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房

在古時,男女雙方迎親的前一日,女方要派人到男方家與男方共同鋪設房屋,這道程式,稱之為“鋪房”。鋪設之物,男女兩家有別。司馬光《書儀·三·婚儀上》說:“床榻薦席椅桌之類,男家當具之,氈褥帳幔衾之類女家當具之。”女家鋪房後還須親壓鋪房,備禮前來暖房。又以親信婦人,與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人。

概述

鋪房,婚俗之一。親迎前一天,女家派人到婿家鋪設新房臥具,俗稱“鋪床”。其俗約始於宋。鋪床又叫“鋪房”、“掃床”、“撒床”或“撒帳”等,是指婚禮前一日,由專人為洞房進行布置的一個小儀式,在鋪床的過程中還會在疊被、掃床、撒物品等流程進行時說吉祥話、順口溜,以祝福新人平安順利,幸福如意,討個好的口彩。

發展演變

司馬光《書儀·親迎》中論述鋪房禮俗說:“親迎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俗謂之‘鋪房’,古雖無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廢也。床榻、薦席、椅桌之類,婿家當具之;氈褥、帳幔、衾絢之類,女家當具之。所張陳者,但氈褥、帳幔、帳幕之類套用之物,其衣服襪履等不用者,皆鎖之篋笥,世俗盡陳之,欲矜誇富多,此乃婢妾小人之態,不足為也。”
呂坤《四禮疑》卷三中對鋪房之俗始於宋時之觀點與司馬溫公略同。他說:“張陳婿室,不見禮儀,後儒增之,……家禮: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室,俗謂之‘鋪房’,然猶氈褥帳幔套用之物,近世則用床矣。”世人對新床很重視,因為夫婦生活之所以別於常人,就在於同床共寢。而床是新房中不可缺少的設定,也是一件神聖的器物,因此新婚之夜必須用新床。為了取吉利之意,必須請位有福氣的人來鋪房。一般人家都是請一位夫婦雙全子孫昌盛或家境富裕的“好命婆”或“富貴婆”替他們鋪床,謂之“安床”。這位“好命婆”在“安床”時,還要喃喃呢呢地禱告,希望新夫婦琴瑟和諧,百年合好,早生貴子,長命富貴。此俗非常普遍,全國皆然。
鋪房之禮不見唐人記述,僅從白居易《青氈詩》中可略窺一點形跡。到了宋代,鋪房才成為婚禮的一項重要程式。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載:“……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頭之類。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臥,謂之鋪房。女家親人有茶酒利市之類。”吳自牧《夢粱錄·嫁娶》亦云:“前一日,女家先往男家鋪房,掛帳幔,鋪設房奩器具等物,又以親信婦人與從嫁女使看守房中,至迎親日。”由此可知女家“鋪房”,乃是男家具禮物,在催妝的前一日自動遵行的,鋪房的次序,是以掛帳為要,臥房陳設次之。
近代亦有鋪房之俗。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三《江蘇·儀徵婚葬禮俗記》云:“婚期前幾日,女家鋪房。除床外,木器皆女家備辦,謂之一房一屋。帳幔鋪蓋必雙,謂之兩鋪兩蓋。而豪家夸富者,更有四鋪四蓋,八鋪八蓋。銅錫瓷器若干抬,大紅箱若干對。房屋陳設必華,首飾衣服,具奩薄中,悉數不盡”。如此嫁妝,未免流於鋪張。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九回,述及晁梁娶親時寫道:“四月十三日,姜宅來鋪床,那衣飾器皿,床帳鮮明,不必絮聒。晚間,俗忌鋪過的新床不要空著,量了一布袋綠豆壓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小姐過門,晁梁聽著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帳牽紅,一一都依俗禮。拜門回來,姜家三頓送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