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鋪鎮

拳鋪鎮

拳鋪鎮,位於梁山縣城南8公里處,南與鄆城縣接壤,以《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朱貴在此打拳習武開店鋪而得名。全鎮轄52個行政村,總面積60平方公里,總人H5萬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拳鋪鎮拳鋪鎮
拳鋪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國道、省道縱橫成網,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電力充足,是梁山縣發展較快的鄉鎮之一。全鎮農業產值1.2億元,工業產值26.8億元,財政總收入2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375元。

該鎮在穩定糧食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桑蠶、藥材、花卉、綠化苗木,抗蟲棉、優質無公害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全鎮共有桑蠶園面積6000餘畝,藥材種植面積100餘畝,花卉、綠化苗木800餘畝,無公害蔬菜面積2000餘畝。鎮畜牧業也有了較快發展,先後建成了萬花張養牛小區,古路溝養豬小區,東楊集養雞小區等畜牧養殖小區。2004年,全鎮畜牧產值達到6400萬元。

經濟發展

拳鋪鎮拳鋪鎮
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3億元,上繳稅金5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10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鄉鎮向工業重鎮、經濟強鎮的跨越。拳鋪鎮先後被授予“市級科普示範鄉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市級文明鎮”、“全市經濟強鄉鎮”、“全省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稱號,成為濟寧市30個經濟強鄉鎮之一,並於2007年被省政府評選為“特色產業鎮”。

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批准,2005年、2006年,在拳鋪工業園區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梁山)專用汽車展銷會,2007年,又在前兩屆展會的基礎上承辦了中國(梁山)專用汽車博覽會。通過連續成功舉辦三屆展會,扛回了“中國掛車專用車生產基地”的金字招牌,奠定了梁山專用汽車產業在全國的地位。2007年拳鋪鎮生產專用汽車4.8萬輛,占全國專用車生產總量的22%,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加拿大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拳鋪掛車專用車產業的迅速崛起,引起各級領導和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被稱為“梁山現象”、“拳鋪模式”,吳官正、趙志浩、張高麗、韓寓群、謝玉堂、王修智、高昌禮等領導先後前來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拳鋪鎮拳鋪鎮
以拳鋪為核心的專用汽車產業已成為全縣重要的增長極、全市現代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帶動了拳鋪鎮經濟的振興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2007年全鎮上繳稅金達到了5600萬元,比產業起步時的2000年增長了18倍;吸納了5000名下崗職工再就業,使1萬多名農民成長為產業工人,全鎮農民人均收入增長2.4倍多,達到4810元;鎮駐地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飯店、賓館等服務業繁榮,成為全縣重要的工業區和新興城鎮,邁入了濟寧市經濟強鄉鎮行列。

2000年以來,全鎮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000萬元,用於支持開展新農村建設,其中修建村村通公路60千米,投入1500萬元,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投入資金500萬元,“村村通自來水”、“一池三改”和其它建設投入達到100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到2007年底,全鎮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戶戶通自來水,建成標準沼氣池280餘個。原來農村“髒、亂、差”的狀況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規劃整齊、設施配套、整潔漂亮、生態宜居的新農村。一個以小城鎮為核心,以民營經濟為支撐,以新農村建設為依託,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鎮村建設新格局已經逐步形成。

工業發展

拳鋪鎮拳鋪鎮
全鎮工業園區面積達到6.8平方公里,共投入資金4800餘萬元用於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修園區道路8.7公里,形成了“九縱九橫”的基本框架;架設了24公里的有線電視光纜,在全縣率先接通了有線電視和“小靈通”通信網;新建橋涵170餘座,修建園區下水道5.8公里;開通了園區至縣城的公車。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和發展,園區基本實現了“四通一平”,具備了發展民營經濟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迅速形成了集聚效應,吸引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進入園區的項目已達到83家,其中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H18家,形成了以汽車掛車、專用車生產為主導,油漆化工、複合肥料輕紡機械、等級麵粉、商貿流通、民辦教育等多業並舉的產業格局。2005年全年可完成工業總產值30億元,利稅2.8億元,上交稅金3500萬元。拳鋪工業園先後被國家農業部和山東省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省級民營經濟示範區”。

基層建設

拳鋪鎮拳鋪鎮
拳鋪鎮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根本措施來抓,創新活動方式,注重工作實效,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抓龍頭,加強鎮黨委自身建設。鎮黨委深入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黨委(擴大)會、黨政聯席會等制度,堅持集體領導,集體決策。健全完善了領導幹部包片蹲點工作制度,通過包村駐點,及時了解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指導村級班子開展工作,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章,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機關派車、派餐、接待等制度,班子成員率先垂範,黨委書記帶班子,黨政班子帶幹部隊伍,倡樹了正氣,激發了幹勁,鎮黨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

抓重點,建好村級班子。一是以“回請下派公推公選兩推一選”的形式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回請即請村里在鎮上工作的同志回村擔任支部書記,如萬花張村的張超光,回去後較好的主持了該村的工作。下派就是選出鎮裡工作能力強的同志到村里任職,如該鎮的牛樓村及東邱村。“三薦”即黨組織推薦、民眾舉薦與自薦,“一選”即黨員投選舉票。在堅持村幹部任用條件的前提下,把那些率先致富、帶領民眾致富的“能人”充實到村幹部隊伍,先後選任4名帶頭致富的優秀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二是加強村級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制定完善了村級全方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了農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推行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嚴格落實“三日”制度和重大事項申報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嚴格執行村務公開制度,重點抓好每月一次的財務公開,讓“陽光財務”亮出來,給民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理順了農村幹群關係。三是集中治理軟弱煥散班子。立足教育引導,把思想建設與組織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對工作平庸、長期打不開局面的支部班子進行調整充實。去年以來,調整支部書記1人,選派機關幹部到村任職2人。

拳鋪鎮拳鋪鎮
抓基礎,建好黨員隊伍。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三日”活動制度,村兩委研究重大問題,須事先徵求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意見;上級的政策和村兩委決定的事項,先向黨員通報,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方西村在村務工作重大事務實行黨員“票決制”,健全完善了定期評議黨員制度,公開評議結果,接受民眾監督。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注重把那些有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吸引到黨員隊伍中來。在堅持標準、保證質量的條件下,先後吸收12名依靠科技致富的能人入黨,增強了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積極組織黨員學習種植、養殖、農業科技、市場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其致富本領。去年以來,先後組織農村黨員參加各類培訓20期,培訓黨員1000餘人次。

抓突破點,加快農民增收。鎮黨委、政府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工作思路,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級聯創”活動的突破點,千方百計助農增收。一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特色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桑蠶、無公害蔬菜、中藥材、冬棗、肉牛等特色產業實施重點扶持,加快規模膨脹。全桑蠶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無公害蔬菜1600畝,冬棗面積40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000畝,肉牛存欄量1500頭,各類養殖小區(肉牛、生豬、雞等)23個,實現帶動農戶2300餘戶,帶動農民增收6300萬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成功引進了賽強機械、潔銀棉業、晨翔交通設備製造等項目,可新增就業崗位300餘個,帶動農民增收300萬元。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按照“膨脹總量,提升檔次,建設園區,培植大戶”的工作思路,示範帶動,放手發展,並在融資、稅收、用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調動民眾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東嶽掛車、通亞汽車製造、山東恩信集團、水泊焊割、金谷紡織等一批民營企業和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拉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步伐。

特色村屯

拳鋪鎮拳鋪鎮
拳南村

拳鋪鎮拳南村位於拳鋪自然村西南部,共有333戶,總人口1287人,耕地面積_1505畝。該村已完成村莊規劃,實現戶戶通電、自來水,基本實現戶戶通電話,對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亮化。

該村地處平原,土質肥沃,是農業商產、穩產科技示範區。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同時調整種植結構,以果樹、蔬菜、瓜果種植為輔,並有種植大棚蔬菜的專業戶,是農業開發、結構調整的有利地帶。

該村“兩委”圍繞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主體,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努力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結合實際,明確了“產業富村、科技興村、經濟強村”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該村村民自營企業有:宏基預製廠,成金預製廠,富強掛車廠,盛大掛車廠,同福機械改裝廠,順達加油站,風偉維修,維峰汽修,廣忠制修,同收竹業等;商貿行業有:興源配件,宇騰建材,英菊布行,昌盛家具城,成星雜貨店,少龍批發站等;餐飲服務行業有:小華饃房,代民麵條加工,若東麵食,張家冷飲,好再來美容廳,明星理髮店,金緣攝影,夢馨照相等。還新建設備完善的幼兒教育場所一處。增加了民眾的收入。這裡環境優美,政通人和,是投資辦企、興業的好地方。進年來先後引進了華瑞掛車,潔銀棉業,鴻宇紡織,聚鑫商貿四個大型企業和一批中小型企業,如:方啟古棉廠,王華古棉廠,耀華停車場,汽拖配件,農機公司,海格爾服裝廠,良升門窗等等。

招商引資

拳鋪鎮拳鋪鎮
拳鋪鎮充分認識到招商引資工作不僅是促進全鎮經濟社會整體功能不斷強化的體現,而且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該鎮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強鎮富民的重頭戲抓緊抓實。2007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年終歲首拳鋪鎮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回鄉探親訪友的好時機,積極與社會各界人士接觸,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向他們介紹拳鋪的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大力宣傳拳鋪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充分利用鎮內企業外地客商多的特點,利用客商的紐帶作用,延伸招商引資觸角,拓寬招商引資空間,擴大、健全招商引資網路,形成了以商招商穩固的招商渠道,在全鎮掀起了新年春季招商引資的熱潮,收到可喜的成效。

一是最佳化園區環境,創新發展載體。投入資金700餘萬元,重新進行220國道和泰福路兩側綠化和排水設施建設,拓寬改造豐收二路、泰福路,安裝路燈,新架泰福東路、通亞路、豐收二路、東馬路高壓輸電線路,為一大批項目的落戶準備好條件。

二是壯大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不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重點引進一批專用產業配套項目,以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強化集聚效應,擴大整體競爭優勢。全鎮專用車及配件生產企業達到87家,其中掛車專用車企業53家,可生產15大系列,150餘種專用車;配件企業34家,年可生產各類配件120萬套,形成了綜合完善的配套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專用車產業群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抓好重點項目,提升產業層次。投資1.6億元,包括物流、研發、檢測的“三個中心”項目已基本竣工;投資1.2億元的通亞汽車產業園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車間、辦公樓、宿舍樓等主體工程建設,進入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年底可完工投產;再加上楊嘉新廠、華泰機械等一批大項目的建成投產,使全鎮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在高性能專用車、特種車方面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層次上了一個新台階。

社會事業發展

拳鋪鎮拳鋪鎮
拳鋪鎮敬老院始建於1988年,原有房屋35間,僅能容納44個床位,隨著供養人數的增加,已經不能滿足五保戶集中供養的要求,為徹底改變敬老院供養能力差,供養標準低的現狀,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把加強敬老院建設、落實五保戶供養待遇,作為07年工作的重點之一。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鎮長任付組長、民政、財政、土管等為成員的敬老院,擴建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敬老院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管理服務等。

2007年3月,民政局對鎮敬老院進行了規劃設計,在原址向東新征土地11畝,建房36間,在靠拳方路新建房屋18間,可作為商貿用房,讓老人老有所為,同時為敬老院增加收入。改擴建後,可容納120個院民入住,入院率達到85%以上,整個布局分為頤養區、生活區、為公區商貿經營區。

規劃設計完成後,對工程進行了招標,同時鎮政府派出一名專業人員對施工進行全程監督,整個工程進展順利,已竣工使用,2008年底前力求把願意入院的五保老人全部納入集中供養的範圍。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搞好敬老院各項制度建設,規範服務管理,完善工作程式,健全服務隊伍,強化專業培訓,落實崗位責任,提高服務水平,美化綠化環境,逐步建立健全等級管理制度,推行標準化管理服務模式,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拳鋪鎮共的52個行政村,4.5萬人,2006年作為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鄉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黨政聯繫會,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鎮長任副組長、財政、民政、計生、教育、衛生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管理委員會,並從農業、計生、財政、等部門抽調了5名人員成立了新農合辦公室,研究制定了拳鋪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與各行政村簽定了目標責任書,並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納入了村千分制考核內容,鎮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1.5萬元資金為新農合辦公室、配備了微機、印表機,辦公桌椅等。為做好籌資工作,鎮裡統一錄製了磁帶,印發了宣傳材料13餘份,達到了家喻戶曉,通過宣傳發動,農民參合積極性非常高,僅用了3天時間,就順利完成了籌資任務,參合率達到88%,籌資任務完成後,重點抓了信息錄入工作,抽調了5名微機操作人員,用了20多天的時間把全鎮近4萬參合農民信息全部錄入微機。該鎮自2007年7月1日實施報銷以來,各項工作運行正常,民眾滿意率達到95%,共有1500餘人參與報銷。報銷金額達到了18萬元,其中路垓村的王兆新一次就報銷了9980元。
拳鋪鎮拳鋪鎮
拳鋪鎮共有初級中學1處,完小12處,教學點6處,規範化幼稚園1處,各國小設有學前班。國中入學率率達95%以上,國小入學率達100%,學前兒童入園率85%。現有在校生人數國中1438人,國小4218人,學前兒童561人。全鎮共有教職工296人,中國小組織健全,教學設施齊全。

該鎮教育在鎮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縣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學校秉承“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好的教育”的辦學理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改革,銳意創新,著眼質量,加強管理。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連續五年在縣督導評估中被評為先進單位;鎮中學升學率連年攀升,以升入梁山一中為例:2003年66人、2004年90人、2005年93人、2006年77人、2007年133人。2006年鎮中學又被縣教研室命名為“教學實驗基地”。

落實教師聘任,激活教師群體。2006年是“四制改革”年,鎮中學根據縣教育局的檔案精神,本著“優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對所有教職工進行了聘任,在實際操作中,不走形式,不走過場,不徇私情,注重實效,並及時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競優上崗。2008年暑假,該校又根據學校量化管理制度,評出三名落聘教師。通過這些舉措,增強了廣大教師的危機感、責任心,大大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加強民主管理,實行人文關懷。。“組織中的人的活力,將決定群體的成敗”。在教育中,教師的活力,將決定教育的成敗,教師若失去了昂揚的精神狀態,工作仍會陷入平庸。作為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必須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生命質量。關心教師生活,樹立服務意識,公僕意識。生活中,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為教師提供一切方便。為改善教師的生活環境,鎮中學建造了24戶高標準教工住房,免費為教師裝上了寬頻網、有線電視。工作上,努力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為教師創設寬鬆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工作得放心、舒心、開心。讓教師參與學校政務管理,進行民主理財。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信任,減少不必要的猜疑,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