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鎖

古代銅鎖很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及藝術觀賞價值。

含義

仿製古銅鎖仿製古銅鎖

仿製古銅鎖“鎖銅”是一種類似期貨契約的行為,生產上需要耗用銅,而且量又是很大的企業,用不同的長短期訂單的形式將銅價固定住,以達到銅成本較低和較穩定的目的。一種銅製鎖頭。

記載

古代銅鎖古代銅鎖

中國的金屬鎖發明於漢代,為簧片結鎖。現在常用的鎖為轉片鎖或彈子鎖。一位從事銅鎖收藏的愛好者說,古鎖具欣賞價值較高,而且市場上仿品較少,收藏愛好者可選擇造型、紋飾、刻工都比較好的銅鎖收藏,還可用於裝飾家中的老式家具。明代的三色銅鎖,清代的白鶴鎖、密碼鎖、暗門鎖、四開鎖、倒拉鎖以及各種人物、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都值得收集。中國的傳統鎖具中,有的形似一對鴛鴦,需兩把鑰匙同時開啟的“連環鎖”;用鑰匙插入機關,對鎖連擊三掌才能開啟的“三巴掌鎖”等。在義烏古董市場上,一位經營者向記者演示了他的一把銅鎖,上面一共有5個字。要想開啟這把鎖,需要將這些字對成一首五言絕句,詩句對正確了,鎖才會打開。

材料

一般鎖芯是用銅或鋁合金,而銅鎖芯所用的銅材料是黃銅(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稱為黃銅。黃銅用+H;(黃)表示如H80、H70,H68等。)

特點

古代銅鎖古代銅鎖

各色銅鎖現身市場
在潘家園古玩市場上有許多“鎖”,各攤位都在經營古代鎖具,各式各樣都有,奔牛鎖龜鎖、蟹鎖、琵琶鎖、魚形鎖……古鎖年代久遠,光澤都比較黯淡,有的還帶有斑斑銹跡,因此得在地攤兒旁蹲下來仔細翻揀。

據介紹,每一個時代,鎖都有不同的特點,潘家園古玩市場以明代的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和清代的刻花雕字鎖為主,這些鎖主要是用青銅製作。

據說有一款樂器鎖具有極強的文化色彩,其形狀是一個琵琶,工藝很是精湛,弦軸處鑲有一塊玉石,琵琶背上雕刻著很精緻的龍栩栩如生,還有工藝更加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的刻字鎖,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龍鳳呈祥等,這種鎖是產生於清朝的文字密碼鎖,是現在密碼鎖的前身。

價值

古代銅鎖古代銅鎖

古鎖蘊藏價值
據相關專家了解,古代鎖具如今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珍品,並逐漸升值,而在過去僅僅是作為生活用品。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古鎖收藏現在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市場了,且蘊涵豐富價值:

第一,古代文化價值。中國傳統鎖具還蘊藏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古代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柜上用的“十二生肖鎖”,給老人做壽及小孩過生日時用的“福祿壽喜鎖”,都顯現出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色。

第二,藝術觀賞價值。中國古代的工匠在製作鎖具時,沒有忘記在實用的基礎上將藝術性的元素融入進去,把生活里的動物及樂器的造型引入到鎖具的設計中,從而增加了文化藝術觀賞性,而且比例結構合理,尺度大小適宜,看上去栩栩如生。

第三,歷史研究價值。鎖具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的鎖是木製的,構造極為簡單,只是作為一種象徵性的鎖,沒有防盜功能。中國的金屬鎖發明於漢代。宋代多為鐵鎖,而到了明清,銅鎖成為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作為一種生活常用品,古鎖記錄了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一些具有特別造型、雕刻花紋的鎖具還記錄了當時的民俗風情。

類型

中國古代鎖具的類型大致分為簧片構造鎖與文字組合鎖兩大類。其中簧片構造鎖又可分為廣鎖、花旗鎖、刑具鎖及首飾鎖4種,多為橫式鎖具,用於門、櫃、箱。清代光緒年間多產於紹興,俗稱“紹鎖”,民間也叫“橫開鎖”、“撐簧鎖”或“枕頭鎖”。大多為銅質,正面呈凹字狀,端面是三角形與長方形的組合。明代以前的廣鎖多為銅質,端面呈長圓筒形。明清時期的廣鎖多為銅質,端面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清代以後其材質大多為黃銅,也有雲南白銅與鐵質的,端面上部與明清時期相同,下部呈正方形。

鑑別竅門

專家建議鎖具收藏愛好者,鑑別鎖是不是仿品,先看花紋,摸上去感覺沒有凹凸感的,用化學方法“腐蝕”出來的圖案就有可能是仿做的。然後還需要檢查鎖的工藝,看兩端有沒有拼接的痕跡,還需要打開鎖看看裡面的簧片是不是焊上去的。對於密碼鎖來說,從雕刻的文字就能看出真偽。毫無書法美感的字型,那鎖的新古就值得懷疑,很可能不是古鎖。這需要藏家具備相當的鑑別知識,畢竟贗品仿品最讓藏家受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