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頂寺

銀頂寺

銀頂寺,位於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海努克鄉海努克村南2.5千米處,是噶爾丹策凌於清朝初年所建兩座名寺之一,它與固爾扎金頂寺隔河相對,俱為喇嘛坐床之地,亦同系準噶爾部的正中、宗教中心而為人所知。清政府平定準部後,為了徹底剷除其影響,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被清政府拆毀。 銀頂寺廢址,當地維吾爾族民眾現稱“杜格里克斯皮爾”,是圓形城牆的意思。銀頂寺的整個建築物,早已被毀無存,如今只可略窺其遺址之大概。只留土埂遺蹟,斷續慘壁呈圓形,其直徑約有500米長。城堡正南外,有一座圓形大土丘,散布碎磚瓦片,很明顯是建築物遺蹟。遺址上散布青蘭、天蘭、橙黃、杏黃等各色磚瓦片。 銀頂寺殘存的建築遺蹟,已被挖金者挖成坑坑窪窪狀。於1983年3月間,海努克鄉一社員此處拾到一尊銅製駿馬,長3厘米,高1.8厘米。 199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銀頂寺位於察縣海努克鄉西北 4 公里處。 18 世紀初,準噶爾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乘西藏政局紛亂之機,於 1716 年派其弟子大策凌效多布率精兵 6000 餘眾,進軍西藏,擊敗藏兵,圍攻布達拉宮,換取各廟金銀、神器、佛像、重器返回伊犁,在伊犁河北岸建造了規模宏偉的固勒扎都綱,在河南岸建造了海努克都城。 “海努克”蒙語,意即牛,據說廟頂用巨大的犢牛角裝飾而成,故名。因屋頂發出銀光,故又名銀頂寺。廟中有棵碩大無比的榆樹,錫伯族叫它“文本熱哈林”,漢語名“祈年樹”。樹幹圍約 9 米,上有火僥痕跡,證明它曾歷劫難。祈年樹獨立原野,蒼勁挺拔,校繁葉茂。攀枝而上,頓覺風聲颯颯,遍體清涼,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