌故的城市老人·海派文化孕育周璇/026上海是世界的舞台/027蘇州河是上海的靜脈·中國覡代化的地標/028讓“大世界”新生/029復興公園很上海很中國·《新民晚報》俗而不低/030上海到處都有文化地標/031形象趨同不是好事/032上海人就是上海人·一座城市的歷史在照顧你/033一方建築養一方人·石庫門等同懷舊的上海/034“璀璨明珠”點綴上海/035崇明有一種神秘/036崇明不能過度城市化·上海城市的商業精神

傳統不是絆腳石

文化版的中國威脅論/041孔子不敵章子怡是悲憤之言·孔子是個有架子的人/042孔子作為老師是可愛的·還孔子人間本來面目/043“我們正在給孩子吃錯藥”/044《三字經》主題文化公園/045儒家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國人把名看得很重/046“孝”是核心價值/0417寓教於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傳統節日集中體現民俗文化/048首先做到“真善美”·我們民族缺少較真精神/049傳統的讀書人是四民之首·國家形象要靠文化打造/050文化就是生產力·原汁原味地輸出文化價值/051與孔子一脈相傳/052人無法擺脫傳統的影響-名入傳記片難拍/053中國知識精英自我矮化/054不接受崑曲舞台上的床戲/055床戲不是與時俱進-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056舊戲到了新時代應做加法/057創新傳統忌用革命方式·市場從來就不是萬能的/058人的“大無畏”很可怕·看不下去的相聲/059佛教文化傳播中心·唯一一個有玉文化的民族/060珍貴的東西被稀釋·台北故宮是一個遊子/061一個很重要的皇帝/062中國人安土重遷·戰戰兢兢講《三字經》/063我們都是藥引子·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起點/064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065穿越時空的《三字經》/066“國學”是個模糊概念·中國沒有“傳統”/067私塾和時代是脫節的·“國學”沒有必要熱/068中國傳統的致命傷·不能讓經典遷就當代人/069對待文化經典不能用噴香水的態度·“書中自有黃金屋”/070

共同的文化記憶

節日體現民族凝聚力/073端午節應是全民衛生節/074傳統節日是農業社會產物·七夕節的自我矮化/075傳統文化是一個低地/076搶注商標的目的是搶錢·“山寨”里有草根欲望/077老字號是活著的文物/078別把祖先當商品·嵩山申遺犯了錯/079申遺的功利心/080一個無奈之舉/081上海申遺的突破點·對漢字保持謙恭/082漢字整形是沒事找事·漢字在甲骨文以前就有/083簡化漢字有人性化考慮·珍愛漢字親近漢字/084漢字始終是主流價值/085書法藝術非中國獨有/086我們的恥辱·文房四寶不該成為遺產/087書法藝術不會消亡/088

我們仍然需要啟蒙

高考制度不能輕言改變/091贊同金庸小說入選課本/092《出師表》是篇好文章·詩歌形式不合適高考/093為作文打分量化是一種無奈/094八股文考試可能更公平·宴請高考狀元何錯之有?/095讀書就是為改善生活/096電子閱讀器不會取代傳統書籍/097不能因英語而抹殺人才-英語不能成為攔路虎/098還英語本來面目·要聰明人下笨工夫/099背誦就是捷徑/100音樂被格式化了·藝術考級是一種攀比/101藝術教育不藝術/102閒書才是鹽·偏才成才之路不是高考/103讓學生把專業當成一生的喜好·袁騰飛所講不一定是顛覆/104《弟子規》適用於全體中國人/105啟蒙讀物變大眾文化指南/106

佛教在人間

寺廟清靜在內心/111佛教也要與時俱進·人間佛教是與時俱進的理念/112佛教對於大眾是一種文化/113少林寺是一種優良資源·佛教和信眾不是消費品/114拯救“蜀藏”/115沒有玄奘就沒有《西遊記》·唐僧是個性格剛毅的人/116玄奘是個真正的偉人/117官員鄭善果慧眼識玄奘,118玄奘難逃被娛樂化命運/119找回一個文化偉人·隋唐寺廟甚至是娛樂中心/120觀音平衡了男權世界·佛教界的“哈佛”/121佛教與商人關係微妙/122

剩女與經濟離心力

“剩女”是一個都市文化現象·“影響力”不再是個褒義詞/125炒作的代價將由全社會負擔·網路推手們愚弄公眾/=126真正的大眾文化自有高雅/127藏獒本身已成文化現象/128永恆的就是老套的·帶著感恩心去欣賞/129名都是虛的·“啃老”不合孝道/130教育的缺失·知識分子不等於專家/131“厚道寬容”讓壞人更壞·毒品直擊人性軟弱·毒品是反文化的/132黎錦暉得益於上海·鄧麗君是真正的偶像/133劉德華是一個娛樂商品/134劉德華被完美塑造是人間慘劇/135蘇珊大媽很決就將被遺忘·快樂的力量/136悲哀的“好歌假唱”7137假唱就是假貨/138假唱是一種欺詐·藝術達到哲學高度/139一舉一動都有象徵意義/140整容是行為藝術/141人類的聲音/142貓王和麥可·傑克遜·電視是最接近於理想的平台/143

……

沒有記憶的民族很不幸

中華文明來自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