篋笥

宋戴侗《六書故》:“今人不言篋笥,而言箱籠。 另據《文選·潘岳射雉賦》註:“凡竹器,箱方而密,籠員(圓)而疏”。 《禮記·內則》:“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於夫之楎椸,不敢藏於夫之篋笥。

拼音與釋義

qiè sì
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籠)

相關典故

宋戴侗《六書故》:“今人不言篋笥,而言箱籠。淺者為箱,深者為籠。”可見“箱”與“籠”皆是同一類放行東西的家具。另據《文選·潘岳射雉賦》註:“凡竹器,箱方而密,籠員(圓)而疏”。說明古肘籠和箱子都系竹編成,形狀上有方圓、疏密的不同。
《禮記·內則》:“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於夫之楎椸,不敢藏於夫之篋笥。”
漢 班婕妤 《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唐 杜甫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詩:“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王先謙 《<合校水經注>序》:“久藏篋笥,先授梓人,以質海內之好讀是書者,而推論其要義如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